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3153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课程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指导老师: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 1 页 共 9 页一、矿床地质1、矿体特征矿区锂辉石矿体产于花岗伟晶岩脉的中部或占据整个脉体,其形态变化与花岗伟晶岩脉形态变化具一致性,矿床成因属多来源、多成因的花岗质伟晶岩期气化高温热液矿床。本区初步查明了富含锂辉石矿体 2 条分别分布于矿区北东部 Li26 号矿体和南部 Li33 号矿体。Li26 号矿体:矿体走向长度约 400m,厚度 1.015.37m ,平均厚度3.67m,厚度变化系数为 49.52%,矿体倾角 75左右,矿体埋藏标高为+320 +180m。矿体东端局部矿段地表倾向北西,倾角较陡。矿体主要受一北东

2、向裂隙组的控制(为 F8 断裂之派生裂隙) ,其形态较为复杂,呈一北东向延伸的脉状,且分枝复合,膨大缩小等现象较为多见,同时该矿体还遭受北西向平移断层(F20 )的切割,使该矿体南北错移 50 多米,断层附近伴有牵引扭曲、倾向倒转、倾角变陡等现象,从而使矿体形态更为复杂,该矿体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矿体剖面形态呈反“S”型。2、矿石特征本矿区矿石为锂辉石伟晶岩,以花岗伟晶结构为主,次为文象结构,蠕状结构、残余结构、及花岗鳞片变晶结构。以块状构造为主,长带状构造次之。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锂辉石等。斜长石: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含量一般为 3040%,平均含量约 37%左右,半自行他

3、行晶,呈板柱状、叶片状或粒状,双晶较发育,灰白色,玻璃光泽,主要为钠长石,局部出现钠更长石。微斜长石: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含量一般为 1015%,平均含量约 12%左右,晶体呈厚板状,晶体粗大,大者长 1050cm,灰白色至浅灰色,玻璃光泽,常被钠长石交代。石英: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含量一般为 2530%,平均含量约 26%左右,呈不规则粒状,灰白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往往与微斜长石密切共生,镶嵌于长石、云母等矿物之间,熔蚀微斜长石。锂辉石:为本矿区主要有用矿物,含量一般为 735%,平均含量约 16%左右,个别最高可达 40%。呈灰白色、浅黄色、浅灰色或浅蓝色、浅绿色及浅红色,

4、玻璃光泽,半透明,条痕无色;晶体呈长条状或板柱状,晶体大小一般1.0*8cm;亦可见板柱状巨晶 10*100cm;断口参差状,比重 3.128。锂辉石与石英、长石、白云母属同一矿化阶段产物。但锂辉石具多次结晶特征,早世代锂第 2 页 共 9 页辉石呈长条状,定向排列明显,并均匀分布于矿石中;晚世代锂辉石晶体粗大,呈宽板状,色泽较白且矿物较纯,在矿石中分布不均匀,往往出现在矿体的中部。锂辉石风化后呈白色,经动力蚀变后呈绿色,两者均保留有锂辉石晶形,但 Li2O 已被大量流失,其含量均小于 0.5%。据锂辉石单矿物化学分析,Li 2O 7.0%, Nb2O5 0.0033%,Ta 2O5 0.00

5、15%,Rb 2O 0.036%,BeO 0.0066%,Cs 2O 0.001%,SiO 2 64.4%,Al 2O3 26.61%,K 2O 0.5%,Na 2O 0.3%。不同矿石类型矿体的锂辉石单矿物化学成分含量有所差别,钠化较强的矿体锂辉石 Li2O 含量为 6.8%,硅化较强的矿体锂辉石 Li2O 含量达 7.2%。此外,本区有用矿物还有钽铌铁矿、铌钽铁矿、重钽铁矿等稀有金属矿物等。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 2:70.63%,Al 2O3:17.53%,Li 2O:0.7-2.2%,: 1.95%,Na 2O: 4.10%,P 2O5:0.89%,:0.12%,Nb 2O5:0.

