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1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55610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卷(1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试卷(1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试卷(1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试卷(1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试卷(1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卷(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卷(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和运用(16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诘责(j) 愚钝(dn) 狡黠(ji) 怒不可遏(y)B.凄惨(q) 迁徙(x) 发窘(jing) 恪尽职守(k)C.落第(d) 真谛(d) 拮据(ji) 断壁残桓(gn)D.滞留(zh) 沉吟(yng) 萧索(su) 乐此不疲(p)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分)A.抑扬顿挫 广袤无垠 化为无有 鳞次栉比B.翻来覆去 不可明状 媚上欺下 贻然自得C.深恶痛绝 盛气陵人 天纶之乐 锐不可当D.黯然失色 根深蒂固 遮天蔽日 万恶不赦下面文字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 分)2008 年北京奥

2、运会火炬“祥云”长 72 厘米,重 985 克。红银对比的色彩能蕴含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古诗文默写(6 分。第 1 题 2 分,其余各题每题 1 分。)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 ,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安守贫寒却兼顾天下的广阔胸襟的语句是: ,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咏雪、以春景写冬景之千古名句是: ,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 。文学名著阅读 (

3、4 分)请你从格林童话中选出一篇熟悉的童话,写出它的篇名,并简要介绍其情节。篇名: 情节: 二、综合性学习(9 分) 由华商报组织,历时一个月的“陕西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经过了读者推荐、几轮投票、文化名家把关等多个环节,在大家的热情参与下,“陕西十大文化符号”终于浮出水面,兵马俑、大雁塔、黄帝陵、西安城墙、革命圣地延安、秦腔、碑林、秦岭、半坡遗址、羊肉泡馍光荣当选。学校准备举行“家乡文化符号”主题宣传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标语。(3 分)你的家乡(省、市、县都行)有哪些文化符号呢?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名称,并说明它作为文化符号的理由。(3 分)名称: 理由: 有人认为,各地评选

4、的“文化符号”大多是传统文化符号,只能代表当地的昨天,不能代表当地的今天,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请参考链接资料,说说你的看法。(3 分)链接资料所谓文化符号,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产品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按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文化”理念,文化符号不论高雅还是通俗,除了能塑造地区形象以外,也是一种权势,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制”别人走近它或作出某种选择的能力就本质而言,文化不是用来展览给人看的,是要形成一种力量的。每个年代都会有特定的文化符号,但最有活力的文化往往需要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去年 5 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2 大国家文化以及各自的 20 大形象符号。在

5、当中,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好莱坞、麦当劳、星巴克、硅谷;看到了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绅士风度、哈利波特、BBC;看到了法国的轩尼诗、欧莱雅、家乐福中国虽排名第二,但大多是历史景观与文化古迹,国际品牌、高科技等现代因素难以觅见。有专家说,五千年的文化既是我们的宝贝,也很容易成为包袱,使得我们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长期处于“防守”的地位。三、阅读(45 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10 题。(13 分)灯光是一种“毒品”人们害怕黑暗,说它象征着昏暗和苦难,而灯火辉煌,歌舞升平,则是理想世界的代名词。直到现在科学家才发现“灯火辉煌”也有缺憾。 从卫星图上看,我们的地球像太空中的游乐园,光点密集,熠熠生辉

6、,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 510的比率增长。受此影响的首先是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地球上有近 23 的人再也看不到繁星遍布的银河。在晴朗的夜晚,于远离光污染的天空中,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 2500 颗星星。而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最多能看到200 颗左右,曼哈顿的居民要是能看到 15 颗星星就是很走运的了。 事情远不止这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接触人工光可以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甚至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费城的昆虫学家肯尼特佛朗哥说:“由于灯光的误导,蚕蛾经常错过交配的机会,有时还会飞进趋光动物的嘴中。明亮的灯光还会干扰它们

7、的迁徙路线,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致使美丽的蝴蝶变得越来越少了。” 你可能认为,这简直微不足道,绝不能因为给生物改善环境,人类就得重回黑暗。别急,下面的数字会让你再发言时变得格外慎重。 2001 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学报发表了两项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医生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 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灯光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有不良影响。专家甚至说:“灯光是一种毒品。滥用灯光,就是在危害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其中部分并不很富

8、裕的大城市仍一味效仿发达国家大都市的做法,大搞所谓“夜景光亮”工程,把原本安详静谧的氛围,打扮得流光溢彩,花里胡哨,制造虚假繁荣,既劳民伤财,又对生态和人的健康无益。谁都不会将“灯火辉煌”与国富民强画等号。 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他们建议对固定照明设施进行遮盖,并将散射光的圆形灯换成不散射光的平底灯,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而不是过路人的眼睛和居民的窗户。他们还建议降低大多数照明灯的功率,坚决取消不必要的照明。(选自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树 英/文, 有改动)阅读全文,说说人工灯光都有哪些危害?(4 分) 体会第段画线句子的意思。

9、(3 分)关于光污染,科学家的具体意见是什么?(2 分)第段、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这两段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 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5 题。(17 分)寓言课上的预言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体态优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姜琳讲完故事,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

10、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篇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

11、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

12、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转眼 20 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更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

13、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下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青年博览,李克南/文,有改动)11.标题“寓言课上的预言”中的“预言”指的是什么?(3 分)12.根据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理解“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的含义。(4 分)13.姜琳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加以简要概括。(3 分)14.这篇小小说在构思上有什么独到之处?(3 分)15.通过文中的一堂寓言课,你对“阅读”有什么认识?(4 分)(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1 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