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93436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 张伟忠点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临沂第二十中学 刘晓凡一、说唱儿歌,快乐导入投影展示: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生说唱)师:这首明快的儿歌或许唤起了我们对端午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在作家汪曾祺的记忆深处,家乡的端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端午的鸭蛋(生齐读标题,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师:还是老习惯,看看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同位互相交流预习心得。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上来写一写生:端午的七种风俗(1 段) ;家乡的咸鸭蛋和双黄鸭蛋(23 段) ;如何吃、如何玩端午的鸭蛋(46 段)师:有什么疑义吗?生:虽然很全面,但可以更简洁一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

2、蛋。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这样无论是读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更工整了好,我们一起随作者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屏幕显示:这篇开篇叙述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这几种风俗有详有略,有先有后,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安排?生 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师: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乡风乡情,作者一笔一笔娓娓道来可是,在用墨的多少上,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 2:前五种风俗是略写,后两种风俗是略写师: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安排的?生 3:前五种风俗是和外地一样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是别处没有的,略显偏爱,着墨较多师:恋乡之情显而易见但这“特有的”也有先有后,为什么要把“

3、十二红”放在最后呢?生 4:因为文章写的是鸭蛋,而十二红中有一道菜就是鸭蛋,这样能和下面内容很自然地连结在一起师:像小河流水一样,文章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下文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屏幕显示:家乡端午的各种风俗师:家乡的端午有如此多姿多彩的风俗,作者为什么单挑小小的鸭蛋大写特写呢?这小小的鸭蛋究竟魅力何在呢?我们来细读文章第二部分屏幕显示:假如中央电视台乡约节目组来到了高邮,假如你就是坐上嘉宾,你将如何夸赞家乡的鸭蛋呢? 师:你可以把同伴当成是观众,适当结合文中语言,大胆地说一说(生纷纷举手,争相发言)生 1:我们准备了一组影像资料:“一片一片水波鳞鳞的池塘,游着一群一群的大麻鸭,下了一筐一筐的双黄

4、鸭蛋,腌了一坛子一坛子蛋,一车一车地往外运”用壮观的景象把大家的眼球给震住(掌声)师:视觉上特有冲击力,你想用这些告诉大家什么?生 1:鸭蛋是我们家乡的招牌,畅销全国师: 好,声名远播!生 2:清代袁枚是位著名诗人,他有一篇腌蛋是这样写的:“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瑞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我会深情朗读此段,广而告之,我们的鸭蛋从古代就特招人喜爱,绝对老字号师: 引用古代大作家的文章,有什么作用?生 2:让大家更信服、佩服!师(点头):三百年的老品牌了,历史可谓悠久生 3:我和同位来说唱一段(唱调为掀起你的盖头来

5、)甲唱:我这有两盘咸鸭蛋,我来请你看一看,这盘鸭蛋怎么样啊?乙说:白色儿的甲唱:另一盘鸭蛋怎么样?乙说:通红通红的甲唱:还是这两盘咸鸭蛋呀,我来请你尝一尝,这盘鸭蛋怎么样啊!乙说:发干,发粉,如嚼石灰,难吃!甲唱:另一盘鸭蛋怎么样?乙说:质细,油多,蛋白柔嫩,好吃!甲说:这色彩鲜艳、味道鲜美、与众不同的就是我们高邮双黄咸鸭蛋(两生形神兼备)(生热烈鼓掌)师(赞赏地):真是一对黄金搭档啊!同学们,他俩用的什么法?生(众):对比法师:在作者的盛赞下,这小小的鸭蛋已俨然成为蛋中之生(抢答):蛋、王、冠、极品、佳品、至尊、无敌(生七嘴八舌,兴致盎然)师:同学们能入情入文,身临其境,很精彩小小的鸭蛋融入

6、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 1:很骄傲,很自豪生 2: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师:对,作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文中半是家乡水”之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浓墨重彩,因为它寄寓了作者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板书:乡情)师:说到对家乡的思念,最难忘要数童年的回忆了同学们来看第三部分屏幕显示:端午的鸭蛋,在儿时的记忆中有哪些好玩之处?请结合文中语句,加以丰富的联想,小组成员共合作,情景再现这一段难忘的生活场景师:好,孩子们,开始吧!(小组成员兴致盎然)生 1:我们兄弟姐妹共四人,我们邀请老师做我们的煮蛋妈妈妹:姐,这些彩色丝线真漂亮,给我打个鸭蛋络子吧?弟、哥:我也要,我也要姐:好、好妈:孩子们,鸭蛋煮好喽,快来哟!

7、哥:走,挑蛋去弟:哥,鸭蛋有什么好挑的呢?哥:有,学问可大哩!一要挑颜色,淡青壳的比白壳的好吃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看,这个样子蠢,像你!这个样子秀气,像小妹!弟:哥哥真坏!姐:给,络子做好了,把它挂在衣襟的纽扣上弟:姐,你的手真巧妹:一蹦一跳,真好玩啊,像小白兔一样弟:哥,我饿哥:吃蛋,这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也可以吃,可好吃了!姐:哎,小妹,小心点,别把蛋壳碰破了,轻轻敲去空头,蛋黄蛋白吃光了,咱们用清水洗净了,晚上捉来萤火虫,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纸,萤火虫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合:哇,好美啊!(师生热烈鼓掌)师:哇,好精彩

