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63017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经济学课件 完整版(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导论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理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 (立场问题)2. 提高对经济社会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贫穷和富裕、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等。 (能力问题)3.考研。 (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的含义中国古代“经济”是指“经国济民” 。西方“经济”最早是指“家庭管理” ,即奴隶主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管理。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

2、”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西方从古希腊色诺芬到亚里士多德由“家庭管理”扩展为“国家管理”范围。严复曾将经济“ economics”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经 济 的 第 一 种 意 思 是 ; 第 二 种 意 思 是现代含义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国 家 的 ) 经 济 管 理 、 经 济 制 度 。( 金 钱 、 力 气 、 时 间 、 资 源 等 的 ) 节 省 、 节 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

3、步形成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初经历了由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面考察,其理论包含着合理的、2科学的成份。威廉配第(英):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亚当斯密:国富论 ,斯密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巨大贡献在于,他第一个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代表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代表对他种物品的购买力。斯密在进一步讨论价值构成时,又背离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构成,因而,商品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决定(斯密教条) ,并把工资、利润、地租称为商品价值的三个源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克服了斯密关于价

4、值源泉的二元论局限,把价值源泉归结为单一的劳动,进一步强调价值实体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只是一个,即一般的劳动。至 19 世纪 30 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出现了偏离和抛弃古典学派科学因素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马歇尔构建了新古典的经济学体系。在马歇尔的学说中,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等同的,因此,他的价值论实际上就是价格论,是关于价格决定及其变动规律的理论。大学经济学教学体系中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特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并吸收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5、合理成分基础上创立的工人阶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峰。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固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与复杂化。为了斗争的需要,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3政治经济学。他广泛阅读和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研读了一千五百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理论。1867 年 9 月 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他 1883 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分三卷。第一卷从商品入手,着重研究了资本

6、的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卷共分三篇,研究的就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深刻的矛盾。第三卷即最后一卷探讨的主要论题是剩余价值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分配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发展:19 世纪 70 年代,边际革命;189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提出均衡价格理论。微积分矩阵代数引入经济学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现阶段它涉及的是适应市场经济这一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物质资

7、料生产与交换,以及分配的规律。 )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决定人类社会面貌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起点是个人的本性。人具有无穷的欲望;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物品是稀缺的。人们必须

8、采取对有效的方式利用资源,为此,必须在各种利用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对这种选择方式、选择过程的研究就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脱离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去考察经济活动。 )2.人类物质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不能忽视。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人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

9、对象表现为生产资4料。3.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两个侧面,分别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4.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社会生产。人类是社会的动物,物质生产活动从来就是以社会的形式进行的,孤立的个人进行生产活动只是存在于幻想小说的虚构之中。因此,对经济活动的研究不能脱离开生产的社会性,任何试图脱离生产的社会性,单纯从物质技术过程研究经济活动的作法,都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客观经济过程。5.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首先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

10、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并不仅是指它们的物质实体,更主要的是以它们作为载体所表现出的知识、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是人类对

11、自然及其利用规律的认识,它们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物化在劳动者、生产资料上才能成为真正的生产力。科学家、技术人员的劳动是创造生产力的劳动。 5.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生产关系的二重内容:第一、由生产的物质技术规律决定的相互关系:包括分工、合作、规模、时序、布局、组织、协调等。它反映着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所结成的关系。第二、由人们的物质利益规律决定的相互关系: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处置、受益

12、;对劳动的投入以及对生产成果的享用等。生产关系不是静态概念,而是贯穿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全部经济运行过程的动态范畴。生产关系又被称为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总和又称为经济基础。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和文化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静止地

13、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生产关系应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加以研究。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与思想意识形态。它是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考察社会时所观察到的社会面貌。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决定,并服务于这种生产关系。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主要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从本质上说,经济体制是在本质经济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两者的关系两

14、者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但经济体制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在本质经济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8.制度创新在经济学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是指制度上的一种新发明。随着生产技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任何社会的制度发展过程都将是一个从制度创新,到制度均衡,再到制度创新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5、涵盖了关于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现代政治经济学必须正确阐述和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政治经济学是全面观察和研究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特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运行的方式

16、是变化发展的,其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具有独特的社会内容和运动形式。(3)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一是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其二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6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其三,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是技术和应用层面。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的性质是客观的。它的客观性在于: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任何人,违背了或是企图臆造任何经济规律,都会无一例外地遭到无情的惩罚。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主要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其一,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其二,经济规律作用的实施必须有人的活动参与其中,由于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的能力有限,从而使经济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