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573348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熙帝六次南巡与丹阳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年),是清王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他博学多才,熟谙文韬武略,兼有远见卓识。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以实心为本,以实政为务,治绩卓著,开创了康熙盛世,彪炳于中华史册。康熙平定内乱,将台湾收回,使中国的疆土进一步扩大,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 1300 万平方公里。当时的清朝成了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康熙皇帝有六下江南,治理河工,巡视民情,游览风光的壮举。常被国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康熙南巡江南时,来去都要经过丹阳与镇江,十二次经过本地。

2、还有四次在丹阳驻跸逗留。研究表明,康熙六次南巡,累计时间达 509 天,在大清历史上开创了先河。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父亲顺治、叔父多尔衮等,都没有跨过长江。而康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跨越大运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几大水系的皇帝,足迹遍布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开创了很多历史先例。康熙南巡的目的康熙为什么要南巡?这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第一:战争结束,天下一统,国事安定了。1583 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遗甲十三副,起兵攻尼堪外兰,开始了漫长的战争。后来,又有明末农民战争、平藩战争、台湾战争

3、,一直打到了 1683 年,整整 100 年的时间。这年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清军攻下台湾,中秋节,康熙收到了一份海上捷报:“明月中秋节,执书海外书。自今天汉下,万里烟云开。”所有的战争结束了,长期笼罩在华夏上空的战争硝烟散去了。第二:治河兴农,发展经济。从古至今,治理水患,都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中国经受了 100 年的战乱,政府没有时间、精力、钱粮来治理江河湖道,因此水患不断,中原地区尤其严重。在康熙宫殿的柱子上,刻有一条幅,上面写着:“治河、兴农、三藩”,这是他朝思暮想要解决的事情。当时三藩已经被平定了,有时间来解决河患的难题了。他殚精竭虑,日夜焦劳,他惟恐官员治河失法,遂于康熙二十三年

4、(1684 年)举南巡之典,不辞辛劳,亲阅河工。第三:缓和满汉矛盾,融洽民族关系。清初的民族矛盾很尖锐,努尔哈赤曾推行“杀儒政策”,一批一批地屠杀汉人。皇太极曾经“六掠中原”,沿着太行山的山路,兵分八路,推进了 1000 华里,一直到山东济南,将人、牲口、财宝一起掠夺,队伍长达 200 华里。多尔衮也曾宣布“剃发、易服、占地”等政策,“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对中原百姓来说,都是巨大的伤害。清兵下江南时,又出现了诸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历史悲剧。为此,康熙决心化大力气来缓和这种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第四:炫耀皇帝威仪,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喜欢出游,如

5、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等,明正德等,这是一代君王表现权威,加强集权统治的一种形式。康熙博学多通,熟谙历史,称得上是一位学者型皇帝,学秦皇汉武出巡天下,既宣扬了皇权,了解了民情,又符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哲理,所以御驾南巡也无可厚非。第五:欣赏山水名胜,饱览江南风光。清朝在康熙之前的皇帝,大多生活在北方,江南山水美如画,他们只是耳闻没有目睹。比如古人说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他们都没有亲身体验。还有“天下第一江山”,“天下第一泉”“八百里太湖”更没见过。到康熙时就不同了,条件具备了,可以亲身到江南尽情欣赏山水名胜了,这实在是件美事,何不乐而为之呢!他第二次出巡前曾讲,要“

6、躬历河道。兼欲观览民情、周知吏治。”这只是冠冕堂皇的话而已。康熙六下江南过丹阳的情景康熙第一次下江南,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31 岁。因为这时已结束了三藩动乱,统一了台湾,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又适逢甲子年,设立了台湾府,放开海禁,新任命了一批要员,万象更新,所以决定南巡。主题是治河兴农。九月二十四日丁亥。康熙先颁了一道出巡诏书,布告天下,内称:“帝王诞膺景命、统御万邦。道重观民。政先求莫。朕仰荷天庥。缵承祖烈。夙夜孜孜。懋求治理。以富以教。”表达了他励精图治,富强国家的决心。九月二十八日辛卯,康熙一行从京师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从北往南走,直到姑苏折返。十月十七日己酉。驻跸郯城县红花铺,