6、012%,Ta2O5:0.0044% ,Fe 2O3:0.2%,FeO:0.45% 。全区矿石中 Li2O 品位一般 0.72.2%,其中最高品位为 3.44%,最低品位为 0.06%,平均为 1.1%。不同矿体,Li 2O 含量略有差异。 Li33 号矿体 Li2O 品位最高为 3.08%,最低为 0.06%,平均为 1.05%,其品位变化系数为 49.81%,属不均匀类型;Li 26 号矿体 Li2O 品位最高为 2.26%,最低为 0.278%,平均为 1.34%,其品位变化系数为 44.39%,属不均匀类型。矿石中所含的 Li2O 约 82.495%赋存于锂辉石矿物中,其余赋存于长石等

7、矿物中。区内矿石中的 Li2O 一般在微斜长石钠长石花岗伟晶岩和钠长花岗伟晶岩中相对富集,即在花岗伟晶岩脉横向分带上为中间带,在垂直分带上为中部带。其向边缘过渡或向上部、下部过度,Li 2O 含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同时区内矿石中 Li2O 的含量与赋矿母岩的规模呈正比关系,即赋矿母岩膨大的部位则Li2O 含量相对较高且矿体相对较厚,反之则 Li2O 含量相对较小,矿体相对较薄甚至尖灭。再者,赋矿母岩的钠长石蚀变、云英岩化蚀变、还有风化作用的影响,都会造成矿石中 Li2O 含量的降低。二、开采技术条件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矿区为中低山丘陵侵蚀地形,山谷溪流较多,其中流量最大的为河源溪,第 3

8、 页 共 9 页其最大流量为 4334.4m3/h,最小流量为 363.81m3/h,平均流量为 1074.39m3/h,次为冷井溪,其最大流量为 448.92m3/h,最小流量为 69.48m3/h,平均流量为174.86m3/h。地表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旱季由地下泉水补给,因而各溪流的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地表水主要随地形条件由溪流向外排出,次为通过构造裂隙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第四纪松散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较大溪流两侧由砾石、砂与粘土组成的松散堆积层中,厚度 15m,透水性良好,其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水质属碳酸氯化物钙钠镁水,矿化度 25150mg/L 。构造断裂裂隙带含水层矿区风北东向

9、、北北东向断裂具压扭性特性,多属不含水断层,部分还是重要隔水层。北西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裂隙(断裂)属张性或张扭性,为主要含水裂隙,局部裂隙密集地段可形成厚度较大的含水带。水质属重碳酸盐钙钠水,矿化度 100150 mg/L;在冷井南沿断裂裂隙带出现有上升裂隙泉,水质好,偏硅酸含量 40 mg/L,锂元素含量 0.3 mg/L,达国家级优质天然矿泉水标准,钻孔涌水自流量达 6578.8 m3/h,已建有锂矿泉水厂。裂隙水主要为地表水补给,动态受季节性控制。未来矿坑涌水量初步分析本矿区位于地形坡度较陡的山区,地形切割强烈,高差大,矿床的围岩为震旦系云母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及花岗伟晶岩;地表无大的

10、水体,仅在村庄附近有少量水塘,其容量仅有数十至数百立方米,地下水除大气补水外,无其它水源补给。2、矿区工程地质矿(脉)体顶、底板岩性为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硅化伟晶岩或角岩化云母石英片及云母片岩。伟晶岩岩石致密坚硬,稳定性较好;云母石英片岩或云母片岩,岩石易碎、裂隙或节理发育,稳定性较差。就全矿区而言,大部分岩、矿石呈致密块状,质地坚硬,裂隙不发育,多数地段岩石稳定性较好,对采矿施工较为有利。地表容许塌陷。第 4 页 共 9 页3、矿区环境地质矿区处于地震稳定区,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现象不常见,但由于该区围岩为变质云母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地表风化较强,且多数产状陡,稳定性差,较易发生滑坡、

11、崩塌等现象,特别是局部地段因人工不规范采矿更容易出现滑坡或崩塌现象。因此在未来矿山开发中还需引起注意。矿石中对人体有害元素和放射性极低;地层中放射性也低,其强度 614,最高 33。从总体上看,矿床地质环境质量较好,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其影响程度较小。4、矿床开采工业指标参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和同类矿床的有关一般工业要求,确定出该矿锂辉石矿床工业指标如下:矿石边界品位:Li 2O 0.5%;最低工业品位:Li 2O 0.7%;最小可采厚度:1.8m;夹石剔除厚度:2.0m。三、采矿方法选择1、采矿方法初选根据给定的矿体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选择出在技术上可以,经济上合理,

