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08119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项危重病人护理常规(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淮南新康医院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部二一三年一月2目 录1、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2、昏迷患者护理常规3、休克患者护理常规4、脑疝护理常规5、脑出血护理常规6、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7、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9、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10、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1、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2、急性颅脑损伤13、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14、 (血)气胸护理常规15、异位妊娠护理常规16、子痫17、新生儿窒息18、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19、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20、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3一、危重病人基础护 理常规(一)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二)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三)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四)卧位与安全:1、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3、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4、高热、昏迷、谵 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5

3、、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五)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 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六)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4(七)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八)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九)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十)基础护理1、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

4、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2、晨、晚间护理每日 2 次;尿道口护理每日 2 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 2 次;注意眼的保护。3、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4、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 2h 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十一)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二、昏迷患者 护理常 规 (一)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 、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52、评

5、估 GLS 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告医生。3、观察患者水、 电解质的平衡, 记录 24h 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4、注意检查患者粪便,观察有无潜反应。(二)护理要点:1、呼唤患者: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建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吸痰。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量。4、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预防手足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5、促进脑功能恢复:抬高床头 3045 度或给予半卧位姿势,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和氧气吸入。6、维持正常排泄功能:定时检

6、查患者膀胱有无尿潴留,按时给予床上便器,协助按摩下腹部促进排尿,导尿者或更换尿袋时应注意无菌技术。7、维持清洁与舒适:取出义齿、发卡,修剪指(趾)甲;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可涂石蜡油(唇膏)防止唇裂;定时进行床上檫浴和会阴冲洗,更换清洁衣服。8、注意安全:躁动者应加床档,若出现极度躁动不安者,适当给6予约束;意识障碍伴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时,应给予有效降温并放置牙垫,防止咬伤舌颊部;固定各种管路,避免滑脱。9、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刺激患者咳嗽,及时吸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易超过 50 度,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10、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骨突

7、出部分加用海绵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每 12h 翻身一次。11、眼部护理:摘除隐形眼镜交家属保管。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时,定时用生理盐水檫洗眼部,用眼药膏或凡士林油纱保护角膜,预防角膜干燥及炎症。(三)健康教育1、取得家属配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帮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2、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价值,以增加战胜疾病信心。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 、R、BP)、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 压减小20mmHg、SBP 降至90mmHg 以下或较前下降 2030mm

8、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7,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是否有兴奋、 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3、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 )的变化。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 30 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患者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二)护理要点1、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

9、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作好配血、输血准备。3、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等监护。4、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随时监测 CVP。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5、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8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理。6、留置导尿, 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 24h 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10、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8、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9、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按其不同病因进行护理。10、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11、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每班要详细记录护理记录。(三)指导要点1、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2、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3、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随诊。4、脑疝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脑疝是颅内压增高

11、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颅内压超过9700cmH2O 持续 1 h 即可引起脑疝。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一旦患者有剧烈头痛且呈进行性加重和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警惕是脑疝前驱期。2、意识观察:评估 GLS 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意识变化是脑疝出现之前的重要表现。3、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五期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已属于脑疝中晚期。4、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深而慢,提示脑疝前驱期。若脑疝发展迅速,呼吸可突然停止,急性后颅内凹血肿时呼吸变慢有提示枕骨大孔疝的意义。(二)护理要点1、急救护理(1)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

12、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2)协助做好手术准备: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 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3)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10高体温、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促使颅内压升高,应予以重视。(4)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13、(5)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行抢救: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呼吸气囊或呼吸机支持呼吸;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功能;药物支持:遵医嘱给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6)严格记录出人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的情况。2、术后护理 (1)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认真交接,检查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查看皮肤情况, 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手 术经过。(2)体位:术后 6 h 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或半侧卧位将床头抬高 15030,每 2 h 更换体位 1 次。术后 72 h 内,取头高位半坡卧位,头部保持中位,避免前屈、过

14、伸、 侧转,以免影响脑部静脉回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性护理操作。(3)准确执行脱水治疗,记录 24 h 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4)呼吸道管理 :1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更换体位,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异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后坠及呕吐时误吸;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 15,以防食物返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常规氧气吸入 35 天,氧流量 24 L/min。人工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 2 次/日,口鼻腔及气道用无菌镊和吸痰管严格分开,防止感染;气道湿化与促进排痰: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等。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探试,避免外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15、。(5)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严格掌握引流管的高度和流量,引流管低于穿刺点 15 cm 为宜,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 500ml 为宜,并做好 记录。(6)骨窗护理:减压术患者一般行颅骨瓣去除或游离术,成为骨窗或游离骨瓣,骨瓣去除后脑组织只有头皮保护,易受压,应加金属保护;通过骨窗可观察到颅内压的变化情况。(7)高热护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轻中度低温(30 35 )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损害程度)。用亚低温治疗,应注意监测体温,加强皮肤护理。12(8)饮食护理:清醒患者术后第 2 天鼓励进食;吞咽

16、困难和昏迷者术后第 3 天给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外与胃肠内联合营养,保证患者营养的需要。(9)做好基础护理: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口腔护理2 次/d,按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留置 导尿管按尿管常规护理;康复期协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三)指导要点1、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2、指导患者提高安全意识;告知运动时的注意事项,保证安全防止外伤。3、告知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4、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5、进行饮食指导。6、指导患者或家属继续进行肢体功能锻炼。7、对出院患者若带有留置尿管、鼻饲管予以相应的护理指导。五、脑 出血护理常 规、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46 周,抬高床头 1530,减少不必要搬动。13、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取下假牙,开放气道,及时吸痰,清除口鼻分泌物。 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3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