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06285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鸡西市树梁中学李佳一、教学目标:学生应当1、能解读手绘线条图像所传达的信息。2、以他们所熟悉(喜欢)的事物进行手绘线条图像尝试练习。3、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4、将对事物的喜爱情感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联系起来。二、工具材料:各种手绘线条图像范例(教师挑选各科所用的教学图像)、清明上河图、世界名画小图片、铅笔、绘画纸等三、实施过程:1、计划和准备:从手绘线条图像本身的功能、用途这一角度来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交流,并让学生之间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相互交流各种信息。(1)、安排学生在课前特别关注自己喜爱的事物和熟悉的环境。(2)、确定教师要怎样利用有关资

2、源和布置课堂环境。(3)、收集手绘线条图像或其他图例,并对这些图进行整理、准备工作。(4)、作为美术教师应当考虑带点与线条图像有关的画作与学生分享。2、教育策略与动机的形成:(1)、本课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它把学生对事物形态特征的概括与信息传达和交流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游戏和解读图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线条图像的实用功能和作用。(2)、学生可能对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自信心不足,很难自由发挥,教师应从极自然的手绘线条出发,引导学生,使其增强自信,大胆表现。(3)、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手绘线条图像的讲解上,目标是让学生多做手绘线条图像的练习,并利用它传递信息解读信息。从而快乐的学习,理解手绘图

3、像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及作用。3、教学过程:(1)学习内容的导入提出问题;是否有同学去过杭州宋城?我国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城市面貌是怎样的?是否觉得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人直接了解到当时的民俗及面貌?(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 (学生分小组欣赏、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其他小组根据图片信息行动。)教师播放手绘线条图像,图像信息为阅读书本第 8、9 两页。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欣赏、了解画面传达的信息。教师小结:当口语、文字很难表达时,可以利用图像辅助说明。 导入的安排,着重于学生对画面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答案,体现新课标理论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读图行动”则

4、体现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2、学生欣赏并分析各种手绘线条图像(包括各学科教学挂图)传达的信息,并对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解读图像信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小结并分析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3、学生尝试图像表达:蜡烛的熄灭过程;自己房间的布局;篮球比赛中教练所画的进攻配合简图;(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要注重学生表达形式的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快乐学习,从游戏中尝试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并体会

5、其功能及作用。游戏规则:(1)、利用手绘线条图像传递信息。(2)、第一位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表达内容画出图像(抽签,并传给第二位同学看,5 秒钟后将图像交给监督者。第二位同学根据图像写出内容,并传给第三位同学看,依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解读后马上举手并说出内容。(3)、分四组,每组 10 人,并派出二人监督并收集作品。(4)、最先完成两题并内容正确的一组获胜。(5)、获胜者得小小名画图片一张。游戏内容词汇:(1)、花瓶;(2)、长城;(3)、向日葵;(4)、金字塔;(5)、语文课本;(6)、热水瓶;(7)、冒热气的茶杯;(8)、发出声音的录音机;(9)、被风吹歪的小树根据游戏结果教师给予评论或解释。(同时展示部分同学作品,学生自评)老师应注意掌控游戏的进度,应注意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做出相映的评论。最后对游戏结果进行评述,部分优秀作品学生自评,提高其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合作能力等。5、要求学生课后表达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及观察有那些地方利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可以更清楚的传递和交流信息。体现了新课标理论中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一面。6、相关活动:(1)、课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或留意自己喜爱事物的形态特征。(2)、以后生活中尝试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直观记录较有意义的事和物线条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设计鸡西市树梁中学李 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