12、保证工人安全生产的全部采矿方法,对于这些初选的 35 个采矿方法,即不能遗漏,也不能将明显不合理的采矿方法选进来。如遗漏有可能丢掉最优方案,如将明显不合理的采矿方法选进来,增加了方案比较的工作量,初选采矿方法要求确定好采矿方法各部分的结构和参数,主要凿岩、出矿设备型号,并按比例做出采矿方法草图。根据上述提供的矿床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资料,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该矿床有如下特点: 该矿床属急倾斜矿床(矿体倾角 75左右)、薄矿体(厚度 1.015.37m,平均厚度 3.67m) 。 就全矿区而言,大部分岩、矿石呈致密块状,质地坚硬,裂隙不发育,多数地段岩石稳定性较好,对采矿施工较为有利。可以知道该矿岩

13、均第 5 页 共 9 页较稳固。根据矿床条件:急倾斜、薄矿体、矿岩均较稳固可以初步选择采矿方法:留矿采矿法、分段矿房法、垂直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2、采矿方法技术经济分析参考类似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对下列指标进行选取并比较:矿块生产能力,矿石损失贫化指标,劳动生产率,主要材料消耗,采切比,劳动强度,安全程度,工作环境等,通过比较以上指标,删去一些较差和相对较差的采矿方法,在删减的过程中,各采矿方法的优缺点要分清主次,具体矿床具体考虑,最后剩下 23 个难以区别优劣的采矿方法参加下一步的比较。初步进行简要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指标见下表一,表一:适用条件 优点 缺点留矿采矿法

14、围岩和矿石均稳固;矿体厚度以薄和极薄矿脉为宜;矿脉倾角以急倾斜为宜;矿石无结块和自燃性。留矿法具有矿块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管理方便,可利用矿石自重放矿,采准切割工程量小等优点。安全性较差;平场作业难于实现机械化,劳动强度大;积压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分段矿房法矿石和围岩中等稳固以上的倾斜和急倾斜厚矿体使用高效率的无轨装运设备,应用时灵活性大,回采强度高。可立即回采矿柱和处理采空区采准工作量大;每个分段都要掘分段运输平巷、切割巷道、凿岩平巷等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急倾斜的厚大矿体或中厚矿体;急倾斜平行极薄矿脉组成的细脉带回采强度大,劳动生产率高,采矿成本低,坑木消耗少,回采作业安全矿柱矿量比重

15、较大(35-60%),回采矿柱的贫化损失大,采准工作量大评价采 矿方 法第 6 页 共 9 页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矿体形态规整,中厚以下矿体,倾角应大于 60-70矿石损失贫化低,保持岩层稳定,可机械化充填。充填系统复杂且成本高,阶段间矿柱回采困难,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从分析比较表一中对各种采矿方法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倾斜分层充填法除了采准工作量大,同时是多间断循环作业,需建立充填系统,充填系统复杂且成本高,阶段间矿柱回采困难,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它所使用的条件较严格,矿块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并且随着现代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方法越来越少被采用,故不宜

16、采用。其次对于分段矿房法,由于有不少巷道布置在脉外采准切割工程量太大,费用高,矿脉太薄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并且该法主要对中厚矿体以上有利,故在此也不宜采用。最后留矿采矿法和垂直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相对以上所述两种方法都具有一些优越性。综上所述,把留矿采矿法和垂直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进行下一步的比较:第一方案为有间柱和顶底柱留矿法,采用 YSP45 型气腿式凿岩机,钎头直径:40mm,炮孔深度:2m,凿岩机效率:40m;第二方案为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采用 YG40 型气腿式凿岩机,钎头直径:50mm,炮孔深度:15m,凿岩机效率:40m。两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如下:A有间柱顶底柱留矿法:确定其结构参数为:阶段高度为 50m,矿块长度为 48m,底柱高 6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