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68249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 年度重 点 规 划 课 题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摘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本课题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 针对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针对性的问题, 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本进行了探讨,旨在引 领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关注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 起来, 让课 堂“ 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 教学一、 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

2、断深入,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在为新课改取得的巨大成果激动之余,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在热闹、自主背后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一:很多教师备课的重点还在于“我应怎么教” ,而忽视了“学生会怎么学” 。问题二: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知识等同于真理,强行灌输、机械训练,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性、动态性、开放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问题三:上课仍是“走教案”的过程,学生只是按教案预设的环节在演“情景剧” ,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主动建构,使课堂因缺少“节外生枝” 、缺少“意想不到”而缺了一份鲜活、少了一些灵气。我校是一所年轻而又朝气蓬勃

3、的学校。现有 45 个教学班,2500 多名学生,29 位数学教师(大部分数学教师的教龄都在 15 年左右)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已有的一些观念已深课题负责人:略 执笔:略 课题组成员:略2深地根植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中,上述的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年级组提出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引领教师从生命的高度出发,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关注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生成性”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新策略,它指引

4、着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张大均先生在教育心理学 中认为“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是指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 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则概括为“教育即生成”, 教育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 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 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生成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原有认识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育,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上述的这些研究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为人

5、们研究生成性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都从理论的层面对生成性教学作了探讨,但在实际的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将重点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对一线的教师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帮助。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 运动、变化、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的思维方法。传统的、相对静止的课堂教学本身没有错。然而,它因循守旧、机械单一,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的状态。俗话说“流水不腐”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惟有动态变化,才能是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活动中, “学

6、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3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自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一)研究对象 我校六年级组 5 位专职数学教师 六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方法1、全息录像法记录有关生成性教学的研究课例资料,以备整理和研究。2、案例研究法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相关生成性教学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3、讨论交流法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困惑适时加以讨论和交流,并能及时解决研究问题。4、实验对照法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不同方向

7、和解决策略。(三)研究步骤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 年 5 月2006 年 8 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2、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2006 年 9 月2008 年 7 月)(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2)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具备生成性特征课例,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和总结。(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总结体会及成果,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3、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2008 年 7 月2008 年 10 月)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五、课题研

8、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2、通过课题研究,激活课堂,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使课堂充满智慧,达到“学大于教”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增值。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二) 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研究课题组教师收集了与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课堂设计模式根据“生成性”课堂的意义和内涵,我们拟订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课堂设计模式”,并

9、以教研组为单位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交流探讨教学设计上课诊断反思提升”六个步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这一设计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3、教学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将自己任教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六、研究结果分析5(一)正确认识“动态生成性”教学内涵实施前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要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落实到位,教师的思想首先要到位。1、心态:鼓励“生成”教师要形成了一种共识:要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善待“生成的问题” ,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

10、去“生成”问题。2、预设:促进“生成”强调“动态” 、 “灵活” 、 “不可预测” ,我们并不能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相反“动态生成性”课堂对“教学预设”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主动活动的保证;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达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3、课堂:追求“生成”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共享、碰撞、对话,在合作、交流、互动中追求“生成” 。让课堂在“生成”中充满活力、充满灵气。(二)仔细分析“动态生成性”教学要素实施条件1、教师-“ 动态生成性”教学的主导(1)教师要

11、有潜在的“生成”理念叶澜教授认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全人”的理念,深入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策略,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师生生命力的生成必定能实现。(2)教师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预设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有效地生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6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同时,教师的备课要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 ,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3)教师要

12、有娴熟地驾驭能力在生成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 ,我们将之称为“非预期性信息”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娴熟的驾驭能力,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2、学生-“ 动态生成性”教学的主体与课堂教学一样,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生成性”教学同样会失去其意义所在。(1)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品质没有思考就没有数学, “生成性”教学的内容很大程度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的思考,其思考程度的大小也决定了“生成”的效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的本领,逐步提高思考的品质。(2)学生要有相互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首先是对他人的一

13、种尊重和理解,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倾听有助于帮助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有助于“生成”教学的形成。(3)学生要有勇于表达的信心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因此,在课堂中,学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倾听,更重要的是还要敢于表达。(4)学生要有多项交流的能力有效地生成往往来自生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有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只是两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就会

14、产生无7数种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正是在诸多无法预设的问题中,学生的思想摆脱了教案的束缚,知识和能力也在其中增长和发展。3、环境-“ 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催化剂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课堂必须营造一种“安全”的环境氛围。这种“安全”必须是要让学生心理上感受到舒适和愉悦,师生之间有着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

15、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三)拟订落实“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实施根本1、教学目标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节外生枝”的现象,面对“节外生枝” ,教师心中应有“一杆秤” ,看一看它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非本质的?进而判断哪些“意外”是有效的,哪些“意外”是无价的?有价值的“意外”资源,适当予以引领,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对于无价值的“意外”资源,教师则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指导,而不能任其象脚踩西瓜皮一样,滑到哪儿算哪儿。案

16、例认识倒数教学片段:(片段一)感知阶段:举例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 验证。生 1: 和 3 生 2: 和 8 生 3: 和 生 4:100 和13 18 74 47 10100当生 4 出示“100 和 ”这两个数时,教师请学生判断这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时。学生的判断理由是101008这样的,生 1:100 和 不是互 为倒数,因 为分子分母不是互相 调换的关系。生 2:100 就是 ,和 才10100 1001 1100是分子分母互相调换的关系,才是互 为倒数。生 3: 和 是互为倒数。10010 10100(片段二)理解阶段:判断。生:2.5 和 0.4 互为倒数。()生:2.5 和 0.4 互为倒数。(),因为 2.5 就是 2 ,;0.4 就是 ,分子分母 调换了位置。1252 25(片段三)运用阶段:连一连。0.1 10 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