7、漕运总督邵甘、河道总督靳辅、及地方官来朝。这些官员主要要汇报工作,听取皇上的工作安排,以及商讨后面巡视的路线,行程安排事宜。十八日庚戌。谕河道总督靳辅:“黄河屡次冲决、久为民害。朕欲亲至其地、相度形势、察视堤工。即于今日前往。”是日、驻跸宿迁县。江南提督杨捷、江宁将军瓦岱、副都统穆成额、及地方官、来朝。这些江南的武官提前来见康熙,主要是落实沿途安全保卫工作,为皇上保驾护航。十九日壬子。康熙临视天妃闸。见水势湍急,指授河臣改为草坝。另设七里、太平、二闸、以分水势。上登舟。是日、过清河县、淮安府。京口镇海将军杨凤翔、江南江西总督王新命、巡视两淮盐课御史察哈纳、京口水师总兵官陈奇等来朝。可见,康熙还

8、没渡江,镇江的两个武官已先到淮安府迎接皇上了。二十二号甲寅。御舟过高邮湖。康熙见农田与房子多在水中,“恻然念之”。因而登岸、步行堤畔十余里。召当地老人详细询问致灾之故。对身边官员说:“朕此行、原欲访问民间疾苦。凡有地方利弊、必设法兴除、使之各得其所。”他第一次到扬州,并没有住进扬州城,而是将龙舟泊在仪征的长江中间。所谓“御舟过扬州、泊仪真江干。”因为当年有“扬州十日”惨剧,他内心还是觉得有些不安稳。扬州又太有诱惑力了,而且总要去的,所以他选择白天进城,一天的时间,游览了栖灵寺、平山堂。其实,当时没有栖灵寺,只有大明寺,因为清廷对“大明”比较忌讳,所以就以寺中栖灵塔为名改称“栖灵寺”。二十三号乙

9、卯。御舟自仪真渡扬子江、泊镇江府西门外。杭州将军马哈达、副都统石文炳、京口副都统张元勋、张思恭、安徽巡抚薛柱斗、江宁巡抚汤斌、及地方官前来朝见。康熙实录中载:“(十月)丙辰。上幸金山。乘沙船渡扬子江。风浪恬静。舟行甚速。上顾侍臣曰、自兵兴以来、恢复岳州、长沙、多得此船之力。今海宇承平。昔时战舰、仅供巡幸渡江之用。然安当思危、治不忘乱。朕乘此舟、未尝不念艰难用武之时。非以游观为乐也。上登金山。游龙禅寺。御书江天一览四字。又幸焦山。午后、自镇江启行、往苏州府。丁巳。御舟过丹阳县、常州府、无锡县。戊午。上驻跸苏州府城内。”说明康熙御舟从仪征渡扬子江到镇江,游览金、焦二山,为金山题“江天一览”额。游了

10、镇江后,十月二十四日午后就上船南行,经过丹阳、常州、无锡,都没歇脚,一直到二十六号到达苏州才上岸。丹阳到镇江的水路约 54 华里,估龙舟的平均速度每小时 12 华里,若康熙是下午 3 点左右出发,到丹阳时当在晚上 7 点钟后了,时值冬季,天已黑了,故而没泊船继续南行。康熙第一次夜过丹阳,虽然没停船住下,但却写下了一首夜过丹阳诗,诗云:锦缆徐牵夜未停,遥天烟霭带疏星。居人两岸明灯火,早是轻帆过驿亭。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晚上丹阳城运河边的夜景。诗中所写时间当在天黑后掌灯期间,龙舟自丹阳北水关进城,穿过贤桥,经过东门驿亭,出东门水关而去。这个东门驿站原在城内东门运河边,后在乾隆年间迁到了大南门外河边。笔

11、墨谈雅清新,读来如临其境。康熙在苏州两天,游了虎丘,二十八号就启航北归了,当晚泊无锡南门。二十九号巡幸惠山,再上船北行,直到丹阳才停船,泊在南门码头。这样,四天之内,康熙再次来到丹阳。丹阳到无锡的水路约 160 华里,船行至少需 12 小时,估康熙下午 2 点从无锡出发,到丹阳应当是深夜 2 点以后了。康熙实录中载:“御舟泊丹阳县南门,辛酉。上由陆路启行。驻跸句容县长巷村。十一月。(初一)壬戌朔。上过句容县。上至江宁。登雨花台。观其城郭山川形势。进江宁府城驻跸。”说明康熙在二十九号在丹阳稍作停留,就改从陆路经句容到江宁府去了。从第一次经过丹阳到第二次再来丹阳,相隔了四天多。康熙在丹阳有那些活动

