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07269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学案设计教学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辞辛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文章故事内容朴素直白,故事情节浅显易懂,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直白中有含蓄,浅显中藏深意,文中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感人的场景值得推敲品味,值得深入揣摩,是进行情感熏陶、价值观引领的好教材。但由于李时珍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生活,甚至他的人生信仰与现今学生的生活、思想、观念相去甚远。怎样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到李时珍的艰苦和他的倾心事业,情系万民

2、的高尚情操,教师必须从细节处、从感人处,从字里行间入手,引导学生去感知、去品味,去挖掘,去深刻地感受和体会,继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设计思想: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是本文的核心;透过文字表面的“苦”进行深读细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李时珍“不怕吃苦” ;探寻“不怕吃苦”的背后,触摸到的又是李时珍“为使万民得福,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吃苦”的精神品质。扣住了这一文脉,可使全文神聚,也使得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为此,我围绕“谈苦” 、 “论笑” 、 “议值得” 、 “话本草 ”四个环节,采用小组合

3、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多角度感知李时珍的“苦” ,继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一起探讨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受李时珍三十年的艰辛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坚定信念。主问题式的教学设计,涵盖了一个个子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表及里,使学生真正走近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深处,剖析人物形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激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合作中探索,在发现中辩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前自学:自学目标: 1、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4、、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3、写两处以上旁注,写出读完全文后的感受。4、有疑问处能做记号,并尝试解决。自学过程:1、朗读课文三遍,读正确,读通顺。2、查词典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晓行夜宿: 若有所悟: 端详: 饥餐渴饮: 5、搜集一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6、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_7、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8、找出李时珍对庞宪“谈苦”的一番话,想想李时珍吃了那些苦?选择几处写写你的感受。_提前自学设计思考: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几个方面的发

5、展。所以,提前自学设计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为此,我一开始明确朗读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朗读习惯。接着,进行文章结构的分析,理清文章的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李时珍为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教学时,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提前自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搜集一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把你了解

6、到的写下来。这种类型的题目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李时珍其人其事产生了初步的印象,激发了探究的欲望。文章是从李时珍的“行、宿、食及月下记载”来反映李时珍生活辛苦及工作一丝不苟,这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提前自学中的“找出李时珍对庞宪谈苦的一番话,选择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你的感受。 ”一题引导学生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课前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必将使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闪现思辨的灵性。情境研讨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由浅入

7、深地感受“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内涵。 3、细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从不同角度突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情境研讨过程:一、直入主题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概括了段意,将长文章读成了短文章,那么你还能将全文读成一句话吗?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全文?1、交流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于漪说“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 本文篇幅较长

8、,但文中有画龙点睛之句,这个句子与全文各个部分都有内在联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抓住这句中心句,顺藤摸瓜,追因求果,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吃苦”与“值得”这一对矛盾之间引发冲突,引发悬念,形成学生的学习期待,也很自然地找到了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话题。 )二、谈“苦”1、为了修订本草 ,李时珍长年累月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种“艰苦”流露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种“苦”呢?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表现“苦”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2、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形式:读读你圈划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4、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应出示。

9、A、晓行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1)学生汇报交流(2)教师点拨:安徽,河南,湖北,还有江苏、江西河北,一万余里路哪,全靠两条腿走呀!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察访药材,他会去哪些地方?会走哪些路? (2)小结: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多么危险,多么艰苦,但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订本草 ,他必须长途跋涉,日夜奔走!齐读这句话。B、夜宿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

10、了厚厚的蜘蛛网。(1)学生交流谈体会。(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读着这段话,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荒凉偏僻;断垣残壁年代久远,房屋倒塌残破,危险;(3)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多么辛苦!指名有感情朗读。C、饥餐渴饮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1)学生交流感受。(2)师:“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用力咬、使劲咬)做动作模仿“啃” 。 “啃”说明什么?(干粮已经干了,硬了,放的时

11、间长了。 )(3)师补充:同学们,李时珍外出察访药材前,曾是太医院的御医。在家时,他吃的美味佳肴,喝的是琼浆玉汁。而现在他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是饥餐渴饮。D、工作出示: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1)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以月为灯,以砖为桌,李时珍就这样开始了修订本草的漫漫征程。出示:“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 ”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来。这两种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

12、们呢?李时珍先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1)学生谈体会。(2)其实,要想编好本草 ,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3)指导朗读。5、师补充:李时珍从 34 岁开始修订本草纲目 ,当他最终完稿时,已从生机勃勃的青

13、年,变成 61 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长年累月地奔波”是整整 27 年哪!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读课文,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 ,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时,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首先出示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 ,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使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

14、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进行提炼,再加上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论“笑”议“值得”1、师:住破庙,喝泉水,啃干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甚至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面对这一切,李时珍是怎么说的?2、出示: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你觉得苦吗?”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李时珍谈笑自如,坦然面对。从“笑”字中你感受到什么?3、简单的一个笑字写出了李时珍不怕辛苦,以苦为乐的精神。齐读这句话。4、为了编写本草纲目 ,李时珍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行程上万里,拜访千万人。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你觉得“值”吗?5、学生讨论交流。6、可是李时珍却认为:(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 ,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此时,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值得”?7、师:万民的幸福就是李时珍的幸福,他的心中始终装着本草纲目 ,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