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58255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综述摘要:多元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以多元化的相关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企业资源、客观动因和管理者等方面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并且对未来多元化研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企业绩效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一种开拓发展型战略,是指企业经营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二战以来,多元化经营成为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特别是20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出现,一些大公司纷纷通过兼并来实施多元化,从而掀起了一股多元化经营的热潮。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节约外部交易成本,

2、并且有利于企业内的协作,提高效率。所以在随后的发展中,多元化战略成为风靡全球的经营战略。随着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国外学者较早便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广范深入的研究。我国企业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才逐步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随之也有不少学者展开了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评述。一、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一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gort (1962)最早研究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多元化发展程 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grant(1988)研究发现多元化发展程度

3、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此相反,amit和 livnat(1988)的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发展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alich、 cardinal 和 miller (2000)运用元分析法对关于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这一命题的文献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适中的多元化程度会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高度多元化与低度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企业绩效又会趋于下降,即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倒 u 型的关系。除了对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直接关系的研究,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产业变量、组织因素等对多元化程度和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miller(1969)在研究多元化程度与企业

4、绩效关系时,控制了相关产业变量产业广告密度,发现模型中纳入产业广告密度时,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当这一变量从模型中剔除时,二者的相关关系就不显著,这表明了产业变量在模型中的重要性。grinyer 等(1980)研究表明,在采用职能型或者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企业中,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与投资报酬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 jahera (1987 )发现,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企业规模。这表明组织因素在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间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 )多元化战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多元化战略的类型建立在企业投资组合不同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基础

5、之上,学者 们对战略类型做出了不同的分类,归结起来主要有:wrigley 类别法、rumelt 类别法、capon 类别法、ansoff 类别法、企业发展模式法等几种方法。rumelt (1974)开创新地将多元化战略类型分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他通过对 19491969 年美国大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分析认为:相关型和主导型多元化企业绩效最好;非相关多元化及垂直结合型企业绩效最差。以后的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 rumelt 类别法进行相关研究。bettis(1981)对rumelt 的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指出相关多元化企业获得绩效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广告和 r&d 方面的差异。palich、card

6、inal 和miller(2000)发现,当企业从单一业务向相关多元化转型时,企业业绩会得到提高,但是进一步从相关多元化发展到非相关多元化,又会降低企业业绩。支持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的学者认为企业通过相关多元化能够达到在相关产业间利用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从而提高成本效率而实现规模经济。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反对这一结论,ramanujan 和 varadrajan(1989)认为根据投资组合理论非相关多元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系统风险 。grant 和 jammine(1988)比较了 305 家英国大型制造企业在 1972 年至 1984 年间多元化战略下不同的销售及利润,结

7、果表明多元化的企业业绩优于非多元化企业,但是并无证据表明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同样也有学者关注了多元化战略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中一些调节因素的影响。christensen 和 montgomery (1981 )对 rumelt 的研究做了重复 检验,他们发现,样本中处于高增长且集中度高的产业之中的相关约束型企业绩效表现更优。然而,rumelt (1982)纳入了产业结构变量,对原来的研究再一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控制了产业影响因素后,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企业的绩效仍然优于实施非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企业。我们看出关于产业变量对多元化战略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学者们并没有得出一致

8、的结论。而关于组织因素的影响,下面的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buhner 和 moller(1985)采用股票市场的数据考察了结构重组对风险调节报酬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重组与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三 )多元化战略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多元化战略模式是指企业进入不同产品市场的不同的多元化方法。内部发展模式和外部并购模式是两种被普遍运用的多元化战略模式。这两种战略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具体采取何种模式还要同样受到各种产业因素和组织因素的影响。企业多元化战略模式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lamont 和 anderson (1985)对实施内部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与实施

