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68456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腐蚀防护概论第八章高分子的腐蚀及耐蚀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定义、类型和特点8.2.1 高分子材料腐蚀的定义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其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材料的腐蚀,通常称之为老化。这里,内因指高聚物的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及配方条件等。外因则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因素,如光、热、高能辐射、机械作用力等;化学因素,如氧、臭氧、水、酸、碱等;生物因素,如微生物、海洋生物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主要表现在:(1)外观的变化 出现污渍、斑点、银纹、裂纹、喷霜、粉化及光泽、颜色的变化。(2)物理性能的变化 包括溶解性、溶胀性、流变性能,以及耐寒、耐热、透水、

2、透气等性能的变化。(3)力学性能的变化 如抗张强度、抗曲强度、抗冲击强度等的变化。(4)电性能的变化 如绝缘电阻、电击穿强度、介电常数等的变化。8.2.2 高分子材料腐蚀的类型高聚物的老化可分为化学老化与物理老化两类。(1)化学老化 化学老化是指化学介质或化学介质与其他因素(如力、光、热等)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高分子材料破坏现象,主要发生主键的断裂,有时次键的破坏也属化学老、化。因此,化学老化又可分为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引起的两种老化形式。前者发生了化学应,主键的断裂是不可逆的,常见的老化形式见表 8-1,主要发生了大分子的降解和交联作用。表 8-1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形式环 境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3、形式氧氧氧水及水溶液大气中氧/水气水或水气中等温度高温紫外线温室应力微生物热辐射化学氧化燃烧光氧化水解风化应力腐蚀生物腐蚀热解辐射分解降解是高聚物的化学键受到光、热、机械作用力、化学介质等因素的影响,分子链发生断裂,从而引发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如: 2222 CHCHCH交联是指断裂了的自由基互相作用产生交联结构,如: 22CH22CH22 22降解和交联对高聚物的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降解使高聚物的分子量下降,材料变软发粘,抗张强度和模量下降;交联使材料变硬,变脆,伸长率下降。物理过程引起的化学老化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多数是次价键被破坏,主要有溶胀与溶解、环境应力开裂、渗透破坏等。溶胀和溶解是指溶

4、剂分子渗入材料内部,破坏大分子间的次价键,与大分子发生溶剂化作用,环境应力开裂指在应力与介质(如表面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下,高分子材料出现银纹,并进一步生长成裂缝,直至发生脆性断裂;渗透破坏指高分子材料作用衬里,当介质渗透穿过衬里层而接触到被保护的基体(如金属)时所引起的基体材料的破坏。(2)物理老化 高聚物的物理老化仅指由于物理作用而发生的可逆性的变化,不涉及分子结构的变化。8.2.3 高分子材料腐蚀的特点高分子材料的腐蚀与本书前面所介绍的金属腐蚀有本质的区别。金属是导体,在常温下的水溶液中,腐蚀多以金属离子溶解进入电解液的形式发生,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可用电化学过程来说明;而高分子材料一般不导

5、电,也不以离子形式溶解,因此其腐蚀过程难以用电化学规律说明。此外,金属的腐蚀过程大多在金属的表面发生,并逐步向深处发展;而对于高分子材料,其周围的试剂(气体、液体等)向材料内渗透扩散是腐蚀的主要原因,同时,高分子材料中的某些组分(如增塑剂、稳定剂等)也会从材料内部向外扩散迁移,而溶于介质中。因此在研究渗入的介质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和材料组分的溶出问题。8.3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机理8.3.1 介质的渗透高分子材料的耐蚀性与其抗渗透能力直接有关。腐蚀介质渗入高分子材料内部会引起反应。高分子材料的大分子及腐蚀产物的热运动比较困难,难于向介质中扩散。所以,腐蚀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介质分子向材料内部的扩散速

