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爱情诗歌欣赏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92883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爱情诗歌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今爱情诗歌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古今爱情诗歌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古今爱情诗歌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古今爱情诗歌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今爱情诗歌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爱情诗歌欣赏(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今爱情诗歌欣赏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和不朽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吟咏爱情的篇章是灿若繁星,丰富深刻、感人至深的好作品也不胜枚举。早在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就有关睢、蒹葭的爱情诗篇,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汉乐府的上邪孔雀东南飞,唐诗中的无题、长恨歌,宋词中的钗头凤、鹊桥仙,还有一些广为流传的现代的新诗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诗歌爱情诗歌专题等等,都是爱情诗歌中脍炙人口的佳作。爱情既有永恒不朽的承传性,又有历久弥新的变异性。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表达形式,有诗有词有文,诗中又有古诗格律诗新诗等等。就是在同一爱情主题下,因情感的复杂性,在内容上,它又呈现出多棱镜般的不同,又有着不同侧面,在爱情作品中,有

2、表达迷蒙的怀想,有表达凄绝的哀伤,有表达天国的寄托,也有表达尘世的欢畅,有表达寻而不得的落寞,也有表达失之交臂的追悔,有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表达追寻与失落交织的恨憾。这些都是文学中永恒的爱情母题中的分主题。上邪(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注释:上邪:上,指天邪,感叹语气词此句是指天作证的意思命:通“令”,使。此句是说,要永远相爱,使感情永不衰竭、破裂。山无陵:大山变为平地。这首诗是汉代的乐府诗,写得简单,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这段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3、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末日。诗歌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还珠格格中的紫薇就是以这首诗向同样深爱她的尔康立誓的,令人感动。这首诗来自民间,不象后来的文人词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最早的爱情诗歌从诗经开始。有人把诗经比做一条河,一条从上古流淌下来的,承载着我们祖先劳作和呼吸,爱情和怅惘的河。沿着这一条河,两千多年前的浪花仍溅湿着我们在河边行走的鞋子。翻开诗经,我们遇上的第一条河便是“关关睢鸠,在河

4、之洲”,河边的植物却是极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这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植物。而蒹葭,又因为那一位美丽的守望者而出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时代的爱情,以蒹葭作为标本。在水的那一方,是那可望而不可即却又让人们百般追寻的爱情。执着追寻与难以企及的矛盾,并不只是诗经蒹葭中的主人公才有,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但即使是悲剧,柔韧的蒹葭也成全了一典雅的诗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为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汜。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5、址。注释:蒹葭:芦荻,芦苇。苍苍:繁盛的样子,后两章“萋萋”“采采”义同。伊人:这个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溯洄:洄,水流回旋。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溯洄即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从之:追寻宛:宛然,好像。湄:岸边。跻:高。右:迂回曲折。坻:水中的小洲。址:水中的沙滩。(址:应为三点水偏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借助眼前的景物起气氛,起感情。这里所起的气氛是一种清秋的萧瑟寂寥;其感情倾向,略带有凄凉哀婉的感情色彩。这是以清秋的萧瑟寂寥的景象,引起主人公想见伊人而不可得的思念怅惘之情。风草萧瑟,白露凝霜,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虽然只是两句写景,但为下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境。这是一

6、个秋天的早晨,繁霜点点,晨风吹过,寒意袭人.茫茫水天,又使人思绪万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四两句是中心情境隔河企望,追寻伊人。这是这首诗一而再、再而再三出现的境况可望而不可即。天地之大,“伊人”何处?那大约在河对岸的水边吧?“伊人”,即“彼人”、“那个人”,“所谓”指心中所说的所思恋的那个意中人。“在水一方”是诗人设想之词,它还有一重象征意义:即阻隔,意味着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望穿秋水,但伊人仍可望不可即。因此,这两句既是一种境况,又是一种心境。古典诗词中常用“水”意象表达受了阻隔,或感情的悠远深长。如李之仪的“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屈原的“帝子降兮北渚,

7、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水一方”是诗人设想之词,大概是在水那一边,但也许又不在那一边既然白天梦里都渴望着和她见面,怎能由于不知确定处所而放弃追求呢?于是诗人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上下求索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五、六句讲的是逆流追寻的困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逆流而上。从之,追寻她。“阻”是险阻难行。逆流追寻,道险阻且漫长,总不可达,这是一种无奈的困境。于是再换个方向。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顺流而下继续追求伊人,走了一段,看见伊人的踪影仿佛在水的中央。究竟是不是呢?这只不过是思极伊人而出现的幻象。“宛在”,仿佛在的意思,可见这仅是迷离的幻象,看得

8、见触不着,幻象难近呵。这两层都是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两种境况(逆流、顺流)的描述。逆流追寻,是道阻且长,顺流追寻,又是幻象难迷离。无论是顺流逆流,任你百般追寻,伊人皆不可得,这种处境让人叹惋。全诗三章,重章叠句、反复叠加,突出了主人公追寻的执着,无论道阻且长也好,高而难攀也好,迂回曲折也好,主人公都没有放弃追寻,这便更让人叹惋。这首诗让人称道的特色主要在这样两点上:一是凄清的秋景和迷茫的意境,有一种飘乎不定,渺茫难测,朦朦胧胧、雾里看花的艺术氛围。风草萧瑟,白露凝霜,这典型的暮秋景象又正好与主人公在对伊人的追寻中所产生的寂寥怅惘的感情心绪交融在了一起。二是“在水一方”的意境和这意境的象征意义。诗歌

