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132671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徐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徐州市科技局(2004 年 9 月 1 日)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辖 2 市 4 县 5区,面积 11258 平方公里,总人口 904 万,是全国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 4 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作为全国 24 个“科教 兴市试点城市” 之一, “九五” 期 间,先后两次被评为“ 全国科教兴 市先进市”。丰县、铜山县于2002 年被授予“全国科技 进步先进县”。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

2、施科教兴市主体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工作不断发展,总体水平在苏北五市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徐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一、 徐州科技工作现状和主要成绩“十五” 以来,我市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 项目 864 项,完成科技成果 618 项,2003 年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 38.19,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 45.10。(一)农村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以来,全市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 259 项,总投资 30 亿元,完成了“大豆分离蛋白” 等209 个国家及省级星火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199 项,推广农业新品种 1052个,推广农业

3、新技术、新成果 223 项,重点培育了食品、银杏、果蔬三个国家级区域性支柱产业和沛县畜禽养殖与加工省级支柱产业。建立了邳州和铜山二个省级星火计划密集区和沛县、铜山、睢宁、贾汪区、邳州等 7 个省级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铜山食品、邳州银杏、丰县果蔬、沛县畜禽养殖、睢宁白山羊、新沂油料加工业的“一县一业” 格局和意杨加工业的“几 县 一业 ”格局。2003 年我市 6 大支柱 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158 亿元,利税 18 亿元;意杨加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 280 亿元,利税 16.5亿元。铜山县、邳州市、沛县在 2004 年 5 月召开的省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

4、业现场会上被省科技厅表彰为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先进县。2004 年,我市新上星火计划项目 83 项,总投资 1.14 亿元,达产时可新增销售收入 38.3亿元。(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快速提升。“十五”以来,全市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93 项,总投资达 12.1 亿元。2003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22.55 亿元,今年 16 月份达 18.43 亿元,同比增幅 68.16,增幅列全省第 2,完成全年指标的 73.2,居全省第 1 位。目前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 58 家,高新技术产品 252 个,2004 年,我市新上火炬计划项目 31 项,总投资 4.7 亿元,

5、达产时可新增销售收入 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其中徐工股份、恩华药业、天宝集团等 3 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园区发展初具规模。目前,进园区企业已达 104 家,200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02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医药、3新材料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徐州科技城一期工程起步区总投资 1.5亿元;1.4 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我市并成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有 20家企业拟进驻创业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高校科技园已经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建设,现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民营科技园,目前全

6、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 708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29 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 50,2003 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6。徐州天地钢结构集团、徐州拉姆齐技术发展公司等一批企业,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三)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 以来,我市科技部门积极贯彻“以人为 本” 的发展思路,逐年提高 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扶持力度。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98 项,其中,环保领域的“徐州市区空气中有机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及对策研究”、交通领域的“ 同步爆扩发处理高速公路液化土地基关键技术” 、卫生领域的“ 关于缺血性脑

7、损伤机制与防治研究” 、体育领域的“ 不同体育 项目锻炼对中老年人体质影响的研究”等,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出 现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市环保、交通、人民健康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4 年,省科技厅又在徐州设立了江北唯一社发领域的招标项目“高氟水地区 农村改水技术示范研究” ,将为当地人民脱离高氟水困扰提供科技示范。(四)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加强企业4创新主体地位, “十五 ”以来,组织实施省 级创新体系建设项目 4 项,建设了徐工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3 家省级工程中心。积极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等 8

8、个科研院所进行了改革转制。目前,徐州有专科以上高等院校 12 所,省、市属科研院所 30 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3 家,其中徐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今年 7 月份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1 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9 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5 个,各类科技中介咨询机构近百家(其中被省科技厅评审为省 A 级以上咨询机构 11 家);各类科技开发机构 335 个、各类技术贸易机构 573 个;建立了徐工集团、维维集团 2 个博士后企业科研工作站,江苏天宝、恩华制药、万邦制药 3 个博士后企业创新工作站,9 个高校 博士后流动站

9、。(五)科技人员队伍逐年壮大。2003 年,全市拥有专业科技人员 21 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6 人,全市每万人中拥有专业科技人员 231 人。(六)产学研联合不断加强。先后举办了中国徐州经贸科技洽谈会、 “333 工程” 、富民 强省徐州科技行科技成果展示洽 谈会、东南大学科技成果洽谈会、徐州第六届经贸洽谈会等大型科技洽谈会,累计签订各类科技合作项目 1127 项。全市 782 家企业与国内 332所院校、科研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 10 项重大产学研项目正在实施。贾汪发电厂和东南大学承担的国家“ 九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MW 级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示范工程” 、江苏汉高信息产业股份有限

10、公司承担的国家“九五” 重大科技攻关 项目“徐州市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工程”和徐工集 团承担的国家 “863”计划项目“机器人化工5程机械”通 过了国家科技部主持的 鉴定验收,这些重大科研项目都是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共同合作的结果。“十五” 以来,我市共获部省以上科技 进步奖 75 项,市科技进步奖 296 项,一大批科技成果已转化成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七)知识产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每年结合“ 4.26”世界知识产权 日活动,都要举办各种讲座,街头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产权意识,广大群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2001

11、 年至 2003 年,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 695、354、681、468、1336、518 件,今年 16 月份分别为 671、255 件,呈逐年跃升趋势,2003 年,我市科技局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知识产权先进单位。矿大刘炯天和邳州王明江分别荣获省首届“十大杰出 发明人” 和“十大优秀发明人”称号。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我市于今年 4 月成立了市知识产权局,沛县、铜山也批准成立知识产权局,并制定下发了徐州市专利申请资助金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文件,设立了专利专项资助资金,对优秀发明专利给予奖励。(八)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市及各县(市)区建立了以科技局为牵头单位,党政有关

12、部门参加的科普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强化了科普活动的领导力量;坚持以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采取下农村、进社区、入校园等方式,城乡联动,全民参与,每年都开展“ 科技学术周” 、送科技下 乡和科普宣传周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等 7 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科普教育基地,丰县被列6为全国首批 103 个科普示范县之一。(九)科技创新工作领导进一步增强。市及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党政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并在全省率先提出“科技创新计划” ,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制定印 发了徐

13、州市科技创新计划(2003-2007)、 关于建立科技创新责任制的意见等,自 1998 年起,每年都进行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并由政府给予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创新工作地位作用,科教兴市、科教强市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十)科技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机关建立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出台了徐州市科技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挂牌办公,加强监督检查,增强了透明度。今年还开展了作风整顿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边整边改,振奋了机关精神,增强了

14、服务意识;召开了全市科技系统纪检工作会议,增强反腐倡廉力度,大力倡导科技系统“团结、勤政、务实、创新”精神,努力打造 “学习 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 科技机关。二、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加快实现“两个率先” 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明显偏低,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科技基础设施落后,7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成果需求和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不多;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创业投资环境有

15、待优化。三、今后我市科技工作的目标、思路和主要措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提高我市科技竞争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实现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到 2007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有明显提高;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徐州区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徐州特色、开放式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显著提高;科技在引导和促进经济社会与

16、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市科技创新五年计划,重点实施六项科技系统工程。(一)实施工业科技推进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全力以赴加快工业化进程,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东陇海沿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依托徐工、天宝、恩华、汉邦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机电一体化、新医8药、新材料等 23 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现较大突破,迅速形成规模优势。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更新技术装备,改革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层次,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和攻关力度,重点组织实施 150 项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全力抓好徐州市“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工程”等 30 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 10 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认真做好科技成果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