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7068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酒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酒教学设计 厦门市第九中学 李霜兰一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春酒 ,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属自读课文,尽管已学了几篇关于民俗文化的课文,但能真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不多,而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就从学生去调查父辈和他们自己的过年风俗的差异入手,激发他们学习本文的兴趣。课堂教学中通过几个层面的朗读来品味文中的语言美、思想美,而在练习上也紧紧与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和调查的知识环环相扣。(二)教学环节设计1.预习作业的落实,包括字词的测试,问卷调查的执行,及探究结果的逐步呈现,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和时间

2、去熟悉课文,而且这个调查的设置并不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训练中、课后作业的设置都贯穿始终。特别是课后布置学生去设计一个充满民俗风味的新年晚会,既与本单元的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去”吻合,也让学生充满成就感,这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2.朗读教学的可行与创新朗读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朗读感知,让学生能做到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第二层面是分析品味,包含两个小的层次:A. 理解文中蕴含的民俗美B.品味文中的语言美;第三层面是尝试创新,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和上课时的充分朗读和品味,使学生的感情越来越高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点出本文的主题“由回味酒味到回味乡情味和人情味” ,再推出教师根据本单元学过的

3、民俗美文以及教师自身的经历设置的几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仿句,既兼顾到整个单元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连贯性,也同时兼顾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接着布置一篇写作,达到由阅读到写作的飞跃。(三)教学反馈设计:1.可行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纲,立足本单元,品析文本的民俗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全都紧扣文本,使学生在达到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同时,又不脱离语文的基础教育。2.有效性: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中可以随时得到检验,教师也及时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最后本文的教学任务完成如何,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检验:A. 学生调查报告调查前

4、指导学生明确调查对象、范围、设置问卷的问题;调查后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所搜集的材料中探究结果。教师应注意示范及指导。B朗读教学的分层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层面的朗读,学生能逐步领会文章的真谛。C仿句的训练与前期的调查,本单元的学习以及自身家庭生活紧密联系,使仿句训练不会流于形式,力求所仿句子能兼具形式美、情感美和意蕴美。D以本次上课内容为话题的作文的设置,也是在课堂上学生仿句训练充分展开后的进一步提升,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E民俗新年晚会的设计与开展紧扣本课、本单元的内容,并与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去”联系起来。新年晚会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这样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能有效结合。

5、二教案1课题:春酒2课时:一课时3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2、学习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2、琦君的散文优美、清新、课前课后要加强朗读。3、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拔法和延伸扩展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4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风土人情、热爱祖国的传统习俗、以及我们充满人情味的生

6、活的情感。5教学难点: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通过朗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6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法7板书设计:春 过新年 风俗美 思旧喝春酒 家乡的味道 人情美 怀乡酒 喝会酒 乡情味酒味 亲情味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一新课导入:1.预习作业检测:生字词的落实用课件投影小测内容,请学生拿出小测本进行本课的生字词测试,同时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测试,检查字词的预习状况。家醅( ) 气氛( ) 两颊( ) 1.基础的落实:每节课前进行生字词的小测几乎已经成了我上课的惯例,这样既能有效的督促学生的预习作业不流于形式,我又能每

7、天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并且成wi 炖( ) 枸杞子( )y 草( ) zhn 酒( ) 炮制( ) 挑剔( ) 橄榄( ) 门槛( ) 过瘾( )2.问卷调查的说明1).电脑投影问卷调查表,以及调查结果表格(见附件一)2).由各小组上台反馈问卷调查的探究结果:父母亲小时候的朋友构成比较多样,而我们现在的朋友构成比较单一;父母亲小时候喜欢过年,能够放鞭炮、穿新衣,且年味浓,我们现在不怎么爱过年,觉得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二.浅吟低唱,读懂春酒 整体感知1教师投影一首诗歌(在优美的思乡曲中)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点点,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的个性,有

