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394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羹语林考古刍议”斤旁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本义口赵秀芹摘要:本文讨论”斤”(包括以”斤”为构件的字 )的字形字义,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等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文化内涵.关键词:斤斧新所析斯“斤”古今属于基本词汇 .”斤”是说文解字 540 个部首之一,作为汉字构件,”斧,新,匠,析,斯,所,斫,兵”等字用 ”斤”为偏旁,以其本义参与字的组合,或为形声字,或为会意字,或会意兼形声,如“匠”;”听,近,圻” 等字则作为声符与形符组合成字.本文主要讨论以”斤” 作为偏旁且表义而不表声的字,概括为斤旁字.一,引言“斤”在现代汉语中经常被

2、使用 ,一般是作为重量单位使用的,在口语中人们习惯说”斤”, 在书面语中习惯上称”千克 ”为”公斤”.但是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 ,“斤”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斧头 .成语”运斤成风”中的”斤”用的就是本义 .这个成语出自于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现代汉语中用这个成语形容技艺高超,手法纯熟.二,斤的字义“斤”作为名词,本是一种农具的名称 ,用来击土或砍斫植物的根部或者锄草.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锄,夷,斤,橱,试诸壤土.”韦昭注:” 斤,形似锄而小.”这时 ”斤”还尚未成为一种兵器.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皆执利兵,无

3、者执斤” 之”斤”.”无者执斤”的意思是手中没有兵器的人便拿上一把镢头参战,可见”斤”还不属于”利兵”一类的兵器.说文解字释”斤 ”为”斫木斧”,段注:”凡斫物者皆日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斤”逐渐演变为木工用的”斤”, 许慎就解释为斧头之类的”斤”.刘熙释名?释用器 :”斤,谨也.板广不可得削,又有节,则用此斤之,所以详谨令平,灭斧迹也.”但是这种用途的”斤” 又不完全同于斧头 ,因为它的作用是用来”灭斧迹 ”的,文心雕龙 ?论说中提到”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斤利者,越理而横断.”孟子?梁惠王上:”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杨伯峻孟子译注注:”斤 是斧的一种.”其实201l_

4、O2孟子中这句话的”斧” 与”斤”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清代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说:”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镢相似,不与刀锯相似.”古人进一步模仿这种平刃的”斤”制成兵器的 ”斤”(斧钺). 王筠说文释例云:” 斤即兵也,故兵亦从斤.周纬中国兵器史稿:”斧之用为直劈,斤之用为横断也.” 兵从斤,升会意(双手举兵器), 本义为兵器,如” 短兵相接” 的“兵”,引申为士兵;又引申为用兵,如兵不厌诈;又引申为部队,如按兵不动.“斤”有时可以用作动词 ,意思是砍削.逸周书?文传解 :” 山林非时不升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 I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后来出现了表示货币单位的”斤币” 与”刀币”以及

5、目前通用的表重量的量词”斤”. 对于”斤”为什么能代表重量单位,有人认为原为斧子的大小轻重不一,各有不同,不同的人使用要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情况而选择其轻重,对其重量给以计量,其单位就为”斤”, 所以 ”斤”也就成了重量单位.也有人认为在最初的口语里已有了当重量讲的词,而在书面上却没有这个字,于是就把”斤”字借来用上了,并且永借不还了.由于没有代表”斧” 的字,我们的祖先就在”斤” 字之上加了一个”父”字,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形声字”斧”. 这样,”斤”“斧”二字就各有各的职责了.三,用”斤 ”作为表义偏旁的几个汉字汉字中有的字用”斤 ”字作表义偏旁,字义与斧头有关 .说文?斤部 :” 斧,斫也.从

6、斤,父声.”甲骨文父从又,举的本是石斧.许慎认为举的是杖,所以说文?又部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父为一家之长,举法杖以教子弟,率教听话.周代男子成年典礼,头加冠冕,腰挂短剑.金文与时俱进,父字变石斧为短剑.篆文又退回去,同甲骨文.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云:” 父乃斧之初字.石器时代,男子持石斧(即石斧之象形)以事操作,故孳乳为父母之父.”因为手持石斧从事野外劳动活动或者与敌人作战的是成年男子,于是成年男子尊称日父(后造区别字甫.甫,从用,父声).郭沫若释祖妣:”祖妣父母之称古亦有别.其在周人,一切男子均称父,一切女子均称母(按甲骨文母,女同字)说文甫字注亦云男子之美称. 然经典男

