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60105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李德胜【专题名称】审计文摘【专 题 号】V3【复印期号】2008 年 10期【原文出处】中国内部审计(京)2008 年 8期第 4245 页【作者简介】李德胜胜利油田审计处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通过现场查证取得审计证据,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和监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独立评价和监督活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初级阶

2、段,随着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全面转型,内部审计必将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在此,笔者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探讨。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传统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收入、经营成本、营业利润、资产利用效益、劳动生产率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效益审计的领域不断扩展,审计范围已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审查企业内部有关因素的同时,还要高度关注相关联的外部因素,审计评价的重点也逐步扩展到企业的决策、计划、预算、营销、资金利用效益和管理效能等方面以及相关的经济信息与技术资料。因此,除了传统的审计评价内容以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

3、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还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监督和评价: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应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展检查、测试和评价,以观察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法、健全和有效,揭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具体操作中,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重点关注的部门、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在充分了解其制度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和执行效果,把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在控制弱点甚至控制失败的业务流程和环节以及存在较大控制风险的敏感经济业务上。2、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当通过一定方式,对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预期效果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重要

4、经济合同、投资计划、资金预算方案、经营承包方案等重大经营决策,在决策前,对政策信息的来源、经济指标的计算依据及其结果进行验证;在决策过程中,对不同方案进行反复比较、筛选、评价,提出采用最优方案的建议;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对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提出改进原决策方案的建议。3、企业预算制定的务实性与可行性。企业预算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目标预测结果的数字化,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应当对企业预算的覆盖面以及各项预算制定的务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以确定企业是否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各项预算是否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预算的编制是否合理、可行,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如

5、何等。4、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益性和效果性。应当注重监督和评价企业各种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方式是否合法、有效,资本结构和资金调度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充分关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运营风险,资金流向是否合法、合规,债权债务的清理是否及时、有效,各种负债的利用效果如何,是否做到了盘活并用活资金等。5、企业市场营销的适时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对企业营销环境、目标、战略和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企业是否针对不同的营销环境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并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进而揭示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别提出正确的短期和中长期行动计划,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营销效益,合理规避营销风险。6、企业管理活

6、动的效率性和效益性。应当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总结和肯定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与薄弱环节,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在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但无论何时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都应当遵循审计的基本程序。由于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因此在原则上执行审计基本程序的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各个程序上的具体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基本程序加以必要的完善。1、审计项目立项。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当考虑对经济效益

7、影响的轻重、经营风险的大小以及审计资源状况等因素,主要选择企业资金投入多、经营管理混乱、经济效益差甚至严重亏损、经济效益有提高潜力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的单位或事项。2、制定审计方案。经济效益审计在方案制定上要求比其他审计更全面、更系统,应当根据审计的目的和所确定的审计项目,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应当说明项目来源、审计依据和审计目的,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选择审计方法,明确所需与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以及经济、技术和信息资料等,还要合理配置审计资源。3、现场调查取证。经济效益审计比其他审计项目调查取证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应当深入企业乃至各业务部门调查了解情况

8、,并认真进行分析判断,以获取审计所需的相关证据。可以采取的现场调查方式主要有:一是听取企业汇报;二是查阅书面资料;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四是分别召开相关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五是实地走访和现场调查并形成调查笔录;六是通过发函、派人外调、请求对方内部审计机构调查等方式,向有关单位了解情况;七是其他有利于取证的方式。4、评价和审查审计证据。经济效益审计所需的证据比其他审计广泛得多,应当进行更耐心、全面地审查,对于各种测试分析的结果,应当纳入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证据等资料,经过分析和评价后,作为形成初步审计结论的依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应当注意把握两个关系:一是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

