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26455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荷塘月色【文本导读】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 连发生了 “四二一”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 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 处 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 这惶惶然”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 挣扎着,要明白些

2、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作者卡片】朱自清(1898 1948)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1922 年发表长诗毁灭 ,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 年8 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 伦敦杂记 ,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论雅俗共赏等。【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蓊蓊郁郁() 敛裾() 鹢首徐回()妖童媛女() 脉脉含情() 橹櫂()霎时() 袅娜() 煤屑()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近义词辨析风流风韵_幽僻偏僻_亭亭玉立婀娜多姿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要点突破】1整体感知含义,理清思路,说说这篇散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借景抒情的,使文章“形散而神聚”的。这一线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点拨思路结构:课文以“背着手踱着”尽情观赏无边的荷塘月色为行文线索,全文呈现出一种圆形结构:从外结构看,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复又回来,依空间顺序描写了一次夏夜之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圆形。结构和内容紧密联系,使得全文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情感

4、过程: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具体记叙了一次月夜游览的经过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2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拨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 ,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 ,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 ,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 ,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3文章第四段历来被认为是名家妙笔。这段共描写了哪几种景物?举例说

5、明是如何描写的。点拨先是写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再接着是荷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是极大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 “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

6、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4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我们运用时应注意什么?点拨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即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的感知,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似有若无、时断时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

7、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又称移觉。通感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5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忆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点拨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他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历史只能想想而已。 西洲曲里描写了一个青

8、年女子对情人的思念。这里呈现了两幅图画,形成“冷”与“热” 、 “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6联系现实,说说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点拨在文章中,这句话起着行文转接过渡的作用。如果究其深味,需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

9、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荷塘月色 。同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给 S 君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因此,如果要深究, “惦着江南”便有着身处忧烦而怀旧的意味了。【课堂小结】一、中心主旨作者夜访荷塘,在欣赏荷塘月色中,一路写景,一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当时白色恐怖下的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彷徨,写出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一种淡淡

10、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情感。二、结构图解三、写作特色1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抒情方式。文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 ,而追求刹那间心境的安宁。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2描写景物细腻传神。本文对景物的具体描绘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1)通过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荷塘景色的视听感

11、受。例如描绘荷花, “袅娜地开着”和“羞涩地打着朵儿”写盛开与待放荷花的两种美妙形态;“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里的星星”写近处和远处的荷花美丽的色彩与光华,前者刻画荷花的洁白晶莹,后者描摹荷花的忽明忽暗、闪烁不定。(2)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扩大了描写的范围,适应了抒情的需要。塘中的流水被茂密的荷叶遮住了,是看不见的,但作者由叶子的“风致”想到了流水的“脉脉”多情,以“莲子清如水”同这里“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相比较,为后面描绘江南采莲旧俗埋下了伏笔,自然地抒发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之情,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动静结合的描写。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比喻摹写荷叶的静姿,但静中有动,写荷叶

12、的舒展,像舞女飞旋时舞裙向四面飘舞、展开。荷花如“刚出浴的美人”也写出了静态荷花的动势和神韵。写荷香荷波是直写动态,但荷叶波动时月光在“波谷”留下的“凝碧的波痕”却是动中的静姿。动静结合的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荷塘风物的优美形态和盎然生机,而且曲折地传达了作者的心情。3用词准确生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泻”字,再加上用“静静地”作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 “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便好像也有情意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了眼前之景,同

13、时也增添了一种音韵美。如“蓊蓊郁郁” “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 “脉脉” “静静” “薄薄”等等。【文苑天地】识荷花,记名句芙蓉 说文:“芙蓉花未发为菡萏,已 发为夫容。 ”李时珍本草纲目:“芙蓉,敷布容艳之意。 ”芙蕖 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魏曹植洛神赋:“迫而察之,灼灼芙蕖出绿波。 ”水宫仙子 因莲生水中, 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宋张耒鸡叫子 荷花:“平地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轻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潜波踏明镜。 ”藕花 宋陆游同何元立赏荷花追忆镜湖旧游:“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 ”草芙蓉 广群芳谱:“荷花:芙蕖花,一名水芙蓉。 ”注云:“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水华 “华”古通“花” 。李 时珍本草纲目中“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水芝 鉴湖女侠秋瑾独对次清明韵诗:“喜散奁资夸任侠,好吟词赋作书痴。浊流 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 ”泽芝 类聚引晋郭璞尔雅图赞芙蓉赞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刘宋鲍照芙蓉赋:“访群英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 ”【素材积累】季羡林“三辞”桂冠96 岁高龄时,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一书中提出“三辞” ,辞去外界“加”给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