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370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香小学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源于学校管理员和广大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为德育工作局限于课外活动,出现形式主义倾向,落不到实处,收不到实效。一般教师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把德育工作同任课教师,甚至同课堂教学割裂开来。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堂这个学生受直接教育的主渠道来做德育工作,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走进了死胡同。200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学科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知识的科学性同思想性结合起来,把学科的知识传授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中央的决定告诉我们,不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

2、的重要性,就认识不到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脱离了科任教师,脱离了课堂,光靠班主任的说教,德育工作怎么能够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呢?在调查中发现,德育工作做得早、做得实、做得好的,全校德育教育好的班级。没有教师埋怨学生难管,没有一个任课教师排挤过后进生。该班的教学质量一直领先。该班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重视德育,充分发挥了科任教师的育人功能。借用校长的话,就是“使德育工作成为日常工作”。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德育工作成为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应该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和追求。有人会担心,课堂上抓德育,能保证教学时间吗?会影响教2学任务的完成吗?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吗?这其实

3、是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下面我从家长说起:家长对德育是重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道德的好人。然而,当我们把德育、智育、心理教育、体育分成若干细目,请家长选择当前最关心、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时,毫无疑问,家长都会选择孩子的学习。这其实是家长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的认识不清楚造成的。一些家长把孩子的品德问题与智力、学习问题割裂开来。认为品德、习惯问题可以慢慢来,只要不出现什么大毛病就行。多抓学习才是最实际、最实惠的。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么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毅力的孩子,能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少给

4、父母添麻烦吗?这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学生品德的好坏,既是他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他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可以这么说,德育是智育的动力,德育是智育的重要保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工作,除了通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发挥德育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来发挥德育作用,比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等环节都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品德上的要求,以组织教学环节为例,科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进度、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正确、合理、严格的要求,学生在贯彻老师的要求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3品质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5、,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会不会把文化课变成政治课呢?学生会不会反感厌烦呢?这取决于科任教师。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要求与知识能力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去组织实施。事实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知识交流、信息交流,还有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科任教师强化这种思想和情感交流,不断冲击学生的思维定势,随时指导或纠正学生出现的道德实践行为,使学科中的德育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更为稳定的道德行为或习惯。当然,学科德育渗透是课堂教学同德育的有机地、合乎逻辑的结合

6、,而不是混合与凑合。渗透的德育内容应该是教材的内在要求,是题中的应有之义,水乳交融的。而不是外加的、牵强附会的。德育渗透的过程也应该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结合。即作为科任教师,在德育渗透的操作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学生,多半处在不察觉状态。德育渗透的这种非强制性的特点能回避学生对德育有意无意的抵制情绪和对思品课厌恶和反感的心理。所以提倡学科德育渗透,不是搞脱离教材的空洞说教,不是把文化课上成政治课。当然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对任科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这一工作要求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要进入角色,倾注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心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7、4从而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激化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鸣共振。使学生能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情明理,达到道德内化的实效。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打动学生。否则,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学生是听教育而不是感受教育,就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要有较强的育人意识和渗透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美好的心灵和情感的投入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感召力。教师的人格力量,包括教师个人的思想、情感、品质、学识、水平等,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思维方式和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思想方式,甚至教师的衣饰穿着、一颦一笑、言谈举止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

8、师要有师德,师德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教材。无论是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教师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关注全体教师的德育功能。离开了德育工作的教师,叫做教书匠,脱离了学科教师的德育工作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抓好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意义重大。在操作过程中要切实把德育工作同备课、写教案相结合,同课外辅导相结合,同复习、考试相结合,同模块教学、学分评定相结合,同教师的工作生活相结合。备课要准确找出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脉搏,使知识点或训练点同学生思想实际恰当结合。组织教学要投入真情,强化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抓住契机,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或画龙点睛,或进行“强刺激”,使学生受到心灵的5震

9、颤。心灵震颤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感、萌发出的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勿庸置疑的。新课程的模块教学,提倡教师对学生模块的学习进行过程式记录和评价,如学生的出勤、上课的状态、作业情况进行评价,模块考核后进行学分评定,其实就是德育。遗憾的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不作明确的要求,不做认真的观察,不做细致的记载,不做客观的评价,所认定的学分自然也就不客观、不真实。这样一来,通过学分管理来优化教学管理,来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从而失去了新课改新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学分管理的本来意义。建议各教研组组织德育工作讨论活动,把德育工作全面纳入教师个人的考核量化。每位教师重视起来!讨论起来!行动起来!研究起来!让德育进课堂。古人说“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经师为业,以人师为导。让所有的教师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经师”和“人师”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我校的德育工作就不难落到实处。庆城镇兰香小学二零一四年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