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62957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复习及名词解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建筑的名词解释知识积累 2008-06-07 15:31:47 阅读14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 、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

2、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 “华栱”。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 (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 ,没有的是“偷心造 ”。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 ,最外一挑华栱(或昂)

3、 头上的横栱称“令栱”。抄:华栱出挑称“ 抄”;有“单抄”、 “双抄”的说法。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 )的杆件为“昂” ,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 、转角铺作 (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 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抄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 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 ,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

4、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实物: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 、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 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

5、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每昂) ,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各部名称:斗拱名称: 一般称“翘昂踩”。翘相当于宋式的杪(华拱出跳数) ,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数乘二加一(里外同时出跳) 。踩,翘、昂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单翘单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五踩重翘品字斗拱:其余几种手头没有图片。溜金斗拱我在先农坛仔细看过,外侧与翘昂的一样,内层如同一个很长的昂尾,顶在金檩下面,其实整个昂是一个折形木,不像唐宋那种直昂

6、承力起杠杆作用,难怪学者说其结构不合理。明清斗拱实物,北京基本满街都是。 东南大学建筑系制作的模型刹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原为佛祖墓顶之伞盖,示尊崇之意,至中国则安于塔顶。佛寺、佛塔也可别称为刹。腰檐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殿堂型构架中的构件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托脚宋代建筑上各榑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基于称为托脚。平梁宋式建筑位于脊榑下的梁,长二椽。平棊唐宋时使用的大方格天花,格内贴络木雕花饰,

7、并绘彩画。平闇唐宋间使用的一种小方格天花,规格较大方格平棊稍低,一般不作华丽的彩画。乳栿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架。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草栿,是和天花下的明栿相对而言的。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月梁天花下面的明栿。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汉代称为虹梁,宋称月梁。明代以后南方建筑中尚保留此法,而北方已不用。藻井是平棊向上凹入的部分,通常位于天花板的核心位置。常见的是八角形的“斗八藻井”,也有圆藻井,藻井的设置起到了烘托空间和强化空间重点的作用。阑额联络檐柱(或副阶柱) ,上承补间铺作之枋料。清代称

8、为额枋。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若于阑额下,再加一层枋料,则称由额。如不传入柱头而在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为檐额,檐额下用绰幕枋承托。驼峰梁上垫木,用之承托上面的梁头,其状如驼峰。四椽栿宋称,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普拍枋 / 平板枋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明清称为平板枋。11.铺作狭义说是指斗栱;广义说是指斗栱所在的结构层。唐、宋建筑斗栱所在的铺作结构层对木构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四铺、四铺作宋代斗栱出一跳称为四铺作。从下而上,依次有

9、栌斗、华栱(插昂) 、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五铺作则多一层下昂或华栱,共五层,出二跳。六、七、八铺作以此类推。补间铺作宋代建筑位于两柱之间阑额上的外檐斗栱称补间铺作,即清代的平身科。补间铺作的数量,通常当心间用 2 朵。其他次、稍各间用 1 朵。各补间铺作的分布尽量使之间隔大体匀称。栌斗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华栱宋式斗栱上外跳之栱,垂直于立面。耍头(木)斗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头木,清式称蚂蚱头。衬方头宋式斗栱最上一层出跳之木,在耍头之上,用以拉固撩檐枋及平棋枋。清式称为撑头木,上承桁椀抄宋代斗栱出一跳华栱称为“一抄”或“ 出一卷头”。出二跳华栱称为两抄,或

10、出两卷头。出跳宋代斗栱每出一华栱或昂称为出一跳。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 即泥道栱在栌斗之上,华栱之下,清称正心瓜栱。齐心斗宋代在华栱或横栱正中承托上一层栱正中的斗在令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交互斗宋代斗栱中位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清称十八斗。令拱 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上昂、下昂昂有两种:上昂和下昂。上昂用于室内支承天花板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下昂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而得名。柱头枋宋式称谓,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栱的枋料,称为柱头枋,清式称正心枋。撩檐枋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的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之 1 倍。清称挑檐枋。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榑。平棊枋接天花板的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清称井口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