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68260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 B-b/2008/02/028 )“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_”研究报告常熟市_塔前小学 执笔人钱凤玉_联系电话 15051776030一、课题的提出宏观背景:21 世纪初,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新的起点纳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重新审视、质疑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发现也有许多的缺失和遗憾,急切需要理性的冲击和碰撞。现实背景

2、:1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是学生表现不佳的根源反思回顾近年的一些公开教学或随堂听课,常会看到学生表现不佳的现状。在学生表现不佳的背后,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敢表现、不想表现,真是没办法” ;“下课还生龙活虎的,一上课学生就是不肯和老师配合” ;“学生不想表现,教师再怎么引导都没有用”这种埋怨所折射出来的观点令人担忧:我们的教师缺乏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的意识,不会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哪些问题,不会寻找“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根本缘由,却把学生推向问题剖析的首席台。当然也有老师能将矛盾指向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自己教学问题行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

3、变化。学生的表现行为及其学习结果与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2对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归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省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曾于讲座中谈及“如何看待和维持一年级新生上常识课的纪律问题?”,三种教师有三种不同水准的回答:(1)无能老师总抱怨学生脾性恶劣,实在管不了;(2)无知老师则来个“吆喝”一声吼,惊座全场;(3)知能老师看到学生不守纪律,就告诫自己策略不行,需要明明白白学生的心。面对同一个教育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基于自己当前的教育理念对问题形成的原因作出不同级别的解释。由于各位教师文化结构,理念观点不同,所以归因有积极

4、与消极之分。针对无能、无知、知能老师的归因该作怎样的评判呢?我认为知能老师的归因是积极的,因为他没有把“问题”绝对化,而是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的成因。这种归因能让人发挥最大潜能去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如无能、无知老师那样从抛弃自我和躲避责任的立场分析问题。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觉得开展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与对策研究很有必要。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行为 :是指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应该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技能方式,它涵盖两个方面:一

5、、是由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各种外显性的技能表现构成;二是由教师既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2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归因和对策教学问题行为 是相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行为而言,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驾驭教学活动而导致教学缺失等问题的各种外部表现。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师德,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从事教学活动,并具备良好的教学愿望,在课堂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过激行为不在研究之列。归因 就是教师在完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之后对自己或他人教学结果的成败原因、原因关系、原因后果以及后续教学行为抉择倾向的一种

6、“由果溯因”性的认识或回答;是一种动机性认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观念。这个含义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认识或回答教师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参考国外对教师教学归因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教师教学成败,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教学能力水平、努力程度、身体状况、心境情绪、教材难度、学生水平、教学条件、运气机遇等。2进而,认识或回答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复杂性。教学活动中的任何原因的形成,都有它内在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或者内外在因素,如果我们再把这些内外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就会发现有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因素是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这样,教学成败原因的形成,就可能涉及到一个维度、两

7、个维度、甚至多个维度,十分复杂。最终,认识或回答原因后果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后续教学行为的抉择倾向。归因理论研究证明,个体对原因后果的认识决定着个体的情感经验、成功期望和后续行为的抉择倾向。换句话说,即认识不同,情感体验就不同,成功期望就不同,后续教学行为抉择倾向就不同。本课题研究,我们着眼于目前小学教师课堂上有缺失的教学行为,旨在理性剖析教学问题行为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对问题进行归因,并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真正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教育政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

8、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叶澜教授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提出了“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强调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对象,并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本身便是“自我更新”的需要,作为学校的校本研究,则是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2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作为一种态度改变理论,费斯廷格认为: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即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和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不一致时,这种认知上的不协调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于是有一种要将两种认知协调一致的驱力,迫使个人改变态度, 这一理论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意义作了理论的阐述。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影响学生

9、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将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师生关系本身就构成一种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情。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赞科夫教学理论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在他看来,所谓一般发展,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它包括整个个性。因此,教学必须担负起使学生掌握知识和个性得到发展的双重任务。同时赞科夫还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五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

10、原则。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至少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拓宽了许多范围。 “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 (赞科夫语) 。课堂上,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教师应该按照特定课题的教学要求,同孩子们进行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谈话,容许孩子们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个人体会、印象、想法带进课堂中来,使学习过程充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积极活跃的气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并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启发者。4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倡导“从做

11、中学” ,他说:“思维起源于疑难” ,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改造” 。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们新课程改革有不少借鉴意义。我们的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们总是将知识点分解成学生易于回答的问题在课堂上逐步按预设的步骤展示出来,达成所谓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参与和进程。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来,难免会有思想不集中的时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改活动课程的提出改变了只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化的倾向,衡量课程知识的价值,不能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标准,而只能用儿童成长的

12、标准,因此,必须从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转到关注儿童全面3发展,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联,使儿童获得知、情、意、行、手和脑的整体发展。也就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指明了方向。5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新学说的启示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新学说对教师课堂行为的改善有重要的启示,皮亚杰认为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因为只有活动才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他指出:凡是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纳入自己的图示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产生深刻的理解。以此“活动”的观点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就意味着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自己去探索外界事物。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协调来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

13、自己的认知结构。然而在多数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是想方设法通过最简单的问答将各种自然现象,事物间的联系及发展趋势“和盘托出” ,而不是从事物现象揭示的矛盾出发,创设情景,提供给学生理解知识的感性经验,让学生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发现,长于求异思维,形成发展的原动力,促进其认知的进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不是发现而是学习,教学过程只是解决学习继承的任务,因而将教学过程单纯的视为学习的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同发现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进行发现性思维,把学习与发现相结合,学习要以发现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

14、要在知识、技能、意志品质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日后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6韦纳的归因理论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 研究的目标 1教师层面:(1)通过对课堂教学洞察分析、发现问题,剖析寻找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改进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培植教师的反思精神,积极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指导课堂教学行为。(3)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性。2学校层面:(1)通过对

15、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缺失的追溯,寻找学校管理层面的根由,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2)通过对矫正策略的研究,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先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2)通过课题实施,营造浓郁的具有反思精神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 研究的内容1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教学效果相对不理想教师课堂教学,辨析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类型;2分析、研究小学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成因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消极影响;3通过研究,建立若干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自我调适的个案,并进行剖析,研究教师自己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问题行为的认识,提出矫治的有效策略研

16、究;4研究教师教学问题行为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的研究,进行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相关性研究。根据学校目前实际的需要和研究力量情况,我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解成 3 个子课题:1课堂教学呈现行为的问题归因与对策 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依据教学内容呈现的载体不同,可以分出语言呈现和声像呈现两大类,语言呈现又可分为言语呈现、非言语呈现。言语呈现主要指口头言语讲述和文字呈现;非言语呈现主要指身势呈现。呈现行为主要用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传递相关信息。分别研究影响这些行为效果的因素和有效对策。2课堂教学对话行为的问题归因与对策4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主要有两种: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是师生以语言为中介,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的相互交往的行为。我们要通过师生地位关系、师生的行为态度、热情度、信任度这些影响对话行为的因素,分析这两种对话行为中影响问答效果的因素:提问方式、问题难度、学生参与度、问题的回答方式等,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3课堂教学指导行为的问题归因与对策 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