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91586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20 例 GIST 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7 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 10 例行 CT 检查并 1 例同时行 MRI 检查、3 例行 DSA 检查。结果(1)胃肠钡餐X 线示:1 例食道中下段弧形压迹,边缘呈虫蚀状,正常粘膜推压移位。4 例胃体呈类圆形充盈缺损,粘膜撑开、展平,浅表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2 例胃窦肿瘤呈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外钡斑,粘膜破坏。1 例仅见外压性改变( 2)CT 显示:5 例胃内及小肠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均为等密度,

2、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发生于小肠的可见小肠推移。部分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斑(3)MRI 及 DSA 显示:1 例胃内肿瘤于 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 2 例空肠、 1 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结论钡餐造影和 CT 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DSA 对于 GIST 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在胃肠道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占胃肠道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的绝大多数。GIST 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 ,

3、在我国每年发病率接近 2/10 万。GIST 主要发生在胃及肠道。1 2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理证实的 20 例 GIST 中男 11 例,女 9 例,年龄36-62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部包块和消化道出血。发生在食道者见吞咽困难。20 例患者中,7 例行钡餐造影,10 例行CT 检查并 1 例同时行 MRI 检查,3 例行 DSA.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 800mA 数字遥控胃肠机行胃气钡双重造影及小肠分泌造影。使用美国 GE 公司多排螺旋 CT,层间距 10mm,层厚10mm;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 80100ml 进

4、行增强扫描, 层间距、层厚与平扫一致;(3)MRI 检查,采用 1.5T 机器,常规T1WI、T2WI,T1WI 增强扫描。 2 结果 胃肠钡餐检查 7 例, 均为单发。发生于食管 1 例,食道中下段椭圆形软组织影,食道呈弧形压迹, 轮廓不规则,边缘呈虫蚀状, 正常黏膜皱襞向内侧移位,扩张受限。发生于胃体 4 例 ,胃窦 2 例。肿瘤多数边界清楚、光滑。腔内型多表现为向腔内突出的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切线位肿瘤基底部多与胃肠壁呈锐角,局部黏膜撑开、展平,无明显中断破坏征象,伴有小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腔外型见胃肠壁弧形压迹, 肿瘤基底部多于胃肠壁呈钝角, 与腔外脏器的压迫鉴别困难。1 例发生

5、于胃大弯的肿瘤仅见外压性改变。10 例行 CT 检查发生于胃 6例, 空肠 2 例回肠 2 例。肿瘤大小为 215cm, 其中良性平均为 2cm,3恶性平均为 7cm。平扫 2 例呈均匀等密度者 ,其直径多小于 5cm,多呈圆形、类圆形,边界较清;6 例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伴有小片状的低密度影,直径多大于 5cm,呈类圆形,2 例肿块内部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显示大部分病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区无强化,周边及实质部分表现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旁可见多支供血动脉。1 例 MRI 及 3 例 DSA 检查,胃内肿瘤于 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

6、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 2 例空肠、1 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 3 讨论 3.1GIST 病理资料及临床特点 1983 年 Mazur 和 Clark 首先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一概念。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性肿瘤。光镜下分三种类型:梭形细胞为主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发病中位年龄在 55 65 岁之间,40 岁以前发病很少。男性较多,或男女性发病相等。性质上以良性为主,恶性仅占 20%30%2。 GIST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块、腹痛等。其中胃的

7、 GIST 以黑便和腹部不适为主,小肠 GIST 以便血、腹痛、腹部肿块为主,结直肠 GIST 以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使用钡餐造影 CT、MRI 能够提高其早期诊断,利于早期手术,提高愈后。c-kit 基因突变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有关,其根本理论在于 c-kit 基4因突变所致的 CD117 高度表达。在临床和组织学符合的条件下,CD117 检测成为决定性判断的标准,其他标志物的检测也有帮助,如 CD34、 SMA 和 S-100。并非所有的 GIST 均为 CD117 阳性,有5%的 GIST 并非 c-kit 基因突变引起,而是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引起。本组中 CD117 阳性

8、率为 98%,CD34 阳性率为 67%3。 3.2GIST 各种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通过本组病例可见胃肠道钡餐造影造影显示偏侧性充盈缺损,粘膜皱壁受压移位或变平消失。腔外溃疡及钡斑。CT 平扫及增强可见突出于腔内及腔外的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及部分可见分叶、中心见液化坏死灶及大小不一钙化灶。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不均匀强化。MRI 对于较小病例的发现有意义。 DSA 见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 3.3GIST 鉴别诊断 消化道的其他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其他黏膜下病变, 如类癌;上皮性恶性肿瘤; 淋巴瘤。发生于食管 GIST

9、 应与食管囊肿及其他后纵隔肿瘤相鉴别。肛门、直肠 GIST 应与邻近器官肿瘤,如前列腺肿瘤侵犯进行鉴别。肠系膜和网膜 GIST 在影像学与起源于这些部位的其他肉瘤难以区分 ,如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以及脂肪肉瘤。由于GIST 的特殊生长部位和生长方向,无论 X 线还是 CT 都经常会误诊为其它组织来源4。 5综上所述, 在发现 GIST 病变时,应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如果病灶主要位于腔外, 应进一步行 CT 或 MRI 检查,以腔外病灶的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来总体观察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并了解有无转移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建丁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 2万德森.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 .广东医学杂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 3沃建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外科.首席医学网 . 4杨柳,廖翠薇, 孙清荣.胃肠道间质瘤钡剂造影与 CT 表现.(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3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 年 8月第 1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