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312198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背景制度劳资问题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现在和未来,有必要 以史为鉴,了解劳动关系的起源和发展里程。 第一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在管理方的安排和指导下劳动,管理方支付劳动报酬。这种关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的。 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是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 一、时代背景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席卷欧洲、美洲, 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一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制度发生了

2、本质变化,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具,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业作坊。由于新技术的采 用,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生产的飞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工业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工业生产逐渐取代农业生产而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 二、斯密的思想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用品来源于本 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 工资越高,利润就会越低。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 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 利润。 斯密主张

3、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 涉市场的供求和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不干涉政策的影响下,雇主具有相当大的雇佣、 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 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生活状况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善。相反,雇主 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花费更少的劳动成本,往往采用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 人工资、不改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以及完全控制工人工作等办法剥削工人。由于过度竞争、贫富分化、商品和货币对劳动者的异化,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 状况都急剧恶化。早期工业化时代,雇主对工人的剥削是残酷的。 各国政府普遍信奉古典主义“自由竞争”理论,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率的。政府不 干

4、预劳资关系,完全交由劳动力市场自动调节。资方在劳动关系中具有优势,劳动者 在缺乏制度保证时处于绝对劣势。劳动保障方面的法规非常少,1802年英国通过的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18世纪末19 世纪初,西欧各国爆发了各种工人反抗斗争,他们通过破坏机器、 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等形式,要求雇主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这些 斗争往往是自发的和分散的行动,没有周密组织和计划,往往以失败结局口正是在 这些失败中,工人开始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获得成倍的力量才有可能与雇主抗 衡,达到运动的目的。所以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了最初的工人组织,即早期的 工会。 在同一时期的美国

5、,也产生了早期的工会。只是与欧洲相比,产生的原因有所不 同。在美国,大部分工会是在技术玉人和半技术工人内部发展起来的,工会的目的是 以其意志来规范所从事的职业。所以美国早期的工会具有中世纪同业互助会的性 质,随后全国性工会在各行业中出现。19世纪70年代早期,全国性的工会发展到大 约30个,工人总数大约30万人。 面对早期的工人组织,雇主进行了激烈的抵制,政府也采取了法律上的不承认或 严格限制的态度。当时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英国1799年颁布 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布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政府甚至动用军队来对付工人罢工,例如在美国,1834年安德鲁总统在马里

6、兰州镇压了爱尔 兰裔工人的罢工。 三、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 长工时、威胁压 迫工人,以及对恶 劣工作条件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 时、就 业 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 别和局部 状态, 这一时期的工会还很不完善。因此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 资方占有绝对的优 势地位。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 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第二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一、时代

7、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从19 世纪中期开始、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高潮的第 二次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 大,财富逐步聚集到少数资本家“精英”手中。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 的联合和实行垄断创造了条件。垄断组织在各个部门陆续建立,并发展为工业资本 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的统治。新技术革命也带来了生产组织的变革。由于使用了电,原来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机器体系(包括工作机、发动机、传动机)现在联成一体,由此引起了生产工艺组织的 变革。过去由于动力和传动装置限制而

8、将同种机器并列的工艺组织,已由按产品加 工工艺组成的流水线代替。在这个阶段,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从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40多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 五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每次经济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企业大 批破产,资本贬值,工资削减,失业人数增加,生产力遭到破坏。同时,资本主义制度 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遭到社会有识之士的不断抨击。政府也认识到,为了稳固政 权,巩固统治,就不得不要求雇主方作出某些让步,同时也要对劳动者的工作保障等 问题加以管理。 二、科学管理理论随着技术革命和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

9、代管理体系,这就是“泰勒制”。以弗雷德里克 泰勒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 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 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原理、激励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等。科学管理思想对这一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企业纷纷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管理方法。管理的改进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为工人创造了更加公平合理的竞 争环境。著名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对泰勒作出的评价是: 尽管看起来过分全神贯注于车间一级的生产率,然而恰恰相反,贯穿在泰勒著 作中的主旋律却是强烈的人道主义。 他认为,要精心选人用

