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63001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导论复习资料(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章 导 论1.1 考点难点精讲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重商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415 世纪,随着贸易特别是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 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2.古典政治经济学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 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D.李嘉图最后完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并接触到了剩余价值问题。3.庸

2、俗经济学19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庸俗经济学便产生了,并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居统治地位。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终结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开始形成的同时,代表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因为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3、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衣、食、住等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靠人们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创造。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人们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可见,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4、。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首先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丰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劳动者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状况、生产工具完善程度以及自然物质的优劣有关。因此,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

5、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相当于人的器官的延长和扩大。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除了生产工具以外,劳动资料还包括除了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 生产力的第三个因素是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如果没有劳动者来操作,任何先进的工具都将变成一堆废铁。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

6、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的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就愈高。科学技术愈发展,生产工具就愈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会提升。目前,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发展,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是第一生产力。不过,科学技术是通过影响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来影响其发展的,所以,它本身并不成为生产力的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

7、产关系。由于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而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的发展,使旧的生产关系与它不相

8、适应,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历史上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1)生产与消费生产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消费分为生产性消费和个

9、人消费。生产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原料、燃料等各种物质资料和活劳动消耗,其本身就是生产过程。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对各种物质资料和服务的消耗。通常说的消费,就是指的这种个人消费。生产决定消费,这表现在: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消费。当然,消费决定于生产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它会

10、反作用于生产。首先,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入消费,它就不是现实的产品。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2)生产与分配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力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是说明这些生产要素归谁所有和如何配置的问题,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因而本身也属于生产范畴。消费品的分配是确定个人对消费品占有的份额。这里讲的分配主要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首先,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产品的数量。其次,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如资本主义生产就

11、决定了有利于资本家阶级的分配形式。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与生产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3)生产与交换交换包括劳动活动的交换和劳动产品的交换。广义地说,只要有劳动分工,就必然有交换发生。狭义地说,交换是指在等价基础上进行的商品交换。通常说的交换就是指的这种交换。生产决定交换,是指生产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分工愈细,交换范围愈广,交换规模愈大。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发展,又会推动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比如,商品交换的发展,就有利于促进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化。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关

12、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

13、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6.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应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揭示生产关系本质时,结合对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和阐述,就可以从比较具体的经济运动过程和趋势中更准确、更好地把握一定经济制度的运动和发展规律。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1.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

14、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其次,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3.经济规律的分类经济规律按形成的条件和作

15、用范围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等等。这类经济规律,表现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它们作为不同社会经济形态规律系统中的构成部分,在作用的形式上,将受到不同规律系统的制约而表现出差别。(2)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这是在具有某种相同经济条件的几种社会形态中共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等。这类规律,表现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效应

16、的发挥,还是会出现差异的。(3)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这是只在一个特定社会形态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这类规律,表现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或阶级世界里,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利益必然表现为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差别。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矛盾和运动规律,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切身利益。所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他们为自己的阶级创立的经济理论,是各个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由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材料的这种特殊性,在阶级社会里从不存在超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迄今历史上出现过的,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如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2.政治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