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68554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决水质型缺水应是我国“十二五”期重要的环保任务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环境承载量的加大,水资源已不堪负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现实中水环境破坏、水生态蜕化、水资源浪费、水体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水问题随处可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反思,提示国人倍加珍惜和保护。一 水资源形势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 28405 亿 m3,名列世界第 6 位,但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 83。全国平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1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 1440m3,约为世界平

2、均水平的一半。我国水资源分布总体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36,人口占 54,耕地占 40,GDP 占 56,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64,人口占 46,耕地占 60,GDP 占 4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19。目前中国年缺水总量约为 300-400 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 700-2000 万公顷; “十五 ”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 385 亿亩,平均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 350 亿公斤。全国农村有 32 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 669 座城市中有 400 座供水不足,110 座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特别

3、是中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二 废水排放形势 2008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 572.0 亿吨,比上年增加 2.7%;COD 排放量为 1320.7万吨,比上年下降 4.4%;NH 3-N 排放量为 127.0 万吨,比上年下降 4.0(表 1)。表 1 全国 2006-2008 年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万吨) NH3-N(万吨)年度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2006 536.8 240.2 296.6 1428.2 541.5 886.7 141.3 42.5 98.82007 556.8 246.6

4、 310.2 1381.8 511.1 870.8 132.3 34.1 98.32008 572 241.9 330.1 1320.7 457.6 863.1 127 29.7 97.3多年来尽管政府部门和企业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污染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是体现于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遏制,当然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体现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 水环境形势据 2008 年我国的水环境公报提供“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中的 200 条河流 409 个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55.0%、24.2%和 20.8%(表 2)。表

5、 2 2008 年我国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状况各类水质所占比例(%)水系名称 断面个数 水质总体评价类 类 类 劣类主要污染指标长 江 104 良 好 85.6 6.7 1.9 5.8 氨氮、石油类 BOD5珠 江 33 良 好 84.9 9.1 3.0 3.0 石油类 BOD5 氨氮浙闽诸河 32 轻度污染 71.9 28.1 - - 石油类 氨氮 BOD5南方流域 西南诸河 17 良 好 88.2 - - 11.8 铅西北诸河 28 优 良 92.8 3.6 - 3.6 石油类 氨氮 BOD5松花江 42 轻度污染 33.3 45.2 7.2 14.3 CODmn 石油类 BOD5辽 河 37

6、 中度污染 35.1 13.5 18.9 32.5 石油类 CODmn 氨氮淮 河 86 中度污染 38.4 33.7 5.8 22.1 CODmn 石油类 氨氮黄 河 44 中度污染 68.2 4.5 6.8 20.5 氨氮、石油类 BOD5北方流域海 河 63 重度污染 28.6 14.3 6.3 50.8 氨氮 BOD5 CODmn平均状态 409 55 24 20.8 从以上对水质的总体评价不难看出,我国长江以北的流域水污染程度普遍重于南方河流,而水环境状况令人担忧的流域均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与社会相对发达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由水质恶化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流域,以海河、辽

7、河、淮河、黄河和松花江表现尤为突出,水质型缺水的形势非常严峻。四 水质型缺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水质型缺水主要是指地表水资源受到排污入河污染物的影响,导致了水体污染而使水资源丧失了使用价值,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其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造成了农业用水的紧缺农业用水水质基本要求是满足 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或 BG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的最大浓度限制。从表 2 中各流域河段中劣类的水质比例可以证实,在极为缺水的北方包括东北地区,水环境劣类水质的河段比例达到14.3-50.8%,平均约 28.1%;而南方地区包括西北诸河(长江、黄河的源

8、头区)类水质的河段比例为 3-11.8%,平均比例约 6%。可见在以旱作农业为主水资源本来就匮乏的北方地区,地表水环境劣类水质的断面分布比例较南方地区平均多出近 4 倍,并且多数集中在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即农业条件较好的区域。比如渭河宝鸡、西安以下的的关中平原;汾河太原以下的晋中、临汾与运城盆地平原,均因渭河和汾河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形成了“河中污水流,岸苗干渴枯”的尴尬局面,是农业经济因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的典型案例。 2 造成了景观用水的紧缺景观用水水质基本要求是满足 G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的最大浓度限制。从表 2 中各流域河段中劣类、类河段均为不符合景观用水的