10、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做 能够干得最好的工作。 他还认为,工人、主管人员和工厂主的利益,是能够也应该能 够协调一致的。 此外,泰勒还强调主管人员精心制订先进计划的重要性以及主管人 员有责任设计工作制度,以帮助工人把工作做得最好。 但是,当他在谈到管理时,他 从来没有忽略过这样的事实: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形成这种艺术的重要 部分。 但在同时,流水线式的生产和泰勒制也成为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加强剥削的重 要手段。泰勒制加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实际的隶属,使工人进一步附着在工作岗 位上。 三、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在雇主改变管理方式,加强剥削的同时,工人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美国, 1886 年12

11、 月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 ( 简称劳联,AFL) 成立了,它是一个以熟练工人为 主的在不同职业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全国性的总工会,目的是为工人谋取更多的利 益。 1905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产业工会诞生了。欧洲各国政府相继废除了禁止结 社的法律,各国工会组织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19世纪末,工会在西欧各国已经相 当普遍。 各国政府改变了早期工业化时期对工人运动和工会的或放任或压制的政策,采取了所谓的建设性干预政策,开始对改善工人状况进行国家干预,力图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 建设性干预政策首先体现在立法上。 各国相继通过了有关保护妇女和儿童就 业、减少工时,以及以社会援助的形式发放各种津贴和失业补助的一

12、些法律和条例。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的工厂立法、劳动保护立法、劳动保险立法、工会法、劳 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大量出台,相应的劳动行政管理机构也开始出现。 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1875年又颁布了企业主和工人法机允许工人团体和 企业主签订契约和合同。 到1904年,新西兰出现了较规范的集体合同法。从此,集 体谈判制度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1 )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并且形成层次,工人 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2)资方或雇主在不断加 强的工人运动下,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的对工人的直 接的剥削和压迫变

13、为通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来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 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确认。 (4)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立法、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 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 冲突的制度化在20 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均陷于动荡之中,生产和贸易经受了严重的战 争破坏。由于民族矛盾突出劳资矛盾相对退居次要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

14、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使劳资关 系重新紧张起来。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 继都爆发了以政治要求为目标的较大规模的罢工。例如,英国的罢工在1919年达到 1352次:法国在1919年罢工次数多达2026次。1938年美国产业工人联合会。产联,CIO)成立,形成了与劳联竞争的局面。 面对劳资关系的再度紧张,政府不得不直接干预经济。这一方面表现在劳动部 门就业管理职能得到扩大和加强,政府开始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 这种对经济 的干预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为了减少大萧条所造成的失业,缓和劳 资矛盾,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产业复兴法。

15、 该法律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参加自己 选择的任何工会和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该法律还规定了最 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政府还通过执行公共工程计划,吸收失业者就业。1935年美 国通过的国家劳动关系法)(又名瓦格纳法)进一步确认了工会的权力。另一方 面,各国都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1935年罗斯福当政的 美国政府通过了 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年代基本一致,但发展较后者更晚。直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会议上,该理论才被正式命名为“人际关系”学 说,后来又被

16、称为“行为科学”。与管理学派偏重对工作进行科学分析相对比,行为科 学理论侧重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研究人们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管理员工的新方 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 1.工业心理学的出现 “ 工业心理学之父” 雨果 芒斯特博格在他的经典著作 心理学和工业效率 中 提出, 研究的目标是: 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相匹配;在何种心 理条件下,才能从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多并最令人满意的产出; 企业如何去影响工 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好的结果。同泰勒一样他对劳资之间的共同利益感兴趣。 但是,他强调他的方法更侧重于工人,他希望以此来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提高 生活水平。 2.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是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 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试验。 他们发 现,照明强度和其他工作条件都无法解释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