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25117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少年皇帝1康熙继位时的政治形势材料一顺治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明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圈地议自此始。圈顺直 各州县地百万九千馀晌,给满洲为庄屯。康熙初,鳌拜专柄,欲以正白旗屯庄予镶黄旗,而别圈民地圈补。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咸以不如指,罪至死。圣祖亲政,谕停止圈地。本年所圈房地俱退还。又以张家口、山海关等处旷土换拨各地,并令新满洲以官庄余地拨给,其指圈之地归民。是为旗退地亩。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材料二康熙六年五月丙午,谕吏部等衙门:“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民业,方可称太平之治。近闻直隶各省民多失所,疾苦颠连,深为悯

2、念。或系官吏贪酷朘穷黎,抑或法制未便,致民视野,果何道以遂其生耶?一切民生利病,应行应革,尔内外各衙门大小文武等官,念切民依,其各抒所见毋隐。”清蒋良骐东华录卷九【解读】东华录是一部编年体清史史料长编,主要取材于清实录,叙事自清初至雍正十三年。虽然取材于清实录,但是它保留了实录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它不专抄实录,也采取了其他文献的著述;还保留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所以本书对清代前期的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上材料反映清朝入关后实行圈占土地的政策。最初是无偿圈占土地,后来又以张家口、山海关地无主土地补偿给被圈地之人。但是,由于所圈占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地,而张家口等地的土地是荒地,需要投入很大劳动

3、才能变为肥沃土地,这引起了被圈占人士的不满。其次,满族贵族圈占土地后,用奴隶制方式来剥削在土地上工作的农民,引起逃亡、反抗等事件。因此康熙初,由于重新圈占土地,激化了社会矛盾。以上材料说明:清朝圈地政策,在朝廷内部引起了争议与矛盾。圈地使直隶周边地区农民失去土地,引发了社会矛盾。当然,康熙帝没有将这种矛盾归于圈地,而是将其主要归于地方官吏的腐败。【注释】顺直:顺天府和直隶。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鳌拜专权材料一鳌拜以苏克萨哈与相抗,憾滋甚 。鳌拜日益骄恣,苏克萨哈居常怏怏 。康熙六年,上亲政,加恩辅臣。越日,苏克萨哈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余生。有旨诘问,鳌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

4、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狱上,上不允。鳌拜攘臂 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余悉如议。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二四九苏克萨哈传材料二鳌拜受顾命,名列遏必隆后,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鳌拜皆首列。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侍读熊赐履应诏陈时政得失,鳌拜恶之,请禁言官不得陈奏。上亲政鳌拜益专恣。户部满尚书缺员,欲以命玛尔赛,上别授玛希纳,鳌拜援顺治间故事,户部置满尚书二,强请除授。汉尚书王弘祚领部久,玛尔赛不得自擅,乃因事 而去之。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二四九鳌拜传材料三(康熙八年)五月,上以辅臣公鳌拜结党擅权,弗思悛改,命议政王大臣等逮治鳌拜罪。上曰:“前工部上述员

5、缺,鳌拜以朕素不知之济世妄陈才能推补,通结同党,以欺朕躬。又奏称户部尚书应授二员,将马尔赛徇情补用。有鳌拜于朕前办事不求当理,稍有拂意,即将部臣叱喝,引见时在朕前施威震众。科道官条奏,鳌拜屡请禁止,恐身干物议。凡用人行政欺朕专权,恣意妄为,文武各官欲尽出其门。”清蒋良骐东华录卷九【解读】以上材料说明:鳌拜处死苏克萨哈时,是强迫康熙帝下命令的。作为至尊的皇帝,连一个大臣的生命都无法保住,竟被一个辅臣逼迫,说明实权掌握在鳌拜手中。朝中大臣多依附鳌拜门下,其亲信控制了中央政权的各个要害部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了朝廷的政权。鳌拜根本没有把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对鳌拜的种种不法行为,早就忍无可忍

