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65502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看战国时期的韩国 100921016 苏健伟摘要:韩国被列入“战国七雄”之一,它处在西周故地及中原地区,被誉为“天下之枢” ;它又是一个战争缓冲地带,且两场决定战国霸主的局势的战役“ 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又都一定程度上是由韩国引起的。其思想文化兴旺,战国时期著名法家思想申不害 2和韩非都出在韩国。但同时它又是“战国七雄”中相对最弱的国家,除了申不害变法期间,几乎总是默默无闻。本文就作者所见所想,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探究,并借以描绘了韩国发展史,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关键词:我看 战国 韩国 弱小正文: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很弱小的国家,尽管地处中原之地,被誉为“天下之枢” ,但是它屡受各

2、个强国的欺凌。然而它又是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是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的缓冲之地,而两场决定战国霸主的局势的战役“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又都一定程度上是由韩国引起的。它也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此即它的特殊性所在。因而我相对它进行一下了解。韩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的。晋国是唯一称霸整个春秋时期的霸主。在晋国强大的原因上,我是同意徐中舒先生的观点的。徐中舒先生在谈晋国时说:“晋国的兴起,一方面是贵族政治破坏的早,君主集权制首先发展,人才辈出。一方面周围多是后进民族,发展民族交往,大量吸收异族。 ”3先生认为,晋国没有贵族统治,这有利于君主集权,但这样国君又比较孤立,容易被权臣架空。春秋时期晋国能够称霸,有

3、赖于君主的集权;而楚国在同晋争霸时,常处于劣势,至战国初年更弱,可能就同楚国保持贵族政治有关。而那些贵族大臣同他们下属间的主仆关系,隶属时间长了也就转变为君臣关系,由此晋国王权1 本人亦感此主题太过平庸和笼统。但因经验有限、水平有限、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阅读量太少,故遍寻适合主题而不得。只能从较简单且我较喜欢的战争政治史入手,其目的是借以培养我读古书,从中检索自己所需,以及检索各种论文文献和论文写作的能力,且以此为主要目的,以学术总结为主要手段,学术创新就只得暂且丢弃。对此深感惭愧。2 申不害原是郑人,后韩灭郑,遂为韩人。但在此处并不影响。3 徐中舒著:先秦史论稿 ,巴蜀书社出版,1992 年

4、 8 月,第十章“春秋霸业” 。被架空,经过一番斗争,韩赵魏三家逐渐显赫,形成三家分晋的基本局面。 4按照我对韩国历史的理解,战国时期的韩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韩国的势力大约是从弱到强再到弱。第一个阶段为从三家分晋而韩之为侯到韩昭侯以前;第二个阶段为韩昭侯统治时期(前 362 到前 333 年) ;第三个阶段为韩昭侯之后一直到韩被秦所灭。也即,韩国除了在韩昭侯统治时期更具体点说是申不害相秦期间强盛一时外,一直都是被当时的称霸国所支配的。下面从三个时期分别阐述其特点:第一阶段,是史料比较缺乏的一段时期。顾炎武说过:“自左传之终以至此,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 ”5但是,

5、从史料中对此间事迹的零星描述中,可以大致看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状况。徐中舒先生通过对这一时期做了仔细考察,他认为:“自三家分晋以后,魏国的文侯、武侯和惠王三代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从称霸到同齐国争霸以至失败,就是战国前期的历史事件。 ”6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是魏齐争霸的时代。我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找到了有关韩国的事迹。先是,三家虽已独立,但是还保持一联盟关系。杨宽先生说:“魏文侯把韩、赵看作兄弟,因而得到韩、赵的尊重,称为三晋的盟主和最高统帅。 ”7但我认为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魏当时得到了原来晋国的基本部分;而赵国只能从北方夺取领土,和少数民族作战,韩国则只能兼并周围的小国,但因为强国环伺,