12、呢?何时从丹阳启驾西行的呢?史书没有记载。但可根据以上实录大至分析一下情况,丹阳到句容约76 华里,步行就可朝发夕至,更不要说车马行进了。从康熙一行半途在长巷村住宿,来日才经句容城到达江宁之行程来推断,说明出丹阳界不远就天黑了,康熙应当是午后才从丹阳启驾西行的,上午有时间在丹阳城巡视一番的。康熙巡幸江宁后,由水路经燕子矶、仪真,到江都,沿运河回京。十一月二十九号庚寅康熙回宫。纵览第一次南巡,从九月二十八号辛卯出京,到十一月二十九号庚寅回宫,康熙总出巡了 60 天。在长江以南共 12 天,二过丹阳,并在丹阳逗留了一天。这是康熙唯一的一次在下半年巡游江南活动。也是行程最短的一次。这次为什么没有到松

13、江府和杭州府,很大一个原因是历史上“嘉定三屠”,“太湖抗清战”等惨不忍睹的历史悲剧就发生在这一带。等待民族矛盾缓和一些,他一定要到的。康熙二下江南,已是五年后了,即康熙二十八年(1689),他 36 岁。这期间,发生了俄国入侵雅克萨的事件。当时朝廷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不去理睬,一种是寸土不让。最终,志存高远的康熙还是选择了进行反击战,最终打败了俄国侵略者,这也是满族人、汉族人、蒙古人等多民族的共同胜利。康熙命长子允禔、随驾南巡。正月初八丙子启銮出发,扈从者仅三百余人。“简约仪卫、卤簿不设。”二十二日庚寅,康熙驻跸郯城县葓花铺时,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河道总督王新命、漕运总督马世济、江苏巡抚洪之杰、

14、安徽巡抚江有良、江宁将军博霁、京口将军杨凤翔、江南提督杨捷等来朝见。这次江宁与镇江的武官出迎得更远了,在山东郯城就跟上了康熙,提前了七天来护驾。二十七日乙未。御舟至杨州。“阖郡士民迎驾”。百姓的态度就缓和了。是日泊黄金坝。次日,康熙就把船停在了江都陈家湾,住在扬州府里,一天时间,他到处视察河患,进行治理。二十九日丁酉。命河道总督王新命:“朕过高邮州等处、见石堤间有损坏者、尔可即行修葺”。这一天,御舟出发,渡长江,泊镇江府金山寺。三十日戊戌。御舟过镇江府,继续南行,过新丰、泊丹阳县七里庙,驻跸。这个七里庙在哪儿呢?隆庆丹阳县志卷八载:“徐偃王庙,在县北七里湾。嘉靖间僧募缘重建。”原来县北的徐偃王

15、庙就是七里庙,因距县城七里而得此名。古运河在这里向西南形成了一个大湾道,七里庙以西就是有名的练湖。康熙在练湖边的七里庙驻跸,想必地方官员会介绍练湖的历史,美丽动人的传说以及冬春枯水季用湖水济漕的功用。二月初一,己亥朔。御舟从丹阳启航,向南进发,过吕城,奔牛,当晚泊常州府海子口。显然,康熙可以在上午到练湖周边及丹阳游览一番,下午再启船往常州。初三辛丑。御舟至苏州。阖郡士民迎驾。是日、上驻跸苏州府城初四壬寅。康熙在苏州时办了一件重要的事,“大计天下官员。卓异官三十二员、贪酷官四十八员、不谨官六十四员、有疾官八十员、年老官一百二十员、罢软官三十五员、才力不及官五十一员、浮躁官四十九员、俱分别升赏革降

16、处分如例。”这是康熙整治官场的一个大动作,将一些无用的官员罢免。初九丁未。御舟至杭州。同样,郡城士民迎驾。是日、上驻跸杭州府城。十三日辛亥。上渡钱塘江。舟泊绍兴府会稽山麓,十四日壬子。上亲撰祭文。诣禹陵致祭。率扈从诸臣、行三跪九叩礼。绍兴府是他下江南中到的最远的一处,目的是祭大禹陵,缓和民族矛盾。十七日乙卯。上自杭州回銮。十九日驻跸苏州府城二十二日庚申。上自苏州府启行。舟泊无锡县放生池二十三日辛酉。御舟过常州府,舟泊丹阳县,驻跸。同上次一样,康熙在丹阳停留一天。次日从丹阳由陆路启行,向江宁进发。当日在句容县城住了一夜。二十五日癸亥。到达江宁,驻跸江宁府城。直到三月初一戊辰,御舟自江宁府启行。经上元县朱家嘴来镇江。初二己巳。御舟泊金山寺,在镇江一天,渡江,初三庚午。御舟泊扬州宝塔湾。初四辛未。御舟泊扬州府,此后沿运河北归。三月十九日丙戌,康熙回京还宫。这次南巡,康熙轻松多了,由于他勤政爱民,广布德政,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治理国家,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的欢迎与拥戴,大大缓和了满汉矛盾,融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励志书籍/材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