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064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践一、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湖南已是拥有 56 个民族成份的民族大家庭,在幅员辽阔的三湘大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回等 56 个民族。湖南少数民族分布广泛,遍及全省 14 个市州及所辖各县市区。根据湖南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总人口 6327.42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41.07 万人(含其他未识别的民族人口和外国人加入中国籍人口) ,占全省总人口的 10.13 %。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比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 7.95%增加 2.18 个百分点,而同期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 92.05%下降为 89.87%,下降 2.18

2、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与全国相比(全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8.04%上升为8.41%,增加 0.37 个百分点) ,不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全国高 1.72 个百分点,增幅也比全国高 1.81 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在 14 个市州中,少数民族人口 100 万以上的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100 万以下 10万人以上的有永州市、邵阳市、常德市。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态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张家界、永州、邵阳、常德等 6 市州集中了全省 96.86%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他 8 市的少数民族总和只占全省的 3.

3、14%。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土家族,有 263.95 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41.17%,其次是苗族,192.15 万人,占 29.97%,总人口超过 1 万人的少数民族还有:侗族(84.21 万人) 、瑶族(70.46 万人) 、白族(12.56 万人) 、回族(9.74 万人) 、壮族(2.36 万人) 、蒙古族(1.59 万人) ,这 8 个民族人口总数达到了 637.01 万人,占少数民族总数的 99.37%,而其他 47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仅有 4.06 万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各少数民族构成,在少数民族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

4、尔族、蒙古族、畲族、满族等 11 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达 6 39.09 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99.69%,其他 44 个少数民族人口共 1.98 万人,占 0.31%。人口在 1 000 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17 个,在 1 000 人以下 100 人以上的有 16 个,人口在100 人以内的有 22 个民族。湖南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 6%,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居第 6 位。从行政区划上来看,湖南少数民族分布广泛,遍及全省 14 个市州及所辖各县市区。在14 个市州中,少数民族人口 100 万以上的有自治州、怀化、张家界;100 万以下 10 万人以上的有永州、邵阳、

5、常德市。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态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永州、邵阳、常德等 6 州市集中了全省 96.86%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他 8 市的少数民族总和只占全省的 3.14%。从民族分布来看,湖南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互相交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州、张家界市和常德市,这 3 个州市有土家族 244 万人,占全省土家族人口的 92.44%;苗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3 州市苗族人口 186.75 万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 97.19%;侗族主要集中在怀化市,有80.12 万人,占全省侗族人口的 95.97%;瑶族以永州市为主,有 51.

6、38 万人,占全省瑶族人口的 72.82%;白族主要分布在张家界市,有人口 10.46 万人,占全省白族人口的82.93%;回族是湖南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民族,全省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有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常德、邵阳两市,有 6.77 万人,占全省回族人口的 69.62%;壮族分布较散,主要聚居地在永州市,有 1.48 万人,占全省壮族人口的 62.64%;维吾尔族人口总量不大,主要分布在常德市,有 0.57 万人,占全省维吾尔族人口的 72.02%。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南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山脉及罗宵山等边远山区,而且大多集中在自北由西到南、与外省接壤的边界地区。如土家族、苗族主

7、要集中在武陵山脉和雪峰山以西的地区;雪峰山南麓则为侗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湘南五岭山区以及罗宵山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地。二、湖南省少数民族教育状况及政策2000 年,湖南 6 岁及 6 岁以上少数民族人口文化构成及其与汉族比较(见表 7) 。未上过学及扫盲班人口比重为 9.29%,比汉族高 3.47 个百分点;接受 9 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比重为 78.61%,与汉族的 78.84%基本接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 12.10%,比汉族低 3.24 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初等教育普及程度与汉族相差不大,但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口比重高于汉族,中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差距比较大。 这种人口文化构成

8、格局也是民族教育现状的真实体现。一方面,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民族教育政策,鼓励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为了解决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的困难,湖南从 1994 年设立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 ,由省级财政每年给每个民族县安排 40 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建设,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大中专院校招生录取时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照顾。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全省民族地区已基本普及 9 年制义务教育。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比重高于其他地区,教育工作上的历史欠帐较多,人们思想观念落后,读不起书和不读书的人口比重比其他地区高。此外,

9、高等教育的并轨,大中专学校的高额收费,又给民族地区教育加了一道高高的门坎。民族地区学生家庭难以承受数千上万元的学费,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只好望学兴叹。每年民族地区都有不少人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高的突出表现是文化水平低,导致民族地区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和劳动力质量不高,影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在民族地区推广应用,影响民族地区经济运行质量。 三、湖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状况湖南民族自治地方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挑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

10、期良好开局。2011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87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3050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941795万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4013923万元,增长14.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30元,同比增长21.9。在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33.948.6优化为17.235.047.8,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全省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总收入711816万元,增长5.2%

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8656万元,增长36.6%。全年财政支出2303936万元,增长22.9%。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经济转型压力大;农民持续增收任务重;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经济总量偏小。民族地区总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7.8和8.6,但其GDP 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却只占全省的4.48和3.67。2、产业化程度低。主要是经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低,且未形成规模。尤其是骨干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少,产业链短。全省47家境内上市公司中,民族地区只有湘酒鬼和张家界2

12、家;全省220家省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民族地区只有16家。三是城镇程度低。民族地区城市化率只有25,低于全省13.7个百分点。 3、参与国内国际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弱。民族地区进出口贸易额23350.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41万美元,分别占全省的3.18和2.47,其中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下降31.09。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在显得相形见拙。它表明民族地区开放程度不高,投资环境不理想,吸纳力不强,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市场分工所带来的各种有利因素。4、财政包袱沉重。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总收入14.26亿元,支出66.9亿元,支出缺口高达52.64亿元。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属于典型的

13、吃饭财政,一些必要的公益事业缺乏资金投入。5、区域发展不平衡。我省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68.7元,与全省差距由2005年的1314元扩大到1428.8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201元,与全省差距由2005年的5021元扩大到5629元。同时,民族地区内部不同县市之间差距也非常大,如地方财政收入,多的县达到2.5亿多元,少的县只有0.1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好的县达2867元,差的县只有1482元。6、农民增收困难。我省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5%,而农村人口中多数生活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边远山区和高寒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耕地少而且产出率不高,即使上级

14、政府采取了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措施,但是,因为我省民族地区不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农民所得实惠甚少。根据我委贫困监测,17县(市、区)还有贫困人口71.18万人,低收入人口79.39万人,分别占民族地区总人口的12.2和13.6。湖南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民族地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全面发展,遏制与其他地区越拉越大的差距,已是迫在眉睫的要务。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国家民委、湖南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一,优化少数民族人口的产业配置。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把人口的负担转变为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优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

15、配置。民族地区劳动力产业结构状况是第一产业比重太大,且素质低,利用程度低;第二产业基础差,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差;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为此,要下大力气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的产业,提高劳动效率,把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深化企业改革,把发展重点转移到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来,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行业。特别是要利用民族地区

16、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幅度提高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使之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强势产业。第二、优化少数民族人口的城乡配置。民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较慢,市场发育程度低,限制了少数民族进入城镇的数量。要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加快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少数民族进入城市兴办商贸,开展服务,建设一批经济强镇,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四、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工作“六五”普法实施以来,湖南省民委认真贯彻实施了国务院和国家民委的普法规划,开局良好。(一)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国务院和国家民委“六五”普法规划国务院 “六五”普法规划和国家民委全国民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及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 2015年) 下发后,省民委多次组织专题学习,成立了省民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湖南省民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 ,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湖南省民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