6、发展空间实际上很小。魏国继承了晋的霸主地位,成了实际上的霸主。韩国此时在魏国的领导下,发动了攻郑攻宋的战争并于前 375 年灭郑国,迁都新郑。这个联盟政策一直执行到魏武侯死后。魏国的领导随着赵韩两国的强大出现裂痕。赵国企图削弱魏国自由发展。但韩国却似乎始终没有首先发动的勇气。魏武侯之死,魏国内乱,赵、韩两国趁机干涉;但在处置魏国方面两国又发生了冲突, “赵国企图杀死公子莹,割取魏地;而韩国企图使魏分为两 ,削弱魏国” ,最后“终因意见不合,韩国退兵 ”8。可见韩国是相对保守的。此后的梁(魏)惠王时期,魏迁都大梁,以方便控制东方诸侯,在东方对付分离的赵国和崛起的齐国,而在此期间,韩国则一直仍在魏

7、的控制之下,至少不敢同赵国那样向魏国公开叫板;并于魏惠王十四年和一些小国如鲁、宋、卫等朝见魏,至此之后韩国在魏发动的战争中一直跟随魏或支持魏。也就是说,韩国这个时期虽然在初兴时有所建树,但始终是依附于霸国魏的,甚至还有的说法称韩国是“魏齐间争霸的资本 ”。4 语出同上。5 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 。6 先秦史论稿 ,第十一章“魏齐争霸与合纵连横” 。7 杨宽战国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 292 页。8 杨宽战国史 ,第 298 页。第二个阶段,韩国用了申不害来变法。申不害推行法家思想,但是他所提倡的和商鞅及吴起等厉行法制是不同的,他固然也讲“法” ,但更主张君主用 “权”来加强专制

8、独裁,实行“神秘主义” ,使大臣们不敢触怒其威;并且还要大臣们不能猜测圣意,也不能讲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以防止大臣篡权。申不害的改革确实使韩国强大了起来。 “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9这个时期,韩国的国力确实有所增长。前 334 年,魏惠王举行了逢泽之会,这次会议被徐中舒先生称为“既是魏惠王霸业的顶点,也是魏国霸业走向衰落的象征” 10。连当时强国秦公子和赵肃侯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是韩国却没有参加,这使魏惠王十分恼怒,不久以后就起兵伐韩。 11虽然通过这件事情徐中舒先生想表达的是“魏国霸业走向衰落” ,但至少也说明了韩国统治者当时有实力因而有就有胆量和魏国叫板。当然

9、,当时的国际环境相对来说是对韩有利的,魏国衰落,齐、秦、楚三国相对强大,三晋国家相对比较弱小,也许这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是个偶然,正好给了韩国一次崛起的机会。我们也要看到,申不害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国家的行政效率是提高了,但并没有对韩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多少活力,韩国的兴旺是暂时的,并未解决根本问题;且他并未解决韩国当时“晋之法未息,而韩之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 12的问题,即没有统一宪令,只将重点放在“权”上,故韩非子批评他说 “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 13;且其“治不逾官,虽知弗言” 14的政策大大抑制了群臣的进谏。并且,如杨宽先生所说:“这种阴谋权术,不仅国君可以用来

10、驾驭臣子,大臣也可以用来争权夺利, 故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 (韩非子定法篇 ) 。申不害这用术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成效是比较差的” 15。第三个阶段,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国在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世的改革和努力后,蚕食三晋,席卷荆楚,统一之势已现端倪。魏国在上一阶段,就已现匮乏之势,不久经过“马陵之战”此战可以说是由韩国引发的 齐国取代魏的霸主地位。齐国因与秦不接壤,推行“与嬴”之策,得以独立发展,富甲一方。而赵国在经过赵肃侯、赵武灵王的以军事为主的改革和开拓北疆之后,雄踞北方。楚国则在吴起变法的基础上,又于前 333 年吞并吴越,称霸长江流域。而韩国始终

11、默默无闻,在此时因地处中原,9 史记韩世家 。10 先秦史论稿 ,第十一章“魏齐争霸与合纵连横” 。11 关于逢泽之会时期秦公子、赵肃侯参加,而韩国没有参加之事的辨正,可参见徐中舒先秦史论稿 ,第十一章“魏齐争霸与合纵连横” 。12 选自韩非子定法篇 。13 同上。14 同上。15 杨宽战国史 ,第 199 页。东西交汇之处,任何一场战争都首当其冲,战乱频繁。没有什么作为,遭受着秦的一点点蚕食,且在各个强国的环伺下勉强支撑予以自保。之后,秦逐渐呈现统一之势:经过了昭襄王一朝的奋力改革,确定了范雎所提的“远交近攻”的方略,到昭襄王末年时,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说, “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12、。而在燕将乐毅攻克齐国临淄,下齐七十余城后,齐国衰落。楚国也显颓败。在经过“长平之战”这一战又与韩国有很大的关系后,赵国主力被消灭,秦国无敌于天下。秦开始统一天下。秦统一天下,首先拿韩国开刀。秦对韩国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秦对韩的领土蚕食已使韩国土面积很小,当时情势已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侯,韩国出现了另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就是韩国公子韩非。秦始皇是很喜欢韩非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得知韩非在韩国后, “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未免有点太简单化,倒