9、水质。在河水自然径流普遍较小的北方地区,水环境劣类和类河段比例达到 21.5-57.1%,平均约 37%;而南方地区劣类和类水质的河段比例为 3.3-11.8%,平均比例约 7.3%。可见河流自然水资源本来就匮乏的北方地区,地表水环境类和劣类水质的端面分布比例较南方地区平均多出 4 倍以上,并且水环境恶化河段大都集中在城市城镇密集、城市观光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带。我国黄河、海河、辽河、淮河以及松花江等北方河流的干支流的城市段及下游段水质感官极差,严重的影响着城市城镇的品位、形象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如山西太原已建成穿越城区的汾河公园,由于河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公园河床大量的景观用水须从汾河二库引水于

10、城区河道,不仅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而且也袭夺了汾河灌区的农业用水资源,形成了“污流河道地下过,清流泊河远方来”。这样不协调的城区河道景观建设工程在我国北方地区已不乏其例。3 造成了对地下水资源安全的威胁我国北方地区无论城镇或乡村的集中和分散式供水水源地基本是以地下水资源为主,而且畔河型的地下水源地居多。由于地表水环境的恶化必然引起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当地表水质劣于类时,被污染的水通过河床沿水文地质条件的薄弱环节,对地下水形成渗透型、越流型和管涌型污染,造成了对供水水质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地下水污染正由点污染、条带状污染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从城市向周围蔓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我国京

11、津冀的典型地区地下水检出单环芳烃 12 项、卤代烃、多环芳烃 16 项和有机农药8 项;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的 120 眼浅层地下水井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农药均有不同程度检出;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的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均有明显检出。可见地表水的污染对地下水资源的水质安全已构成了潜在的威胁。4 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质污染引发的水环境恶化,会导致一系列负面的生态综合效应,其影响面和影响的要素是十分复杂的。这里所谈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指水环境污染引发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直接破坏。河流污染后对水生动物首先造成危害,其次是对水生植物以及沿河岸区的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及二者复

12、合或迭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如我国北方的重污染河流(段),大多数因水质变异而形成了水体色浑味臭,导致了鱼虾绝迹、植物枯竭,是河流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自然风貌荡然无存,并波及到下游区域,直接影响了河流系统自上而下水生生物的传承功能。五 “十二五”解决我国水质型缺水的新思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事实,要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中将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特别是水污染防治工作更须新思路的引领,因为当水的问题出现与人关系不协调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波及到了水安全问题有可能形成水危机,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我国的水质型缺水问题,也应成为我国“十二五”及中远期环境保护和今后污染物减排的主攻目标,而

13、且解决我国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重点是北方,关键是认识和决心,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规划水污染防治的新战略 在 30 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不应该一刀切,而应把水污染防治工作紧紧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上,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定位在与河流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基点上,不应该停留在达标排放或总量控制的平台上。因此,我国的“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应根据全国各流域“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凸现问题”的不同,确立我国分区域(流域)的中远期水污染防治战略,并针对以上条件与问题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规划目标,包括不同区域、不同阶段、

14、不同指标的规划目标。因此,把水污染防治目标从达标、总量控制提升到污水资源化的高度,实际上就是贯穿“在规划层面体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禀赋的战略思想”。2 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着力解决北方流域水质型缺水的突出问题北方地区面积大,降雨少,有限的水资源被诸多的水利工程所分储被用于农业灌溉的调需,因此,导致大多数河流除源头段外的河道中自然径流极少;而流域内城乡生活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开采地下水资源,经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使用后的废污水排放到干枯的河流导致河道中水流的污净比极高,虽然有水流淌但却没有使用功能,这些不能利用的水资源就成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比如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水资源极为贫乏,所属的

15、黄河、海河流域各河流每年接纳的污水近 11 亿 m3,COD 近 36 万吨,属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区域。如若将这些污水资源化,并复用于工业、农业、环境及市政杂用等领域,年则可置换出 11亿 m3的清洁水源用于经济建设,这对于山西经济发展因缺水问题而形成的瓶颈无疑是一个破解的良方。河道的污水变成了绿化用水、农灌用水、景观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新水源,不仅首先满足了人视觉对水环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水环境功能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海河、黄河、淮河流域的污水资源化应是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大家知道我国的海河、黄河、淮河 3 个水资源一级区面积占到全国的 15,耕地占到 3

16、5,人口占到 35,GDP 占到 32,但水资源量仅占到全国的 7,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 457m3,不仅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也是因水质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最为严重的区域,还是我国规划的中部经济崛起的区域,这些区域水资源已不堪负重但环境承载量仍在加大,实际上已经危及到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尽管然我国在“十五、十一五”规划中将 “三河三湖” 列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但仍然是由于涉及范围广、目标要求不高、重点不突出、任务面面俱到,透析问题不到位,加之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是规划实施的效果仍没有解决了这些区域“突出的、敏感的和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把北方严重缺水的区域作为国家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国家层面给予的大力扶持和重点支持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不仅很好的体现了规划分类指导的思想,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