8、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这酒,是什么酒?这情是什么情?这些人,是怎样的人?这情事, 是什么样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心将课文快速阅读一遍,同时用心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由一个同学汇报讨论结果。1)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 这种酒叫(春酒)2)有一种情,一点点,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叫(乡情)3)有一个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这个人叫(母亲)4)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这些事是(过新年、饮春酒、喝会酒童年的记忆 。)2甜甜的春酒浓浓的乡情慈祥的母亲稚气的童年这些美好的意象中包含着作者多少美好的回忆,

9、蕴含着作者多少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心地朗读这篇散文,用笔划出你觉得写得美的句子,圈出你觉得用得很好的词。 (通读)三.细酌慢饮,品味春酒:品味当地的过年民俗美1选读你刚才划出的句子,在音乐中,反复读,读出美感来,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能否根据你们这些天作的调查表,四人小组一起找找本文中的民俗、民风(选读) 。2,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你的理解好吗?谁读完了、找到了,就把手举起来,大大方方地把手举起来,从你的手上老师可以看到你的自信。 (赏读)学生 1.课文的第一段很像我们小时候过春节时的情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绩每天跟踪。我

10、觉得特别是我们这种生源的学校,基础更要落实。2.问卷调查的设计目的: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件资源”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搜集并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符合我们的大语文观。3.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至九年级语言品味能力”的阐述如下: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课标,本课的学法以朗读为主,把朗读分为三个层次:朗读感知-分析品味-尝试创新基本操作概述为: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来感知发现语言的美点;力图采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师积极介入学生的思维动程,来分析品味进而

11、赏析语言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动笔仿写来加深对精美语句的理解领悟,并延伸到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中,以期达到灵活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并能创新。4.通过本次的选读、赏读,品味文中的民俗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撞去,碰碎碗盏。 ”“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 ”学生 2.课文的第二段说的八宝酒好像就是课文的标题“春酒”了,跟我们小组找到的温州“分岁酒”很像。教师:其实课文这个“春酒”跟你们刚刚说的“分岁酒”是一样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本文的作者琦君就是温州人。学生 3.第五段是喝会酒,喝完后每人还分一条印花手帕。充满了喜庆气氛,特别是这种众人集资帮一家的形式有点像我妈妈常说的标会。教师

12、:我们这些天来做的习俗调查,其中有你们熟悉的,有你们不熟悉的,也有你们喜欢的,通过你们这一遍通读课文,相信你们对课文里的习俗也不陌生了。现在你们自己再小声读读刚刚找到课文中的习俗,想象如果那是你自己,会是什么画面。四. 开怀畅饮,美读春酒品味文中的语言美1.选取你最喜欢的段落和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要求:1.准确、流利、有感情。2.同桌一起读共同喜欢的,也可以自己一个人读。2.下面拿起你的笔,给你划出的文章作批注,进行细细品读。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大家手脑并用。 (注读)例句:1)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 (情趣)请一个学生

13、起来 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他读得怎 样。 为什么没读出来了?这 一语气词表达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朗 读时注意读出这样的 语气。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 (情趣)(甜蜜的感觉)“偷偷”而不是当着母 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 “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 对“ 我”充满了诱惑,也 显示出 “我”的可爱。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看,看他是否能读出这样的感情来。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

14、,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写出了“我”的可爱和情趣。 (情趣) “只”和“一点点” 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 “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 “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 “呼呼” 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 “也是”一词,是以 “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 “我”的

15、那种活泼学会享受亲情,这正是我们现在学生缺失而现今国家和社会大力倡导。同时也符合语文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5.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环节的注读,朗读,侧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语言美。课标: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好动,贪吃的可爱样子。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其他的同学注意欣赏,听他们读得怎样。师再次强调几个重读的词语。大家来共同朗读这两句话。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句话写出了“我” 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 “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 “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 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见她的嘴馋了。5)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 态。 (情趣)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够写出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6)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