6、度。8.3.1.1 渗透规律的表征1.增重率在高分子材料受介质侵蚀时,经常通过测定浸渍增重率来评定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增重率实质上是介质向材料内渗入扩散与材料组成物质、腐蚀产物逆向溶出的总和。因此,在溶出量较大的情形,仅凭增重率来表征材料的腐蚀行为常导致错误的结论。由于在防腐蚀领域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耐腐蚀性较好,大多数情况下向介质溶出的量很少,可以忽略,所以,可将浸渍增重率看作是介质向材料渗入引起的。但在实际的腐蚀实验中,因腐蚀条件的多样性,必须考虑溶出这一因素。增重率是指渗入的介质质量 与试样原始质量的比值,其意义是单位质量q的试样所吸收的介质量。但是,介质是通过试样表面渗入的,渗入速度在很大

7、程度上依赖于试样的总表面积 。使用单位面积的渗入量 来描述高聚物的AAq渗透规律,在浸渍初期比增重率更符合实际。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渗透到材料内部的介质质量,定义为渗透率,以 表示,即Jtq2.菲克定律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运动,若经历一定时间后,介质的浓度分布只与介质渗入至高聚物内的距离 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及 ,则就达到x 0dtC了稳定扩散,此时扩散运动服从菲克第一定律: xdDAtqJ式中, 为渗透率; 为扩散系数; 为浓度梯度。JDC若 为定值,则有 lJ0式中 为试样厚度; 为介质浓度。lC由上式可知,对于稳态扩散过程,渗透率 只与扩散系数 、试样厚度 以JDl及浓度差 有关,而

8、与浓度分布形式无关。因此,只要测出试样的厚度 、面积 、浓度差 及一定时间内的渗透量 ,即可求得 和 。Aq当渗透介质呈气态时,可用蒸汽压 表示其浓度,pSC式中, 为溶解度系数。设与浓度 相应的蒸汽压分别为 ,则S0、 p、0lpPlpDJ0式中, 为渗透系数。DSP因此,气体在高分子材料内的渗透能力也可以用渗透系数 来表征。气体P的渗透速率与扩散系数、溶解能力有关。介质的扩散系数大,溶解能力强,渗透就容易,材料就易于腐蚀。对于 的非稳态扩散情况,可用菲克第二定律来描述。0dtCxCDt28.3.1.2 影响渗透性能的因素一个体系的渗透能力取决于渗透介质的浓度梯度及在材料内的扩散系数。而扩散

9、系数是由介质与高聚物共同决定的。(1)高聚物的影响 介质分子在高聚物中的扩散,与材料中存在的空位和缺陷的多少有关。空位和缺陷越多,扩散越容易。因此,凡影响材料结构紧密程度的因素,均影响扩散系数。例如,提高高聚物的结晶度、交联密度及取向程度,均会使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故可使扩散运动变得更加困难。(2)介质的影响 介质分子的大小、形状、极性和介质的浓度等因素影响介质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扩散速度。在其他因素一定时,介质的分子越小,与高分子的极性越接近,则介质的扩散越快。介质浓度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若介质与高分子材料发生反应,一般随介质浓度升高而使扩散加快;若二者不发生反应,则腐蚀介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10、水,介质浓度越大,水化作用消费的水分子越多,主要起扩散作用的水分子越少,从而使扩散越慢。(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扩散运动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大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高分子材料中的空隙增多;同时介质分子的热运动能力也提高,两种因素均使介质的扩散速度加快。(4)其他因素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中的填加剂,因其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等的不同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高分子材料的抗渗能力。此外,高分子材料在二次加工(如加热成型、热风焊接)后其取向、结晶等聚集态结构、孔隙率及内应力分布等均发生变化,故一般都会降低材料的抗渗能力。8.3.2 溶胀与溶解8.3.2.1 高聚物的溶解过程高聚物的溶解过程一般分为溶胀和溶解两

11、个阶段。溶胀和溶解与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是非晶态还是晶态结构有关,也与高分子是线形还是网状、高聚物的分子量大小及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1)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非晶态高聚物聚集得比较松散,分子间隙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溶剂分子易于渗入到高分子材料内部。若溶剂与高分子的亲和力较大,就会发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链段间的作用力进一步消弱,间距增大。但是,由于高聚物分子很大,又互相缠结,因此,即使已被溶剂化, ,仍极难扩散到溶剂中去。所以,虽有相当数量的溶剂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内部,并发生溶剂化作用,但也只能引起高分子材料在宏观上产生体积与质量的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溶胀。大多数高聚物在溶剂的作用下都会发生

