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63008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4 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4.1 考点难点精讲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经济增长的涵义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 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 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国

2、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通常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生产净值(NNP)增长率、国民收入(NI)增长率等总量增长率指标。除此之外,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还有各种效率增长

3、率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增长率,资本劳动比率增长率等。3.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涉及到自然资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1)自然资源所谓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不同,劳动生产率也不同;第二,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而且它对产品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影响很大;第三,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的结构不同,则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部门也不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状况对产业结构

4、的类型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自然资源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布局。 (2)人口与消费人口与消费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人口可以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人口流动等方面影响经济的增长质量,其中以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最为基本。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影响资金积累;二是人口增长影响劳动就业;三是人口增长影响消费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劳动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二,劳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第三,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5、。(3)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下降了,但它可以增加社会总产量、使用价值量和节约社会劳动时间,这意味着社会获得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剩余产品数量增加,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总量就会增加。 (4)投资投资量的多少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因素。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本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形成越来越大的生产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生产资本的增长还会引起对产品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供解决人口压力、就业问题的条件,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5)科学技术水平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

6、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看。在微观方面,它能使生产过程中人和物两大要素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是提高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效能,革新工艺流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改善劳动对象的性能,开辟综合利用的途径;三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进劳动技能,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四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从宏观方面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产业革命的发展,使产业结构高度化,劳动结构知识化,组织管理现代化。所有这些对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6)对外交换一国与另一国之间发生的商品、服务、投资等经济交换活动,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

7、经济增长的现状和走势。至于影响程度的大小,可用一国贸易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来表示。(7)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制度和某些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济体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种社会资源能否合理配置,企业是否充满活力,科学技术是否进步,宏观经济是否协调等重大问题,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分析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除了进行质的分析外,还应该进行量的分析。有学者对19531997 年我国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过量的分析,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年平均速度7.7%中,资本投入的贡献为 4.45%,劳动投入的贡献为 1.45%,经济增长的 76.6%是由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带来的,而综合

8、要素生产率增长仅为 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 23.4%。而且,在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中,资本投入的贡献占有主导地位,为 57.8%。可见,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大量投入的增加来取得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但是,从分阶段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791997 年平均增长 9.8%,而且随着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趋势于改善,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十分明显。19791997 年,综合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 3.9%,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 37.8%。当然,由于我国处于向市场

9、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新旧体制双轨并存,各种摩擦和矛盾也十分突出,从而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使我国经济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低效运行的状态,体现出粗放型特征。4.经济波动 每年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同,便是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它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共同进行运动,在较大程度上修改自己的结构,经济系统也总是由不平衡状态趋向于平衡状态,又从平衡状态趋向不平衡状态,进而走向更高级的平衡状态。经济波动可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正常经济波动即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的波动;如果经济波动的幅度超出

10、一定的范围,给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这样的经济波动称为超常经济波动。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波动有规律性的重复扩张与收缩。经济周期一般分成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繁荣阶段的特征是:就业增加,需求增加,产出增加,资源充分利用。衰退阶段的特征是:经济由最高点开始收缩,消费和投资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萧条阶段的特征是:失业率升高,需求萎缩,产出处于最低点。复苏阶段的特征是:投资增加,就业、消费、产出开始上升。一般可以根据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把经济周期分成四种类型,它们是:(1)基钦周期,又称为存货周期或短周期、短波,其时间长度为 35 年;(2)朱格拉周期,又称为投资周期或中周

11、期、中波,其时间长度为 910 年;(3)库兹涅茨周期,又称为建筑周期,其时间长度为 1525 年;(4)康德拉捷夫周期,又称为长波,其时间长度为4560 年。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两者的联系表现为,经济波动可以涵盖经济周期,也就是说经济周期便是周期性的波动,它侧重于波动重复发生的时间长度。两者的区别在于,经济波动并不意味着存在经济周期,它侧重于增长率的差异。6.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1)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说来,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当投资率保持在积累率允许的限度内时,投资的增长将促进经济的正常增长;当投资率的增长超过积累率的

12、限度时,就会导致投资品供应短缺,投资周期延长,新的生产能力形成减缓,进而导致整个投资效益下降,最终实际经济增长率也会下降。(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的不足,会导致社会总需求水平小于社会的总产出,这意味着一部分的社会总产品无法实现。消费需求的不足会导致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从而使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反之,当消费需求过旺的时候,社会总需求会超过社会总产出水平,从而使实际经济增长率过快增长。(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扭曲和落后,会制约经济增长。(4)资源供给。经济增长需要使用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等各种资源。当资源被过度利用时,经济将超高速增

13、长;当资源供给不足时,经济增长率将降得很低。(5)技术变化的状况。技术变化是导致经济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当技术进步发生时,会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反之,在技术倒退的时候,经济会因此而陷入衰退之中。(6)经济体制的变动。经济体制的变动会对经济周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波动由于体制和人为的原因往往要比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波动严重得多。(7)心理预期的变化。心理预期的不稳定性会影响投资、消费等行为,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引起经济的波动。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进出口的变动也会影响实际经济的运行,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等等。7.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4、的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除了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经济制度性的原因。但这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中不会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因为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除了基本经济制度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长与投资效果。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关的两个方面。投资增长会引起对本期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过快,会引起投资产出组合的变动,造成结构失调和短缺现象,迫使下一时期减少投资,形成投资波动,相应地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此外,投资项目过多、建筑材料短缺、建设周期长、建筑造价高、投资效益低,

15、也会影响经济波动。二是固定资本更新不平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本的更新是不平衡的,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固定资本更新之后,技术水平将达到一个新高度,经济增长将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意味着能消除由于比例失调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能提高物质资料、生产设备和工时利用率,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此外,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科技的发展节奏等,都是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8.经济的适度增长经济的适度增长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

16、一是经济增长率波幅较小,能保持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的增长率;二是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动态协调和基本均衡的经济增长率;三是指国民收入的生产和使用以及积累和消费保持合理比例的经济增长率;四是能够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的经济增长率。经济适度增长的实质,就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产业结构优化、人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增长。经济的适度增长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因为速度和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而经济适度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又要以经济主要比例的合理为条件。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利用方式,也就是指用何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集约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即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