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30530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摘要: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一方面提高了农民收入,但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教育、卫生保障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加大了“三农”问题解决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影响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对“农村留守”现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劳动力输出规模最大的河南省,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罗山县楠杆镇的实地调查,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留守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村留守 新农村建设 劳动力转移一、引言在我国

2、目前的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叶敬忠等;2005) ,这些学者分别从留守人员的身体健康,教育和生活状况来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但很少结合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缺乏关于留守人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效应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农村留守人员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效应。二、 “农村留守”的构成为了真实的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分别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了直接走访或间接询问,其中以河南省罗山县楠杆镇为样本,先后深入了岳楼村、田堰村、李岗村、熊岗村等 8 个自然

3、村落以及当地一些中小学,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取得了 289 份留守家庭的基本情况,并且深切的感受了农村留守人员规模之大,生存问题之复杂。楠杆镇总人口为 3.98 万余人,其中青壮年劳力(18-40 岁)有 2.1 万,常年在外务工的有 1.2 万。该镇也是远近闻名的“打工第一镇” 。以岳楼村为例,全村 500 多户,700 余人在外,也就是平均每户有 1.4 个打工人员。外出劳务人员大部分流向东南沿海一带、北京和山西等地。我们这里所说的留守人员主要包括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被调查家庭中 89.9%的农民工子女留在家乡,只有 10.1%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有 9

4、6.3%的农民工父母留在家里,而只有 3.7%的农民工父母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一起出去打工;同时调查家庭中,丈夫外出妻子留在家里的占 65.2%,随丈夫一起外出打工的占 34.8%(如图 1)。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数目不断的上升,留守人员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也将不断扩大。图 1 留 守 人 员 的 构 成0204060801001201留守比例留 守 儿 童其 他留 守 老 人其 他留 守 妇 女其 他图 1 留 守 人 员 的 构 成0204060801001201留守比例留 守 儿 童其 他留 守 老 人其 他留 守 妇 女其 他三、 “留守人员”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归类整理,发现留守人

5、员主要存在以下困难。留守人员的现状: 1留守儿童 我们这里所说的留守儿童主要指依靠隔代或旁亲管教的儿童。由于大量劳动力的外出,留守儿童也就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他们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门守户。长期与父母分离,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了许多问题。(1)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态堪忧由于经济等原因,农民工回家次数很少。调查中显示仅在春节回来的占45.6%,25.1%的两到三年回来一次,在对楠杆镇的访谈中还存在少数七八年才返乡的例子。同时调查还中发现大部分在外农民工极少与留守子女进行沟通。以上两个原因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严重缺失亲情。它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人格发

6、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调查中有 6.6%的留守儿童竟有离家出走的念头或行为,很多留守儿童表示与在外务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父母的远走,给留守儿童的心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他们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正式的交流,性格变的内向、孤僻。由于缺乏正常的交流渠道,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从同龄人那里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2)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对当地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岳楼小学及楠杆中学留守儿童比例均在 40%以上,其中除不到 10%的留守生成绩优良外,其余大都居班级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另有

7、20.3%的留守子女承认有过迟到或者逃学行为,很多留守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读书无用。调查中据楠杆初中一班主任反映,他带的那个班有40 个学生, 其中有 20 多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离镇网吧较近,班里有 70%的学生曾有过上网经历。这也成为留守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班主任还说,一些辍学回校的学生摆阔,也干扰了在校学生,形成了一种辍学时尚的现象。造成初二初三年级辍学人数逐年上升。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着实令人担忧。(3)监护不到位家庭教育是监护的重要部分。父母在家庭内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和影响,对儿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

8、师却常年在外,无法充分的对留守儿童尽到监护的责任。同时留守儿童大都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远亲近邻。由于看管不力,造成了留守儿童生活没有规律,放任自流。有的沉迷网吧 ,甚至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据国家统计局在湖南的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学校的调查,在学校里不守纪律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打工家庭。一些孩子已经染上吸烟喝酒赌博偷盗等不良品行,少年犯罪的统计数字显示超过 20%的失足青年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2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的轻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的繁重的担子也就压在了留守的老人和妇女的身上。 青壮年的外出,给留守老人生活带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活负担重。由于青壮年等劳动力外出,许多老人也就承担起