12、不同程度的溶胀。高聚物发生溶胀后是否发生溶解,则取决于其分子结构,若高聚物为线形结构,则溶胀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大分子充分溶剂化后,也可缓慢地向溶剂中,形成均一的溶液,完成溶解过程。但如果高聚物是网状体型结构,则溶胀只能使交联键伸直,难以使其断裂,所以这类高聚物只能溶胀不能溶解。而且,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加,其溶胀度下降。线形非晶态高聚物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出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等三种物理状态。在这几种状态下,高聚物分子链段的热运动的能力有极大的差别。在玻璃态下,基本上没有分子链段的热运动;在高弹态下,分子链段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热运动;在粘流态下,分子链段甚至整个大分子都在进行运动。因此,与分子链段

13、相关的溶胀和溶解过程在这三种状态下也不同,见图 8-3。其中,在玻璃化温度 以下对应玻璃态;在黏流态温度 以上,对应黏流态;在gTfT和 之间为高弹态。gTf在 时,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胀层由四部分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这g四个区域的总厚度约为 0.010.1cm。在区中,高分子已经全部溶剂化,呈黏液状,称液状层;区中,有大量溶剂,呈透明凝胶状,称凝胶层;区中,虽含有溶剂,但较少,高聚物层呈溶胀态且溶胀态,仍处于玻璃态,称为固体溶胀层;区中含溶剂很少,且溶剂主要存在于高聚物的微裂纹及空洞中,称为渗透层。上述四层中,和区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它们的存在(特别是区)妨碍了小分子的进一步渗透,所以是影响溶

14、解速度的主要阻碍。高聚物的分子量增大,溶胀层的厚度增加,导致高聚物的溶解速度明显下降。由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增加,分子链热运动加剧,溶胀层的层次变少,表明溶胀和溶解加快了。在 时就只有区,这时高聚物呈黏流态,溶解过程实际上gT变为两种液体的混合过程。(2)结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结晶态高聚物的分子链排列紧密,分子链间作用力强,溶剂分子很难渗入并与其发生溶剂化作用,因此,这类高聚物很难发生溶胀和溶解。即使可能发生一定的溶胀,也只能从其中的非晶区开始,逐步进入晶区,所以速度要慢得多。当溶剂不能使大分子充分溶剂化时,即使对于线型高聚物来说,也只能溶胀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发生高分子材料的溶解,此时,可通过升

15、高温度和介质的浓度来使之逐渐溶解。溶胀的结果使得高聚物宏观上体积显著膨胀,虽仍保持固态性能,但强度,伸长率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其使用性能。图 8-4 所示为硬聚氯乙烯因水分的渗入使力学性能下降的情况。可见,溶胀和溶解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所以在防腐使用中,应尽量防止和减少溶胀和溶解的发生。8.3.2.2 高分子材料的耐溶剂性为避免高分子材料因溶胀、溶解而受到溶剂的腐蚀,在选用耐溶剂的高分子材料时,可依据以下几条原则:(1)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判断高分子材料的耐溶剂性能。天然橡胶、无定型聚苯乙烯、硅树脂

16、等非极性高聚物易溶于汽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而对于醇、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极性介质,耐蚀性较好,对中等极性的有机酸、酯等有一定的耐蚀性能力。极性高分子材料如聚醚、聚酰胺、聚乙烯醇等不溶或难溶于烷烃、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但可溶解或溶胀于水、醇、酚等强极性溶剂中。中等级性的高分子材料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氯丁橡胶等对溶剂有选择性的适应能力,但大多数不耐酯、酮、卤代烃等中等极性的溶剂。一般来说,溶剂与大分子链节结构类似时,常具有相近的极性,并能相互溶解。极性相近原则并不严格,如聚四氟乙烯为非极性,但却不能溶于任何冷、热溶剂。(2)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溶度参数是纯溶剂或纯聚合物分子间内聚力强度的度量。对非极性或弱极性而又未结晶的高聚物来说,要使溶解过程自动进行,通常要求高聚物与溶剂的溶度参数尽量接近。一般地,溶剂溶度和高聚物溶度的差值 3.54.1J 1/2cm-3/2,高聚物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