9、简简单单的几句,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迷离朦胧,百般追寻和追寻后的失落让人涌起一种叹惋,可望而不可即,此事古难全,这样的歌,从古唱到今,一种情感的困境,永恒的困境,横亘在人类面前。如果把这“在水一方”不仅放在语义层面而放在再现层面上的话,这层面便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诗歌中追寻的执着与难以企及之间所构成的矛盾,表现了人生带有悲剧色彩的处境和心境。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生命的两难、人生的困境,看作是人世间一切难以达到之景的艺术泛形和抽象。它即可是心中的恋人、友人、贤人,也可是抽象的爱情、理想、前途、佛地、圣地等,这些,都可以因这一幅象征性图景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不正是人生常驻

10、有的境遇吗?从追寻的兴奋,到受到阻隔时的烦恼,再到总不可即时的失落惆怅,这种心理流程,有一点阅历的人不是也常有?后世读者可以通过联想,唤起这方面的心理体验,这便是文学产生的象征性的通达作用,更是诗歌艺术的独到之处。这种意境上的象征,使诗歌蕴含了无穷尽的哲理意蕴,凡有追寻、阻隔、失落,都是“在水一方”的再现表现天地。所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成了一个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文学主题。就是现代新诗创作中大量也有这样主题的诗篇,比如远水之殇一首新诗就与“在水一方”的意境有相通之处。远水之殇江南梅远水如烟在心情之外在住着你的名字和睡眠的地方注定一生的跋涉都是徒劳道路曲折河流漫长谁来指引我漂泊的脚掌秋天

11、的落叶总与一些伤感的故事有关流年似水柔情似水隔着千年的诗经你的水草和碧波为谁苍苍又为谁茫茫用省略号结束一个故事是意犹未尽还是无话可说红烛高烧燃尽今生今世我不是水湄的女子谁又是你如期的新娘我的舟子在岸边泊成传说远水很远那支春天的柳已牢牢牵系我小小的桨这首诗是“在水一方”的现代版。-到了我国抒情文学的鼎盛时代的唐宋,其代表文学唐诗宋词中,不乏精美动人的爱情诗篇,并且出现了象李商隐、柳永这样有名的爱情诗人。但总的说来,唐宋时期的爱情文学多描写闺怨和风月。这和时代内容有一定关联,如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立功边塞的价值取向,勾起了无数征人思妇不尽哀怨之情。但随着大唐气数的衰绝,这闺怨之声便转入凄凉低迷

12、。到了晚唐,士人心态由外张到内敛,更多地是通过对爱情的追寻来抚慰失望无奈的心灵。李商隐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无疑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爱情诗人之一。李商隐的爱情无题诗已在名家专题已专门讲过,再看两首唐代的爱情小诗小词: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早在唐朝,大诗人元稹就写过这样一首极负盛名的小诗离思五首(其四),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你看诗的开头即点明:曾经沧海难为水,说明经过一番大境界以后的心境,细小

13、之物便难以入于眼中了;接下来的是除却巫山不是云,又进一步阐述了志向和境界。一般来说,巫山云雨常用来比喻爱情,所以,这里的两句,便诉说了一种爱情的境界,而且,格调高雅。有意思的是后面的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行走在蜂舞蝶飞的花丛中,却懒得回首这里含蓄地把美人比喻成鲜花,正是诗的妙处。取次花丛懒回顾,既是说面对一个一个貌美如玉的人,却无有心情去注意她们,什么缘故呢?诗的最后一句作了答复,半缘修道半缘君,既是说: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修养道德,另一半的原因就是因为曾经与你结识过、相爱过呵!仔细琢磨它的更深层的意思,似乎半缘修道也是虚的,只是一种铺垫和衬托,真正的原因恐怕还

14、是在最后的三个字半缘君上。不是经过深深爱的经历和对诗歌的艺术修养,怎写得出这样意味深长的作品来!再看李白的一首小词:秋風詞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知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尽。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到了宋代词的创作阶段,情爱的表现更是铺天盖地。可以说,唐宋词是恋情表达的一块最突出的园地。并不是说在唐宋词出现以前,人们忽略情爱题材,事实上,我们前面讲的诗歌都属于这个题材,当然还有我们没讲到的许多。然而,在唐宋词以前,中国诗歌写恋情还是“有节制”或“有约束”的。这和历来人们认为诗歌是个庄重的体裁有关。词最初兴起

15、时,它并还不是文人的案头文学,不象我们现在认为是一种很高雅的文学样式,它最初是伴随着音乐的歌词,只是歌曲的一部分,大多出现在娱乐场合供演唱之用,娱乐性很强,因而往往格调轻松,没有一副严肃的面孔。只被看作是“小技”,在这个领域,可以不受或较少受到礼教的束缚而畅快淋漓地吐露出人们心中对于爱情的渴望,词在最初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被披上“载道”和“言志”的外衣,而能尽情地抒写情爱内容。一些文人在庄重地写诗的同时,却是能够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恋情,不象以前一些文人诗那样,还带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躲躲闪闪。因此,“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成为词体与诗歌的一个重要区别。这种区别直到苏辛的豪放词出现以及词逐渐脱离歌曲,成为文人的案头文学才有了一点改变,但主流还是婉约抒情。试读词史,简直到处可以看到那些或香艳,或凄美,或热烈,或哀怨的恋情词篇。它们有的描写欢聚,有的描写相思,有的表现对于爱情的向往,有的抒发对于恋爱悲剧的哀伤。只要一踏进唐宋词苑,就简直如同踏进了张张“情网”,踏进了情的天地。爱情专题专门讲词也不为过,这类作品实在太多太多。只讲下面几篇:先讲一讲写情词的高手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以创作大量慢词翻开了宋词发展的新一页。成为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影响很大,流传也很广,特别在民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