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970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辈子做女孩》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一辈子做女孩有感一辈子做女孩是一个女人一生的梦想,吉尔伯特在她的作品中讲述了她如何通过到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旅行来缓解离婚和感情事件给自己的内心带来的混乱,在意大利享受美食,在印度进行瑜伽修行,在印度尼西亚感受身心的和谐愉悦,获得真爱。看完此书后我首先感到的是羡慕,如果说吉尔伯特所写的是她真实的经历,那么她更是值得所有女人羡慕的。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有如此大的勇气,象她一样花费一年的时间和巨额的资金去到陌生的国度旅行,只为让自己的心灵放松,身心平衡。每个女人都想成为象她一样的自由而敢作敢为的的女人,但是为生活所缚为感情所累,就算有这样的条件也是很难迈出这一步的。我也将近而立之年,我

2、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难道这一辈子就这样循规蹈矩,在结婚、生子的固定模式中走完一生吗?我也曾想抛开世俗的一切,去寻找自己理想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归想,要完全做到却很难,我们只能适当地改变自己来适应身边的环境,在保持自己兴趣爱好,追求理想的同时也做好自己的本份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母亲,妻子,孝顺的女儿、儿媳。尽管有点累,但是我感觉这才是充实快乐的人生。很赞同作者的话:“可以拯救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懂得放弃和改变的女人,即使我们不再漂亮,不再年轻,仍然可以一辈子做女孩。 ”做女孩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做女人却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和义务。我想如果要像作者那样坚持走不一样的人生,也必定要负起失去

3、一切的代价而陷入严重的抑郁与艰苦的自我认知之中。不幸的婚姻给女人带来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有的人可以找寻自己的快乐点而忘掉所有的不快,有的人由于深爱的人的不忠而始终无法释怀,最后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得解脱,象最近网上流传的“小三事件” 。让我们再来看看吉尔伯特是怎么做的,三年来,她在婚姻破裂与再一次的激情燃烧中艰苦跋涉,身心俱疲,最终,她放弃了所有的权利,走出婚姻,离开爱情,用预支的稿费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走上一个人的旅程。因为喜爱意大利语,吉尔伯特听从内心的声音来到了意大利。在这里她好吃好喝的待自己,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学自己喜欢的语言,过上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但离婚与之后爱情的再一次幻

4、灭的阴影始终纠緾着她,使她在身体的享乐和精神的孤独、抑郁、困惑之间无助的挣扎、焦熬,她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变得超级不自信。但终于过上了她想要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她只能义无反顾的一路走下去。吉尔伯特的第二个旅行地点是印度,因为曾在情人大卫的家里看到一位练瑜珈术的精神导师的照片,她觉得自己需要一位精神导师。来到印度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恢复正常并比以前胖了很多,但用药物治疗下的抑郁症似乎并未得到完全的控制。即她内心的困惑实际上并未得到完全的清除。在印度道场练瑜珈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静坐冥想中,她无法做到清除自己内心的杂念,并且离婚与爱情幻灭的困惑、挫败、焦虑、无助等等不良

5、的情绪再一次被勾引出来,旧病复发。后来她在精神导师及道场朋友的帮助下,渐渐使内心的魔兽安静下来,渐渐能够正视它、与它对话并控制它,并且使内心的祷告越来越具体。终于有一天,在道场里一位朋友的引导下,她来到了道场中一座建筑的屋顶,面对空旷、华丽、优美的夜景,在禅坐中她邀请前夫来到屋顶,进行了一次灵魂之间的交流与共舞。之后,她感觉自己彻底安静了下来,过去的一切都已结束。她说“我并非永远不再想起我的前夫,或永远不再对他有情感牵系。只不过屋顶的这场仪式终于提供给我一个地方,让这些想法和感觉在未来出现的时候有地方可去,而这些想法和感觉会永远出现。若再度出现,我可以遣送它们回此处,回到记忆的屋顶,回到已经无

6、所不知也将永远无所不知的这两个冷静的蓝色灵魂。 ”她说的没错,人类举行心灵仪式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复杂的喜悦或痛苦感觉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憩地,让我们无须永远带着这些沉痛的感觉跑来跑去。这场仪式使她的精神得到了彻底的解脱,她再也不怕一个人的晚上了。 她本来打算在道场呆一段时间然后游览印度周边的名胜古迹,但最后,她却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道场内,因为她认为在游览的过程中想要得到的愉悦在这里她已经得到。 吉尔伯特最后一个旅行地点在印尼巴厘岛,她曾在过去一次印尼采访之行中遇到一位巴厘岛药师,预言她必会第二次踏上巴厘岛,果然她又一次重访此岛,并得到了永远难忘的经历和体验。药师画下一张四脚着地、枝叶蔓生的脑袋、

7、心脏处一张微笑的小脸的图画,告诉她“想要找到你的平衡,你必须变成这样。你必须坚定地踩在地上,就像你有四条腿,不是两条。但你不能透过脑袋看世界,而是透过心去看才成。 ” 在药师的启示下,她每天早起练印度瑜珈术,晚来练习印尼打坐禅修,自从无意间得到了一幢花园式小楼的租住权后她的精神状态达到了最佳。一次机缘巧合,吉尔伯特和巴厘岛上一位离过婚的单身母亲成了朋友,身为药师的单身母亲微薄的从医收入不能给女儿一幢梦想的房子,甚至无法支撑起明年的房租,却收养着两个孤儿。吉尔伯特为她向纽约朋友倡议,以送她生日礼物的方式为她们捐助买房子的钱。此间她认识了斐利贝,一个读懂她所有心理历程并为她痴迷的巴西男人。他大她十

8、七岁,已经完全懂得爱情、拥有与放弃的意义,所以她放心的把自己交给了他,并且在享乐的需要以及对虔诚的渴望之间求取到了最佳的平衡点,和斐利贝一起过上了在美国、澳洲、巴厘、巴西之间均分的生活。在巴厘岛这一章的故事最为丰富,也是我最喜欢读的章节。 一个从失败婚姻中逃离出来,再一次遭受爱情的幻灭,一度抑郁无法自拔的失落女人,终于找到了健康、快乐与平衡,其间的付出与获得艰苦而感人。我断断续续用了三周的时间走完了作者一年的旅程,却能与作者感同身受,艰苦她的艰苦,快乐她的快乐。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回自己,我们往往拘泥于各种束缚而缺失这样的勇气,即便有这样的勇气,恐怕也没有这样的幸运。但是读完这一百零八个故事,我

9、们何不似作过这样的决定,走过这样的心理历程?并且在停歇的时候也与作者一样得到了内心的无畏与欢乐?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不同于他人的感情生活,我觉得尽管我们无法做到象吉尔伯特那样在情感失衡时可以走出旧的生活空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新的人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寻找一种真正合适自己的方式。正如封面上的广告语所说:承诺,是一种幸福的勇气,与婚姻无关。我想这里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要摒弃婚姻,而是告诉女人(其实对男人一样适用):幸福的感觉,可以在婚姻的琴瑟和谐中,可以是看着自己孩子时的满足感,也可以是打拼事业的成就感总之,婚姻不会是幸福的最后大本营,也不会是幸福的壁垒和羁绊。一切,还在于你自己如何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地去选择。幸福,要靠自己兑现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将自己定位于某种模式之中(比如婚姻)就可以坐享其成。 最后想说的是,这是一本理性的书,也是一本感性的书,是一本让女人去思考的书,值得一读、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