9、了繁重的农活。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靠肩挑手做,每逢农忙时间农活重、多,很年想象他们瘦弱的身体如何承受起如此重的担子。其次,孙辈们更让老人们担心。父母外出,管教孙辈的担子当然也就落在了老人们的身上,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辅导孙辈们学习。繁重的农活加上体弱多病,留守老人看管孙辈也就力不从心。再次,老人们经济生活比较困难。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靠苦力挣钱,生活费用较高,除了供养自己的子女上学外,所剩无几,赡养老人也就力不从心了。留守老人在家种地,仅靠家里的两亩薄地经济收入自然较少。一旦生病,他们的生活也就更加辛酸。最后,缺乏安全感。身体强壮、头脑灵活的村民们都外出打工了,一些犯罪嫌疑人也就瞄

10、上了农村,农村中经常受到偷盗袭击。老人们防范意识比较低,家庭和自身安全难以保全。最值得重视的应该是这些留守老人的精神重负。他们时刻牵挂着在外务工的儿女,内心感到孤独,生活单调、寂寞。尤其是生病的时候无人看管,生活可谓苦不堪言。 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他们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我国的农村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的状况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3留守妇女留守妇女目前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也成为目前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她们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负担重。由于丈夫外出,家里繁重的农活也就落在了她们的肩膀上。她们得承担起责任田的耕作、收割

11、。特别是农忙季节,每天连饭可能都吃不上。农活是体力活,她们的体能难以承受。其次,精神负担重。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一般不高,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当遇到突发事件,她们一方面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低;另一方面她们的心理负担也会加重。 “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她们这样告诉我们。最后,缺乏安全感。由于丈夫不在,农村治安状况又不好,调查中留守妇女普遍反映没有安全感。四、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了今后 5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到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握其特征

12、,理解其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解其内涵首先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生产发展。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没有生产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 “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这二条件是要建设物质文明, “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要使农民生活宽裕,必须增加农民收入,除掉农民背负的三座大山:教育支出、医疗支出、住房支出。第三、乡风文明。精神文明也要有新进

13、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邻里之间,生产上要相互帮助,生活上要相互关心。乡风文明市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在农村文明之风若不能逾越人们的身心,腐朽的东西就会侵蚀人们的心灵。第四、村容整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森林覆盖率 15%以上。现在很多地方是院内干净院外脏乱差。很多村庄,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路边,而且没有排水沟渠。“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第五、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要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农民自当家做主。不以要挟、贿赂影响民主选举。不以家族势力影响村务公开。 “管理民主”就是要建设

14、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还是实现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对农民的“建设” ,农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仅有政府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硬件设施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农民自身的物质生活得到真正的提高,农民的社会意识和思想意识得到改善,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广大农民的安居乐业,从根本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因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而且最关键的还是农民。只有农民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才能从根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留守人员存在的问题表明无论是留守人员的物质生活

15、还是他们的精神生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 “农村留守”问题亟待解决。五“农村留守”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 “农村留守”现象的出现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如图 1) ,分别阐述:图 1 为农村留守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图(注: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建设后备力量纳入系统)1.留守儿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力量,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务工人员家庭子系统 政府

16、 社区基础设施其他因素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完成。因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联系。首先,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一批身体状况良好的劳动力去完成。然而留守儿童目前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会使他们的身体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跟不上,最终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如果身体状况不好,那么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力量也将严重不足。其次,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监管不力等造成的留守儿童失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最后,新农村建设需要思想开放、心态良好的新型劳动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达到世界水平,因而这就要求新型劳动力不仅要有必要的文化素质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顺利地完成新农村建设。 “农村留守”造成的留守儿童个性扭曲,心态不好,思想封闭,将对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增加难度。2.留守老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不容忽视的力量新农村建设明确要求“生产发展” 、 “乡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