9、外部并购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内部多元化战略企业取得的收益高于实施外部并购多元化发展的企业。hubbard 和 palia(1999)研究了 20 世纪 60、70 年代并购浪潮期间的集团企业,发现多元化并购战略宣布会产生正向的报酬率。但是 graham、lemmon 和 wolf(2002)研究表明,多元化发展战略模式与企业绩效可能不 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元化战略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而且目前文献中还没有学者对产业因素和组织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国内学者关于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也较多。朱江(1999)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7

10、年年报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并没有显著关系,但多元化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减少利润水平的大幅波动。姚俊、吕源和蓝海林(2004)研究发现,公司多元化程度虽然与公司的股权收益(roe)没有显著关系,但与资产回报(roa)指标呈显著负相关。金天、余鹏翼(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多元化经营损害公司价值,国有股对公司多元化经营具有约束作用。李善民和朱淘(2006)以 1998 年至 2002 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 251 起多元化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了多元化并购公司的长期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公司股东在并购后 13 年内财富损失达到 6. 5% 9. 6

11、% ;政府关联对并购绩效影响显著,这种作用在管理能力差和并购绩效恶化的公司中作用更为显著。魏锋和石淦(2008)研究了多元化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决策带给公司较少的研发投人,而且即使在进行研发投人的多元化经营公司中,也并未带来与理论预测相一致的更好的经营绩效。二、企业资源与多元化战略关系研究( 一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 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特殊的异质资源,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自于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企业进行多元化是由于

12、拥有过剩的资源, 而这些资源可以在不同产业间转移,企业可以由此更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 penrose, 1959) 。wernerfelt(1984)从资源的角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寻求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新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guillen(2000)认为企业不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而进行多元化,更多地是考虑获取能使其最大化利用资源的能力,诸如生产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市场等。montgomery 和 wernerfelt(1988)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应视资源的特性而定,拥有较强专用性资源的企业不适宜采用多元化战略,而拥

13、有较低专用性资源的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能获得更高的报酬。chatterjee 和wernerfelt(1991)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企业为利用过剩的生产性资源而采用多元化战略这一论点。他们认为,自然资源、知识资源和内部财务资源适用于相关多元化,而外部财务资源更适用于非相关多元化。kochhar 和 hitt(1998)将财务资源划分为公共财务资源和私人财务资源,研究发现实施并购多元化的企业喜欢利用公募财务资源,而实施内部多元化的企业主要是利用私募财务资源。 ( 二 )能力理论 能力理论是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企业的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是企业决

14、策和创新的源泉。能力理论的观点认为,企业的能力能够决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广度和深度。hamel和 prahalad 在 1990 年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能够在一批产品或服务上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能力。随后hamel(1994)指出企业若想利用自身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应该选择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水平多元化,而非垂直多元化。markides 和 williamson(1994)将企业能力具体化为“战略性资产” 。他们认为能带来“资产改善”优势和“资产创立”优势以及“资产裂变”优势的相关性多元化,才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竞争优势,当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时,企业业务组合的战略相关性优于

15、市场相关性。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的关系上。刘王江 、杨锡怀和樊治平(2001)从核心能力出发,将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重新划分为约束型基于核心能力的多元化战略和非约束型基于核心能力的多元化战略;单一核心能力的多元化战略和多核心能力的多元化战略。刘兵、李光金和刘军琦(2001)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类型(硬核心能力和软核心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企业成长路径的选择不同;并且由于不同类型的核心能力发挥作用的机制及效果不同 ,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理性成长方式应该是专业化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余博,蒋运通(2004)通过对多元化企业核心能力 的管理从识别、部署、维护、发展四个方面的探讨,认识到核心能力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求多元化企业的战略管理者必须从应有的高度,对核心能力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三、客观动因与多元化战略关系研究( 一 )内部动因 内部动因主要包括未来现金收入的不确定性和降低经营风险。资产组合理论和内部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多元化内部动因的主要理论依据。资产组合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在用此理论解释多元化动因时,学者们认为企业之所以进行多元化,是由于多元化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达到稳定收益的目的。markham(1973)认为在多业务企业中,只要各业务的现金流不完全相关,企业就可以通过采用多元化战略来降低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