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194811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材料之四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年八月目 录一、学院概况 1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4(一)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服务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4(二)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服务武汉“1+8”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需要 6(三)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带动湖北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7(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学院由快速发展转入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 8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9(一)建设指导思想明晰 9(二)建设基础扎实牢固 9(三)建设目标明确可行 14四

2、、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20(一)建设制度环境,为骨干院校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0(二)建立组织机构,为骨干院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0(三)制订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1(四)筹措建设经费,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2(五)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22五、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 23(一)形成稳定的可复制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3(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 24(三)建成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25(四)校企互惠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5(五)树立鲜明的高职院校形象,赢得良好社会声誉25

3、六、建设项目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 26(一)经费预算 26(二)项目建设进度 28七、基本结论 29- 1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2001 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鄂教高函201013 号)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和全国

4、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总结我院试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果的基础上,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资金预算为 1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2000 万元,武汉市财政专项配套资金 4500 万元,行业企业支持 2000 万元,学院自筹资金 1500 万元。建设期限为 2011 年至 2013 年。一、学院概况学院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中国高职教

5、育研究会授予“高等- 2 -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教学改革试点院校” ,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 中国光谷”腹地,环境优美,设施优良。面向全国 29 个省市招生,占地面积 1281 亩,建筑面积 40 万平方米,馆藏图书 210 万册。现有专业 50 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 1 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3 个, “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 4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2 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 本,精品教材 1 本。学院有现代化的图书信息中心,

6、图书馆馆藏图书 210 余万册,中外期刊 1060 种,报纸 125 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 14381 人,教职工 1092 人,高级职称教师 222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1 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名,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 10 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18 名,还有一批市级教育名师、职教名师、技能大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学院着力建设“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高级人才担任“ 楚天技能名师”,指导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培养等方面工作,大量聘用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建有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现

7、代制造加工、光电子与激光加工、电子信息、汽车运用、艺术及影视动画、电子商务、物流与货贷、化工与生物制药等多个门类的校内实训基地,对接产业技术发展,设备配置前沿、科技含量高,还建有多个专业仿真实训室,运用仿真虚拟工- 3 -艺、虚拟实验软件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实训平台,各类实训(实验)室共计近 200 间,仪器设备总值7600 多万元,教学用计算机 5000 台。学院与 “楚天激光”、 “中百仓储”、 “长江动力”、 “融达电子”等近 400 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了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培养、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紧密合作的工作平台,

8、实施了多种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学院积极实施引厂入校,与东风楚凯公司、凯尔信汽车零部件公司、楚天激光、中夏无线电厂及豪申光电公司等合作,建立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除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外,还让学生全程参与生产,教师参与部分生产管理和研发,为师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与 IGA 全球合作建立 IGA 中国零售学院,为中国的零售连锁企业培养符合 IGA 全球标准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学院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基地、计算机智能化特许考试站、汽车行业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中心、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有 51 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并与微软、IBM、思科等软件企业联合为学生开展各项技能培训

9、与考试考证,为获取相关证书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教学成果。软件技术成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也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和“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 软件建模是国家- 4 -级精品课程, 数据结构为省级精品课程。三本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操作系统为国家精品教材。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了“工学交替” 、 “课堂与项目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项目建

10、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一)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服务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所在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 中国光谷”,是一块充满发展生机与创新活力的神奇热土。1991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 年,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 APEC 科技工业园区;2001 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06 年,被科技部列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之一;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2007 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

11、范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2009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 2200 亿人民币,其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产业将在 2013 年达到5000 亿元规模,相当于全市 2010 年预计经济总量,2018 年将突破万亿元。区内企业 12784 家,涌现了长飞光纤、凯迪电力、中冶南方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聚集了海创电子、中地信息、楚天激光等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尖端企业;富士康、诺基亚、IBM 等一大批- 5 -世界 500 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华工科技等 21 家公司在境外上市,无愧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正是为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

12、区(“武汉中国光谷” )产业的发展,武汉市政府先后于 2002 年 5 月、2003 年 7月组建了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两所高职学院。为了更好适应开发区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市政府又于 2006 年 8 月将两所学院合并组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院所开设的 50 个专业中,包含了与开发区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光电子信息类、软件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类、机械制造类、生物化工类、物流管理类、影视动漫类和汽车运用类等配套专业,完全具备适应开发区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办学基础,通过国家骨干高职建设,进而成为“武汉 中国光谷”的高技能型人才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新设备和生

13、产线的训练基地、新技术和工艺的推广基地。市政府明确东湖开发区为我院协管单位。学院专业结构与“光谷”产业结构自然匹配,极利构建校企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格局。主动对接“光谷”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吸取“光谷”创新精神、创新理念营养,不断整合校企优质办学资源,将使我院建成本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区成为现实可能。因此,为更好地完成培养直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适应服务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6 -(二)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服务武汉“1+8”

14、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实施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作,正处在“十二五” 开启的时期,这是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的机遇,有利于提升武汉市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全省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武汉市的腹地支撑,提升武汉区域经济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武汉市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武汉市重点产业分布格局包括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船舶、轻纺化工、物流等。同时,强调进一步突出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特色,着力建设科技上有领先优势、体制上有示范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2007 年 12 月 24 日,国家批准了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8”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 ,依托试验区,将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中心区域建设成为我国实现中部崛起的支点。 “18” 武汉城市圈的战略重点是实现 “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发展,制定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