6、。【注释】憾滋甚:非常恼怒。怏怏:不满意。攘臂:挥舞着胳膊。:毁伤,倾轧。3剪除鳌拜材料一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 。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 其死,籍没 拘禁。”其弟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塞本得,从子讷莫,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泰璧图,学士吴格塞皆诛死。余坐谴黜。其弟巴哈宿卫淳谨,卓布泰有军功,免从坐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六圣祖本纪材料二康熙八年,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 ,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

7、治。康亲王杰书等会谳,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 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 籍没。”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二四九鳌拜传【解读】以上材料说明:康熙帝对鳌拜专权忍无可忍,在准备除掉鳌拜过程中有周密的安排。康熙在处置鳌拜过程中,并没有扩大牵连,稳定朝廷的秩序,最大程度维护了满族贵族的利益。这显示了康熙帝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卓越才干,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提高了皇权的权威。康熙将君权收回自己手中,真正开始亲政,逐步把清朝推向新的发展时期。康熙帝通过处理鳌拜及其党羽,实际上也是进行了一次政治大清洗,纯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队伍,深得人心。【注释】掊:击,击破。絷:抓

8、获。贷:免除。籍没:开除祖籍,即不承认是该家族的人。坐:获罪,定罪。悛:改,悔改。鞫:审问,审查。褫职:剥夺职位。4康熙勤政材料一(康熙四十一年)五月,传大学士、九卿至保和殿,颁赐御书有差,并论曰:“寻章摘句,华丽词藻,非帝王之本务,朕四十余年惟日兢兢,未尝晷刻 稍释万机,自警有始无终之诮 ,年兹在兹 也。”清蒋良骐东华录卷十八材料二(康熙四十三年)十月谕大学士等:“户部呈样之斛斗升,朕俱注水详加测量,其样升上下四角,宽窄不匀其样都上下四角宽窄亦不匀与今之铁斛较多二万分,因铁斛用之已久,不可轻改,是以依今之铁斛五斗为准,造新样斗一具若依此样十升一斗,五斗一斛。毫厘不差。”清蒋良骐东华录卷十九该

9、资料由 友情提供【解读】以上材料说明:康熙帝非常勤奋、刻苦,几十年来一直勤于政事,每天处理政事时间很长。康熙帝知识渊博,事无巨细,都要躬行。当时由于容器大小直接关系到农民交租负担轻重,康熙帝重视容器标准,采取从下原则,说明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注释】晷刻:深夜。诮:讽刺。年兹在兹:每年都是这样。巩固统一国家5三藩势力膨胀材料一三桂复请敕云南督抚受节制重榷关市,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通使达赖喇嘛,互市北胜州。辽东参,四川黄连、附子,就其地采运,官为之鬻,收其值。货财充溢,贷诸富贾,谓之“本”。权子母 ,斥其羡 以饵士大夫之无籍 者。择诸将子弟,四方宾客,与肄武备,谓以储将帅之选。部兵多

10、李自成、张献忠百战之馀,勇健善斗,以时训练。所辖文武将吏,选用自擅 。各省员缺,时亦承制除授,谓之“西选”。又屡引京朝官、各省将吏用以自佐。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四七四吴三桂传材料二使通达赖喇嘛,奏互市茶马与北胜州,于是西番、蒙古之马由西藏入滇者岁千万匹。假浚渠筑城为名,广征关市,榷盐井,开矿鼓铸,潜积硝、硫黄 禁物,重敛土司金币,厚自丰殖。散财结士,人人得其死力。专制滇中十余年,日练兵马,利器械,水路卫要遍置私人,各省提镇多其心腹。子为额驸 ,朝政纤悉 ,旦夕飞报。诡称蒙古侵略丽江中旬地,及调兵往,又称寇遁,挟边防以自重。而尚可喜老病,以兵事属其子之信,以酗虐横于粤。耿精忠以税敛暴于闽,皆为三

