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44657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能力训练测试卷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 !Undefined Bookmark, * MERGEFORMAT 1*2-1 页 第 !Undefined Bookmark, * MERGEFORMAT 1*2 页2009 届七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三)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应用(30 分)1课文词语填空。 (3 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 起来了,太阳的脸 起来了。坐着,躺着,打两 滚,踢几 球,赛几 跑,捉几 迷藏。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一处不正确,请予改正。 (3 分)A胳膊(b) 黄晕(y n) 贮(zh)藏B澄(chn )清 山麓(

2、 l) 隧(su)道C山岚(f n) 穹(qi n)隆 沏(q)茶D镶嵌(xinqin) 贪婪(ln) 慵(yn)懒不正确的注音是 组的 ,正确的读音是 。3仿照下面例词写出三种形式的叠词。 (4 分)例词:A软绵绵 B稀稀疏疏 C抖擞抖擞叠词:A B C 4改正下列各句中的一处毛病。 (3 分)这支动人的歌声,同学们百听不厌。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比昨天减少一倍。众多的小学生们都喜欢做游戏。5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项是( ) 。 (2 分)A请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下好吗? B你的书请一定借给我看一下。C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下吧。 D我可以借你的书看一下吗?6辨别下列各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4

3、 分)蟋蟀与蝈蝈,一声声,一阵阵,争相鸣叫。 ( )狗伸出那长长的、血红的舌头, “呼哧、呼哧”直喘大气。 ( )同学们在小路上奔跑打闹,一团团雪球飞来飞去,喧闹声惊走了枯枝上无数觅食的小鸟。( )草根冒出了新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挤破头皮从黄土下钻了出来,各种树木已渐渐披上了绿装。 ( )7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6 分)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一个诗句。分别写出含“山、水、雨、花”的一个诗句或两个成语。82003 年夏天,我市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天不下雨,旱情严重,许多地方限电限水供应,人们感到酷热难耐,烦燥不安之后接连下了几场雨,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请你

4、简单描写一下这期间下雨前后的景物以及人们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 100 字。(5 分)二、阅读(70 分)(一)比较阅读甲、乙文,完成 17 题。 (17 分)甲“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乙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

5、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林斤澜春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 分) 酝酿( ) 应和( ) 呼啸( )2甲文画线诗句出自 。 (1 分)3甲文加点词“卖弄” ,从感情色彩上看,原来是 词,在文中属于 词。乙文中加点词“开化”的意思是 。 (2 分)4同样写春风,但两文选择的描写对象不同。说一说各写了哪些景物?(各不少于 4 种) 。甲文: 乙文: (4 分)5甲、乙文都从视觉、听觉、触觉对春风进行了多角度描写。请指出下列句子或词语分别从什么感觉器官

6、来描写?(4 分)甲文: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 !Undefined Bookmark, * MERGEFORMAT 2*2-1 页 第 !Undefined Bookmark, * MERGEFORMAT 2*2 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乙文:“扑” 、 “漫” 、 “插” 、 “灌”等动词。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从视觉上写的有: 从听觉上写的有: 从嗅觉上写的有: 从触觉上写的有: 6从地点上看,甲文描写是 的春风,乙文描写是 的春风。 (2 分)7甲文表现的春

7、风的特点是 ,乙文则是 。 (2 分)(二)阅读济南的冬天 (节选) ,完成 110 题。 (21 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 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 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 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

8、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1.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 分)2.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而下有层次地描写了 、 、 、 四个空间位置上的景物。 (2 分)3.雪本来是白色的,而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

9、 ,这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 。 (2 分)4.写出下面的喻体在文中比喻什么。 (3 分)看护妇: 银边: 花衣: 5.济南雪后山景总的特点是(用文中一个词回答):“ ” 。 (1 分)6.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 。这段中的“ ”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照应了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济南 的环境。7.“这是张小水墨画”的“小水墨画”是指( ) 。 (1 分)A.古老的济南 B.小雪后的济南秀丽景色C.雪后济南山坡上的小村庄 D.唐代某一名画这张“小水墨画”的特点是( ) 。 (1 分)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8.用四个字概括济南冬天的特征。 (2 分)9.第三段“就凭这

10、些绿的精神”指的是: 10.第三段描写景物,多处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所描写的景物表现了怎样的色彩?水藻( ) 天空( ) 屋顶( ) 草山( )(三)阅读竹林深处人家 (节选) ,完成 16 题。 (17 分)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

11、呢。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有一点我是猜到的,竹乡里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可是我却没有想到,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或者说不

12、会想到用竹用得这样彻底。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部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把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愈来愈近。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1.上文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面描写的角度从文中找出同竹子相关的句子各一句。色彩上: 声音上: 气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