13、是秦始皇本纪 中的记载更可靠:“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韩非使秦” 。我同意这个观点。韩非使秦,向秦王嬴政递了自己的文章,表达了自己使秦王“伐赵存韩”的观点。而李斯则反驳他,劝秦王先取韩。他说了三个理由,首先是“ 今 专 于 齐 、 赵 , 则 韩 必 为 腹 心 之 病 而 发 矣 。 韩 与 荆 有 谋 , 诸侯 应 之 , 则 秦 必 复 见 崤 塞 之 患 。 ”, 二 是 说 韩 非 上 述 的 动 机 是 “以 钓 利 于 秦 , 而 以 韩 利窥 陛 下 ”; 三 是 先 取 韩 可 “闻 于 诸 侯 也 , 赵 氏 破 胆 , 荆 楚 狐 疑 , 必 有 忠 计 。 荆 人 不

14、动 ,魏 不 足 患 也 , 则 诸 侯 可 蚕 食 而 尽 , 赵 氏 可 得 与 敌 矣 。 ”16李 斯 说 得 很 对 , 韩 非 作 为 韩国 的 公 子 , 必 然 要 为 韩 国 的 利 益 着 想 。 之 后 , 李 斯 毒 死 韩 非 于 狱 中 。 人 们 以 及 学 术 界 普遍 认 为 这 是 李 斯 和 姚 贾 嫉 妒 韩 非 之 才 以 及 受 宠 引 起 的 。 王 立 群 教 授 说 上 述 观 点 不 对 ,因 为 李 斯 之 权 在 当 时 不 可 能 杀 死 韩 非 而 不 闻 于 嬴 政 , 事 实 上 是 嬴 政 的 政 治 取 向 与 韩 非的 不

15、同 导 致 的 , 秦 始 皇 的 态 度 很 明 显 是 偏 向 李 斯 的 ; 这 从 嬴 政 事 后 没 有 怪 罪 李 斯 就 可 以看 出 来 ; 而 “这 本 质 上 反 映 的 是 秦 国 与 韩 国 利 益 的 分 歧 ”。 这 一 点 上 我 也 同 意 他 的 观点 。 从秦昭襄王时范雎提出 “远交近攻”的政策开始,韩国就一直是秦垂涎的第一顿美餐了。在 秦 国 为 何 首 先 将 韩 国 锁 定 为 统 一 过 程 中 灭 掉 的 第 一 个 国 家 的 问 题 上 , 李 斯 做 的解 释 是 “先 取 韩 以 恐 他 国 ”; 这 是 一 个 原 因 。 但 秦 王 嬴

16、 政 或 许 也 会 受 自 己 的 “偶 像 ”韩 非 的 影 响 , 在 攻 韩 之 前 , 曾 一 度 将 首 选 的 攻 击 目 标 定 为 赵 国 。 因 为 当 时 赵 国 的 实16 韩非子初见秦和韩非子存韩篇附:李斯上秦王书 。力 在 六 国 中 最 强 , 是 秦 国 走 向 统 一 道 路 的 最 大 障 碍 。 事 实 上 , 嬴 政 曾 派 兵 攻 打 过 赵 国 ,发 动 了 肥 和 番 吾 之 战 , 但 秦 军 先 后 被 歼 10 万 余 人 , 损 失 很 大 , 进 攻 受 阻 ; 当 然 赵 军也 伤 亡 惨 重 。 也 正 是 由 于 赵 的 实 力 最 强 , 还 有 个 名 将 李 牧 , 使 秦 只 能 选 择 最 弱 也 最 近 的韩 国 充 当 这 第 一 个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势力弱小是必然的。这一点上我发现徐中舒先生上文(本文开头)的观点,即分析晋崛起为强国的两个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