11、方患。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材料三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熙首疏请裁兵减饷,略言:“直省钱粮,半为云、贵、湖广兵饷所耗。就云、贵言,下官兵岁需俸饷三百馀万,本省赋税不足供什一,势难经久。臣以为滇、黔已平,绿旗额兵亟宜汰减,即下馀丁,亦宜散遣屯种,则势分而饷亦裕。”复疏言:“闽、广、江西、湖广等省官吏,挟赀贸易,与民争利。或指称下,依势横行。宜饬严禁。”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二五王熙传【解读】圣武记,清魏源著,十四卷。前十卷记载爱新觉罗氏的崛起、统一东北、进攻明朝、再从进关直到道光年间对内对外的主要战事,归纳为开创、藩镇、外藩、土司苗瑶回民、海寇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12、、教匪六个专题。叙述其本末,详其经过,问题集中,条理清楚。武功是清朝兴起和长期统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叙述,可以了解鸦片战争以前清朝历史的梗概。以上材料说明:三藩势力强大,特别是吴三桂,有独立的财政权,人事权和军权。三藩不受朝廷的节制,是朝廷的心腹之患。三藩的存在,在经济上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注释】权子母:指发行货币。羡:剩余,有余,这里指通过发行货币而获利。无籍:这里指没有在朝廷做官。自擅:自己安排。硝、硫黄:古代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所以是禁物。子为额驸: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是驸马。纤悉:很小的事情都很熟悉。6三藩造反过程材料一方是时,圣祖亲政数载,春秋日富 ,习知中外厉害与前代方镇得失。而

13、尚可喜适有归老辽东留子镇粤之请,盖受制于其子之信,不得已用其客金光计,冀见上得自陈,时十二年三月也。部议遂令其尽撤藩兵回籍。三桂及耿精忠闻之不自安,亦于是年七月疏请撤兵,以探朝旨。上念藩镇久握重兵,势称尾大,非利国家,有三桂、精忠诸弟皆宿卫京师。谅无能为变,特允其请。徙藩山海关外。时三桂冀朝廷慰留及命下,愕然,即与其党聚谋,阴勒士马 ,禁遏邮传,惟许进不许出。反谋益急,谅中朝诸将无足当己者。欲行至中原据腹心始举事,复空日久谋泄。遂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发兵反。举朝震动。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材料二圣祖察三分镇擅兵为国患,得三桂疏,下议政王大臣会户、兵二部议奏。诸王大臣度三桂疏非由衷,遽议迁

14、徙,必致纷纭,议移不便;独尚书米思翰、明珠谓苗、蛮既平,三桂不宜久镇,议移便。乃为二议以上:一议移三桂山海关外,别遣满洲兵戍云南;一议留三桂镇云南如故。上曰:“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遂命允三桂请移,并谕如当用满洲兵,仍俟三桂奏请遣发。即令侍郎折尔肯、学士傅达礼赍诏谕三桂。三桂初上疏,度廷议未即许,冀慰留久镇。九月,诏使至,三桂大失望。与所部都统吴应麒、吴国贵,副都统高大节及其婿夏国相、胡国柱谋为乱,部署腹心扼关隘,听入不听出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帜色白,步骑皆以白氈为帽。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四七四吴三桂传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解读】以上材

15、料说明:三藩希望割据一方的局面能世袭。康熙帝撤藩决心由来已久。吴三桂蓄谋造反准备已久。朝廷对吴三桂造反还是缺少必要的准备,对其造反估计不足。吴三桂在造反过程中,以恢复汉人统治为旗号。【注释】春秋日富:年龄增长,执政经验日益增加。阴勒士马:暗中准备兵马。7平定三藩取得胜利的原因材料一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察哈尔、科尔沁诸蒙古各请兵马从征讨伐,诏回牧听调。西藏达赖喇嘛奏言:“三桂若穷蹙 请降,可宥 其一死;倘竟鸱张,不若裂土罢兵。”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材料二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