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93523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高考知识考点归纳(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知识考点归纳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 4s 末、4s 时、第 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 4s、第 2s 至第 4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 速率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2、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 路程/时间)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 txvtva0v单位 m/s m/s2 m/s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 v0、a、t决定a 不是由 v、 v、t决定的,而是由 F

3、 和m 决定。由 v 与 v0 决定,而且 ,也ta由 a 与t 决定方向 与位移 x 或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 方向一致 由 或0v决定方向t大小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x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v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0v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 xt 图象和 vt 图象。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v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4、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 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式: atv0(2)位移时间关系式: 21x(3)位移速度关系式: xv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 v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vt0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202vvx(4

5、)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nmxn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 xt 图象和 v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xt 图象 vt 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表示物体静止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

6、体静止 表示物体静止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 x0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的位移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t 1 时间内物体位移为 x1 t1 时刻物体速度为 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 0t 1 时间内的位移)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 、 “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2.解“追及” 、 “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

7、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 分析“追及” 、 “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4. 解决“追及” 、 “相遇”问题的方法(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考点四:纸带问题的

8、分析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2aTx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 求加速度(1) 逐差法2134569Txxa(2)vt 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 图象) ,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 k=a.第三章 相互作用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1 弹力的产出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 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

9、或拉伸2.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3. 弹力的大小(1)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其中 k 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kxF仅与弹

10、簧的材料有关,x 代表形变量。(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 来求解NF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

11、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1) 方法 离 出 来 进 行 分 析究 对 象 从 周 围 物 体 中 隔隔 离 法 : 将 所 确 定 的 研 研 究 对 象 进 行 受 力 分 析整 体 法 : 以 整 个 系 统 为(2) 选择 和 运 动 时部 某 物 体 的 力 ( 内 力 )整 体 法 : 不 涉 及 系 统 内 用 及 运 动 情 况接 体 ) 内 物 体 之 间 的 作隔 离 法 : 研 究 系 统 ( 连2.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3.受力分析时

12、应注意的问题(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一:对

13、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3) 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 揭示了 a 与 F、m 的定量关系,特别是 a 与 F 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

14、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3) 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 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2) 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1. 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合力只要不为零

15、,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maF(2) 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3) 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2. 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1) 轻绳 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弹力可做瞬时变化(2) 轻杆 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 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3) 轻弹簧 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力的大

16、小遵循 的关系kxF 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高一物理必修 2第五章、 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 F 作用下,在 F 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1)若 F(或 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 v 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 F(或 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 v 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两分运动说明:(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