7、子之字多作某父,彝器(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名)则皆作父无作甫者知父为本字也”.父指家中长辈,包括生父在内,已是晚起的称呼了.此说已被当今语言学界普遍接受.刘钧杰教授在同源字典补中言:”郭说可从.”汉语大字典 释父时采用郭说,汤可敬教授说文解字今释释父时引郭说,张希峰教授汉语词族三考释斧时言:” 老者尊称谓之父,言执斧掌权者也.”古父(广韵扶雨且,中古奉母,浊上归去,今变为去声),斧同音,在语言的角度,先民用”父” 表示男子之称,也表示斧头,后人在父字基础上加注形符”斤” 造斧字,浊上归去,使”父亲 ”的”父”与”斧” 有了示差性;父字下加斤字而成”斧” 字,使二字书面语言上有了示差性.甫,斧与

8、”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的江 ,河等形声字是不同的,因为前者相对于父(男子之称), 父(男子所持之斤),本质上是造区别字,还是表示同一个词,反映同一个概念;而后者江,河,声符不是字之本义,意符只表示其意义范畴,并不构成同义关系.“新”字的甲骨文是个会意字 ,从斤从亲,”斤”像斧头之形,”亲” 像一段木材的形状 ,表示用斧头砍伐的木材,”新 ”字的本义就是 ”柴火”.说文?斤部:“新,取木也 .从斤,亲声 .”本为动词,后世基本义为形容词”新旧 ”之”新”,多认为假借,其实,还是取木义之引申.章太炎先生在论承用”维新” 二字之荒谬 一文中说:” 且彼亦知新 之为义乎?衣之始裁谓之初 ,木之始伐

9、谓之 新.”名词”薪” 加”草字头”作为义符 ,变成了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如礼记? 月令:”收秩薪柴 .”草,草木也,犹刍也.诗经? 大雅?板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刍荛,樵夫.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新字作动词虽无文献用例 ,但南史?陶渊明传 中有” 助汝薪水之劳”的句子,这里的”薪水”是指”打柴挑水”,” 薪” 为”新”的借字.“薪”与” 水” 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到了后世 ,”薪水”就引申为 ”俸禄”(今天日”工资”).“所”是个左声右形的字 .说文解字:”所 ,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 伐木许许.”“许”通” 所”, 音 h 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伐木声,乃此字本义

10、.用为处所者,假借为处字也.若王所行在所 之类是也.用为分别之词者,又从处所之义引申之.若予所否者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 之类是也.”“所”本来是个象声词,其本义是”伐木声 ”,然后由象声词假借为名词”处所” 的”处”字.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公朝于王所.” 又由实词引申作古汉语语林考古中的虚词,主要是用作辅助性代词,放在动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等 .左传 ?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所”字有时还可以表示约数,如史记?留侯世家 :” 父去里所,复还.”表约数的 ”所”亦与”许”通用.“析”是个会意字.诗经 ?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析

11、,伐也,用的是本义 .说文解字释其义为”破木也 ”.劈木头要用斧头 ,所以字形“从木从斤 ”会意.木, 所伐也;斤,所以伐也.后来“析”字由本义引申出 ”离散,分开”之义.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后来又引申为现在常用的”剖析 ,辨析,分析 ”之义.“斯”是个左声右形的形声字 ,与析字声为心母双声,韵为支锡对转关系,是一对同义同源词.说文解字:” 斯,析也.从斤,其声.” 诗经?陈风?墓门 ”斧以斯之 ”的”斯”,用的就是本义.这种“斯”,秦汉典籍中还有少数用例 ,如庄子 ?则阳:“斯而析之 .”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在弁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斯”后来

12、引申为”撕裂”,广雅中就将 ”斯”解释为”裂也”(加手而为撕,撕字声中有义).引申为分开,如庄子“斯而析之 ,精至于无伦 ,大至于不可围.”“斯”字又假借指示代词并成为基本义,其本义就为后人所罕知了.四,结语本文讨论了”斤” 以及用 ”斤”作为表意构件的字 .通过构形阐释理解其原始意义,理清它们各自的字义发展脉络,是一种系统的词义研究,这种研究能扫清我们阅读古典文献时的文字障碍,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以今律古,望文生义或不求甚解的现象.注释:1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郭沫若卷第 272 页.参考文献:1 】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 】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4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郭沫若卷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5】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7】王筠.说文句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赵秀芹湖南吉首吉首大学文学院 416000)2Ol1.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