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93623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吉林省汪清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 11 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9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共接待大约来自近 70 个国家中外媒体记者共 1.8 万人次,并成功举办 12 场新闻发布会。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 107 枚金牌、81 枚银牌和 51 枚铜牌,239 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C根据国家统计局 9 月 9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 月份 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1

2、.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D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 30 个。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来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游客,对这亚洲第一塔 ,惊叹不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 。谷歌终结了这场游戏:它或许是开放式系统与扁平化架构的旗手,但无比讽刺又令人对其策略 的是,到头来谷歌几乎完全控制了这种开放性。A. 叹为观止 交口称誉 拍案叫绝B. 叹为观止 拍案叫绝 交口称誉C. 拍案叫绝 叹为观止 交口称誉D. 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拍

3、案叫绝3、下列句子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_,_。_;_,_,_。- 2 -才能在日趋一体化的全球社会里有效合作、有效竞争当代,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有世界视野这是一种开放和谐的文化意识过去,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因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有利于我们吸收全人类的文化营养ABC D评卷人 得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45 题(8 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4、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 (4 分)A 首句“风” “天” “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 “沙” “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古今七律之冠” ,当之无愧。B诗中的“万里” “百年”与颔联中的“无边” “不尽”相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与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C尾联以“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收束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D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景色,倾诉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句句写景,景景寓情,语壮境阔,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 E本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感情深沉。- 3 -5、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登高

5、所见,诗歌第一联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诗的后半部分重在抒情,请你说说第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 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未嫁时温柔体贴的一句是 ;表现其见不到心上人时的状态是 ;写为妇多年终日操劳的句子是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材的作用时,写人的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写人的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

6、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吾其还也。 ”亦去之。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何厌之有 厌:讨厌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4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3 分)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 ,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

8、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退兵。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0、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评卷人 得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壮 士周海亮100 米决赛

9、,只需保住一枚银牌,他所代表的城市的奖牌数,就会跃居第一。并不仅仅是一个名次的概念,这代表着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100 米是最后一项赛事,那是他们最后的超越机会。他当然有拿一枚银牌的实力。- 5 -发令枪还没有响,他就冲了出去。是抢跑。他受到裁判的警告。气氛变得骤然紧张。教练告诉他,银牌,一定要拿到手。拿了银牌,你就成为城市的英雄;拿不到,你就是城市的罪人。可是现在,站在起跑线上,他认为自己必须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二名,银牌,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如此。发令枪第二次想起来。他第一个弹出去。他像一只神鹿。像一阵疾风。像一道闪电。像节奏极快的说唱或者音乐。周围山呼海啸,可是他听不见

10、任何声音。他的眼睛始终盯着终点的那根红线离他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仿佛伸手可及突然有人从身边超越。是实力最强的那个对手,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冲刺能力。现在他落到了第二名。他和第一名,只有小半步的距离。他调整着自己的节奏,拼尽了全身的力气,试图重新夺回第一名的位置,可是他办不到。小半步,将成为第一和第二的距离,金牌和银牌的距离,天堂和地狱的距离。其实,他的任务,不过是一枚银牌。有了银牌,他就是英雄。可是他知道,今天,他必须最先碰触那根红线。第二名对他来说,注定是一场灾难。终点向他奔来。那根红线向他奔来。可是他和第一名,仍是小半步的距离。对手即将撞线。他即将崩溃。最后一刻,他扑向终点。他向那条红线,伸

11、出了两手。他抓住了那根代表胜利的红线。他把它抓得很紧。抓紧红线的刹那,他重重摔倒在地。他飞快地爬起来,一瘸一拐跑向摄像机。他兴奋得满脸通红。他挥舞着那根红线,冲摄像机不停地喊,看到了吗?红线!我是第一名,我是冠军!他的膝盖上流着血,一小块白骨清晰可见。所有人都惊呆了。人们忘记了阻止他。人们认为他成了一个疯子。整个体育场雅雀无声,人们只听到他一个人近似于疯狂的呐喊,我是第一名!我是冠军!理所当然,他犯规了。他被取消了成绩。他丢掉了那枚到手的银牌。他成了城市的罪人。并且,终点的突然摔倒让他有伤的左腿加重了伤情。虽然他仍然可以跑,但却不再能参加任何比赛。他只好选择了提前退役。可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这么

12、做。因为女儿。因为他向女儿保证过。出征前,三岁的女儿坐在妻子怀里,说,爸爸能得第一名吗?妻子说当然能,爸爸就是第一名去的。他赶紧瞪一眼妻子。他知道自己没有跑第一名的实力。女儿说那我也要去看。他说这可不行,人家不让的。女儿不干,哭闹了半天,哭得他和妻子心烦意乱。最后女儿终- 6 -于妥协,但是却要他亲口答应她一定要跑第一名。他红着眼睛抚摸了女儿圆圆的脑袋。他咬咬牙,做出一个决定。他说会的。一定会的。我会第一个拿到那根红线。第一个拿到红线的,就是冠军。到时你肯定会在电视上看到。我保证。然后,他躲到洗手间里,嚎啕大哭。这是女儿最后一次看他的比赛。大夫说,她的病情正在极速恶化,她活不到这个月底其实他本

13、该呆在家里陪着自己的女儿。可是,城市需要他的银牌。其实他本该为这个城市夺取一枚银牌。可是,女儿需要他的第一。所以,他去了,然后,他只能犯规。他的城市和他的女儿,他选择了后者。(选自小说界 ,有删改)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对“他”第一次抢跑的描写,表现了他的焦虑和紧张;而教练反复叮嘱客观上更增加了他的压力,暗示了他必然面临的悲剧结局。B.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那根红线” , “他”不惜一切手段想要得到,最终却只能通过犯规方式来不光彩地获得,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C.小说大量运用短句,构成短小的段落,节奏感极强,既符合比赛这种激烈的场景,又暗合

14、人物矛盾重重的心里活动,富有表现力。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内涵蕴藉,充满爱与力量的故事感动着读者的心,小说中人物的做法虽然有些不当,但却会引起读者的同情。12、小说插叙“他”出征前发生在家里的这一段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 分)13、在“他的城市和他的女儿”之间, “他”选择了后者,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分)评卷人 得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16 题。 (9 分) 中国建筑中的塔梁思成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 7 -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 ”但是,事

15、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 。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 一个座上覆放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