8、啊!孩子们,你们为什么对这段文字有如此高的兴致呢?生 2:因为充满了童年的快乐!生 3:很可爱,又富有童趣!(板书:童趣)四、精读课文,赏析语言师:小小的鸭蛋吃起来有滋有味,玩起来有模有样,汪老先生说起来津津乐道,我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喜爱的句子来,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屏幕显示: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品味,并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生 1:“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里引用了诗句,显得很生动,有文学色彩师:不仅有古诗,还有古文呢!生 2:引用袁枚的腌蛋师:

9、这样,就使文章增添了不少书卷气,充满了典雅之美(板书: 典雅之美)生 3:“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白嘴”应该是高邮的方言吧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家乡的语言,表明对家乡很眷恋师:不变的乡音,令人倍感亲切(板书: 方言之美 )生 4:“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从这句话看汪曾祺很坦率师:这样坦率的句子还有吗?(板书:坦率之美)生 5:“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说起话来像孩子天真,爱憎分明!生 6:我喜欢文章里面很多的短句,短短的句子,读起来特别轻松舒服师:举个例子生 1:“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师:这样短短的感叹句呀,

10、问句呀,文中出现了好多,大家能不能细心的多找几处(生勾画,师巡视)师:同学们把你们勾画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板书:短句之美)(生自由朗读)师:继续我们的欣赏之旅生 1:我尤其、特别、非常喜欢这一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看到这句,我就很想吃到高邮鸭蛋师(笑):流出的不仅是红油,还有我们的口水生 2:我也喜欢这一句, “扎”是动作, “吱”是声音这句话也很短,但是让我们很想动手自己试一试师(点头):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生 3:这篇文章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中的一个字“吱” ,很好玩师:所谓“一字传神”啊!大家都喜欢吗?生(众):是师:那我们就来好好地读一读吧生 1:“吱”生 2:“吱”师:

11、还有抑扬顿挫之感啊!师:要注意:“一就”突出了红油之多,也要重读我们齐读一遍(声情并茂)师:短短小小的句子,同学们读得饶有趣味如话家常般的语言让我们感觉轻松亲切这就是平淡中的味道(板书:凡人小事品自高,淡笔浓情意从容)五、读文知人,走近作者师:同学们,小小的鸭蛋,朴素的话语,短短的句子,却带给我们暖暖的感觉我们来近距离地认识这位带给我们快乐、令我们敬慕的美食家,美文家屏幕显示: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

12、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从这位睿智温和的长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美好生:我们要做一个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人生 3:不管活到多老,只要有一颗童心,就会快乐六、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师:在我们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每逢五月五过端午时,在不经意间,或许你会想起汪老先生的这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对各种洋节很感兴趣,却对于我们传统节日不是很了解,而且缺少感情这位亲切的老人用一颗赤诚的心教会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更要热爱我们的民俗文化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

13、们民族共同的声音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倾听有志之士的呼唤(屏幕显示)齐读:在我们流淌的血液里我们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一枚小小的绿壳鸭蛋它既是汪老先生“常绿的童心”也是我们民族“常绿的童心”更应该是长驻我们心底的“常绿的童心”【教学反思】个性与优质并行驰骋的语文课堂2010 年 3 月 23 日,在临沂市“个性优质课堂建设阶段成果推介会”上,我执教了这节端午的鸭蛋个性优质课堂就是把学生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追求教育功效的最大化,使教学过程充满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充分张扬、思维高效互动的生命发展场个性与优质并行驰骋的语文课

14、堂,我努力从生命和教育的高度,去激励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量,使之成为学生想学的“源动力”让学生从中真正感觉“我的课堂我做主”一、个性的教学设计,一线相连在童真的快乐中走进课堂,由一首清新明快、朗朗上口、贴近文意的民俗儿歌导入奠定了此课活泼温暖的气氛和基调汪老先生的文字平淡和谐,从容轻松如何爱上这一个可爱的老头儿,恋上这一篇有趣的小文章,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先认识作者,而是在充分的个性活动、个性体验、个性品读后,再把这个和蔼善良、幽默可爱的长者介绍给大家,这样的设计很好地让文本与作者自然结合,学生用心读懂了作者,真正做到了读文知人,走进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符合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在因势利导、

15、自然过渡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用语尽量亲切温暖,娓娓道来与会同仁对此也赞赏有加特别是课堂最后再次回归到对生活、对端午等民俗的态度整节课一线相连,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打开了其心灵世界二、个性的活动参与,精彩不断华盛顿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到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相对于老师的讲解、分析或说教,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而获得的体验是深刻难忘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在细读文章第二部分,领略小小鸭蛋的魅力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假如中央电视台乡约节目组来到了高邮,假如你就是坐上嘉宾,你将如何夸赞家乡的鸭蛋呢?”把同伴当成观众,通过活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体验,促进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产生了

16、丰富的联想,进而领悟和生成诸多智慧你来说我来唱,欲罢不能,其乐融融学生用生动的、个性的语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了语文素养三、个性的情境体验,快乐相伴情境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境,二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的而创设的虚拟情境由于受文本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使用“虚拟情境”体验在细读文章第三部分时,我创设了“虚拟情境”这个环节,从教学文本出发,通过模拟表演,再现童年端午节的生活学生用自己擅长并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独特体验,既调动感情、点燃激情,又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且学生的表达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小组成员快乐合作,兄弟姐妹四人还有老师这个“煮蛋妈妈” ,一起再现了一个温馨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亲历亲为,融入了文本,进入了角色,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兴致之盎然,思维之活跃,感觉之鲜活,想象之奇特,表现之精彩,合作之默契,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