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2059428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何 华常州市雕庄中学摘 要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 预习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新 课改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演绎呢?对于物理这门自然学科,笔者通 过平时的 观察与实践发现, 预习方式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收获,所以预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更需要通 过教师的引导和设计,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提高, 进而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预习 新课程 初中物理在新课改背景下,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学科,那么课前是否要求学生预习?如果需要预习的话,教师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预习呢?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物

2、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记录,积累了不少案例,丰富了经验和体会,形成了一定的观点。现将这些案例、反思与观点呈现出来,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更深更细的思考。课堂实例一,新授课重力 ,教师非常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大量的现象和实例,层层分解。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所受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立刻有学生举手回答:“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这样的答案,正是课本上已经概括出来的结论,显然这位学生课前预习过了。而此处,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先经历“猜测与假设”概括影响因素后,再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具体的关系。但这位同学跳过了“猜测与假设”这一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直接给出了结论

3、(事实上学生的预习往往只关注于最后的结论) 。实例反思:物理作为自然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1如果学生课前的预习只注重得到结论,那么课堂上的探究过程就变成一个验证过程,而且对于已经知道了“结果”的学生往往就会不在乎“原因”是什么,带来的只是课堂上的躁动不安,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物理- 2 -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这种方式的预习并不是我们提倡的。但是学生作为独

4、立的个体,有的学生有课前看书的习惯,这是好事,甚至有些难得。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 ”那么如何“教”呢?课堂实例二,新授课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堂上,分成了四个组的学生由各自组长借用多媒体,熟练地将课前整理好的资料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史、类型和在科学中发挥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讲解,图文并茂,讲解生动。很显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预习内容,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的空间,而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也被积极调动起来,很好的完成了课前预习。显然,这部分科学史不需要教师再做任何介绍了,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教师可以将授课的重点放

5、在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上,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器材作进一步探究。实例反思: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显而易见,教师通过课前设计并布置预习使得知识容量极大的扩大,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讲解收获,动手实验,亲历整个过程,不仅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以及探究实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在了解科学史的同时,也学习到相应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而使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如何实施有效预习?上面的两个事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通过课前有效的预习,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而通过课堂反馈思

6、辨使得预习在心中产生的疑团得以破解,成功感油然而生。所以,从个人终身学习角度讲,预习的确是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怎样才能守住课前的这个阵地,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师生从思想上共同重视预习“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 ,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并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2预习能很好的有助于这一理念的实施。- 3 -对于教师,通过预习能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把握便于教学时有的放矢。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以往的成长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尤其对于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外来务工子弟众多,学

7、生层次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小学就读于外地或是各类“简易学校” ,别说是兴趣小组活动了,就连科学课都不能正常开设。通过预习及预习反馈不仅可以实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活动” ,还可以消除学生间认识问题的差异,较大程度的避免了课堂上听不懂或跟不上的现象。通过预习及预习反馈也有效把握学生心理,自然就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预习还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如“课堂实例二”中把一些“易”的由学生课前完成,而课堂重心放在“难”点上。对学生而言,长期有效的实施预习,可以逐步养成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能力,有益于提高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重视预习。二

8、、教师要明确目标、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布置预习通过对“课堂实例一”和“课堂实例二”的比较可以看到,要使预习产生实效,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是关键所在 。具体实施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预习抓住教与学的关键点。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就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是重点。就知识类型而言,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知识是重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难点的形成,一是教材因素;二是学生知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关键点突出反映了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上的矛盾性,体现了教材内容上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

9、衔接,展示了教学过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过渡。处理好关键点能缩短或消除学生与重难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如“课堂实例一”中的“猜测与假设” ,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却是关键点,是学会科学探究的关键点,忽视了关键点的教学是不精彩的教学。不要认为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就一定是一堂好课,准确确定和处理关键点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点睛”之笔出彩之处,预习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预习突出解决部分关键点,是提高课堂及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关键点可能是知识层面上的,也可- 4 -能是思维方式方面的,也可能是实验设计技巧方面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因人

10、而施,设计通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的关键点,消除思维定势,化解认知冲突。2.依据教学需要制定预习目标选择预习的形式。预习的目的或是寻找结果,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启发思维,或是引发学生质疑,或是调查,或是暴露一些问题。常采用的预习形式有以下三种: 思考问题的形式。老师布 1置思考问题,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看书、小实验等寻找答案或是解决办法。思考的结果,有时需要确切的结果,如在“汽化与液化”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寻找答案“水在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有时不需要有确定的结果,只是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质疑,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前,以“观察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在

11、振动,我们却听不到声音?”为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激发他们求知欲。 环节步骤形 2式。老师布置有层次和顺序的程序型预习任务,学生依据各环节的要求进行预习。此法较适合概念学习或揭示规律的课前预习。如在学习摩擦力之前,设计这样的预习环节,什么样的力叫摩擦力?让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身边的滑动摩擦力,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觉得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等。通过预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能极大的提高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效率。 调查笔记形式。对应用性强、生活性强的内容, 3可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做调查等形式再小结整理成笔记,笔记中要表现出自学的获得与疑问如“课

12、堂实例二”中,望远镜与显微镜科学史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归纳和总结。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物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适合这样的预习方式的内容自然不会匮乏。如每章的最后一两节的内容多是如此,在布置预习时,除了明确主题,选择调查方向外,还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供学生完成调查小结, “你获得(学到)了什么?” , “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不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能力,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笔记了解学生需求,适时加以补充,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相长。三、用适当的方式对预习成果进行反馈,久而久之让预习成为习惯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不仅是对学生预习的督促,也是对学- 5

13、 -生学习的指导,不使预习流于形式走过场。把握好学生预习的资源,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出来供师生共同学习,对认识上表现出的不足摆出来引以为戒,对教学设计做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认知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该补充的要及时补充,该删减的要舍得放弃,以利对课堂的“生成”更好的把握。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能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也是对学生预习的促进,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的预习动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简单的可以由教师集中评比概括,也可作为课堂资源穿插教学过程其间。复杂一点的可像前面提到的“课堂实例二”中的做法,在学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适当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示,不仅调动了学生

14、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述与交流的能力。学生逐步有了成就感,在自主学习和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久而久之预习习惯自然养成,成为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四、把握课后巩固和课前预习的学习量的比例,减轻学生负担通过前面的称述,预习已成为课外学习量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能合理取舍,重点突出的设计,掌握预习与巩固的比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预习作业的设置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抓关键点”的原则,教学的关键点也包含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要的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进行布置,有时甚至可以只是一个小问题或小实验。对于“调查笔记型”的预习任务,最好能提前一星期布置下去,这样充足的准备时间才能

15、切实可行的实现预定的目标。还有,对一些知识在课内进行指导性的预习,效率不仅高也能获得不错的成果。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就可在课堂内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并指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设计,可极大提高探究效率;在令人厌烦的噪声一课前,布置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收集“在你身边,有哪些声音让你烦躁不安?一般你会怎样做?” ;在光的色彩 颜色课前让学生留意观察“城市的亮化工程中,给树木、草丛照明的灯光有哪些颜色?” ;在气体的压强课前可以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完成课本上的活动 10.6“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并对易拉罐进行加热,待灌口有白雾出现时,将易拉罐灌口倒扣在水

16、盆里,观察看到的现象布置- 6 -这些问题、观察、实验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更加浓厚,并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像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预习同样能发挥很多作用,能激起学生兴趣唤起求知欲,能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掌握提高课堂效率。预习也是每个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只要做个有心人,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预习内容和预习方法,精心设计,奏响课前预习的美妙乐章,就能实现学生进步与教师提高的双赢。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方国才.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