9、关系。促使企业克服短期行为、保持发展后劲。二是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发展速度过慢会丧失机遇,阻碍生产发展;发展速度过快会增大投资比例、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反而会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应当把发展速度确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5、测试分析与揭示矛盾。经济效益审计比其他审计测试分析的内容更广泛、需要揭示的问题更全面。对企业测试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组织结构的测试分析;二是经济活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分析;三是经济活动的实质性测试分析;四是效益、效率和效果性指标的测试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力求揭示各种矛盾,提出具体措施。6、通报审计结果。由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包含了事前和事中事项,与此相关的某些审计

10、结论和建议是根据趋势证据、环境证据间接作出的,难免与将来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产生差异,因此,有必要与被审计单位探讨。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在发出最终书面审计报告之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结合与沟通,在适当的层次中征求意见,以保证其可行性。对于需要立即引起企业有关方面注意的情况,可以在审计期间及时进行通报。7、出具审计报告。现场审计查证结束后,经过征求企业管理层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后,应当及时出具书面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必须客观、清晰、富有建设性和实效性,其评价依据、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一般都不具有强制性。审计报告中不仅要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和审计结论,还应当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提

11、出切实可行、富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8、开展跟踪审计。对于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必须进行跟踪审计,保持审计监督的连续性。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的一段时期内,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检查企业对审计报告所揭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了解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执行情况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情况和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跟踪审计,比其他各类审计项目所要求实施的后续审计程序内容更广泛,更具有现实意义。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应当借助于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对审计取得的数据资料和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经济性与效益性、效率性与效果性

12、等,以寻求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1、抽样法。经济效益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业务流程和控制点,审计查证的工作量很大。为此,可以有选择的运用抽样审计方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本着谨慎性原则,借助专业判断,合理确定抽取样本的规模和分布,注重样本的代表性、针对性以及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并根据抽样审计情况随时决定是否放弃、扩大或调整审计样本,尽可能地保证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2、调查法。在经济效益审计的现场查证阶段,借助调查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济活动运行机制、决策程序、项目论证程序、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

13、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风险性,科研开发、创新以及转化利用资源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方面,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审计调查,积累基本信息,丰富审计证据。3、切入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项目中,需要借助询问、观察、分析和调查表等形式获取大量的审计证据,应当根据审计的目标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参照传统审计项目的侧重点确定经济效益审计的切入点,例如,传统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主要是对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既包括合规性、合法性审查,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与经济效益审计关于经营效果的评价有着许多共同点,可以凭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选择效益审计的部分相关切入

14、点,然后再根据效益审计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审计查证。4、追踪法。应当沿着企业的资金流向和主要经济业务流程进行追踪审计,要特别关注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业务和重点资金。例如,对重点资金的审计,应首先充分掌握资金流转环节,然后审查各个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性,进而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最后审查资金流转终点的完整性,以测试整个资金流转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其他线索或疑点也要进行追踪,恢复其本来面目,揭示问题所在。5、分析法。应当对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认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量本利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结构分析、平衡分析、系统分析、敏感性分析、多因素联动分析等,确定企业各项决策、经济活动、经

15、营管理过程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节能减排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等。例如,可以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调查,编制投入产出情况汇总表,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并借助量本利分析原理,系统地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6、评价法。审计评价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定性评价主要可以采用成功度评价法,依据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对经济活动或具体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结论;定量评价主要可以采用差额评价法、对比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可以通过分项评价、综合评价、系数评价等,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进行评价,揭示差距和不足,努力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方法和具体措施

16、。四、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控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内部审计部门外部的因素,如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其执行程度、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企业有关部门对审计的配合程度等;也有来自审计部门自身的因素,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态度、采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控制:1、搞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方向。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现场察看、询问等形式,开展充分的审前调查,了解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处理流程,对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评价,分析可能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确定审计的方向和侧重点。2、优选审计人员,相关部门联动。经济效益审计涉及的环节多、业务面广、政策性强,应改变由财务人员转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单一结构,适当吸收财务、经营、供销、资产管理、人力资源、法律事务等专业人员加入审计组。相关部门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配合审计组的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按时保质保量地全面完成分工范围内的各项工作。3、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