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934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一、(新课标全国 1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在本诗中,诗人应该是在前往边塞的途中,所写并非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3 分)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

2、写是凭听闻所得。(2 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展示作者所看到的西域八月壮丽雪景; 发 临 洮 将 赴 北 庭 留 别 则是间接描写,作者通过想象,描写出一种荒凉的边塞景色。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尾 联 表 现 了 诗 人 虽 有 羁 旅 思 乡 之 愁 , 却 能 以 国 事 为 重 的 爱 国 热 忱 。 ( 3 分 ) 使 得诗 中 的 思 乡 之 情 不 至 流 于 感 伤 , 也 提 升 了 全 诗 的 格 调 。二、 (新课标全国 2 卷)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 89 题。 (11 分)残春旅舍 韩偓 1

3、旅舍戌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 2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意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执朝簪待眼明 。 3 4注韩偓 (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 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8. 用词巧妙。“抱”“吹”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蜜蜂抱着花须随风飘落,鱼儿吞吐水沫吹着柳絮游玩的情境,让本是残春之景

4、的“飞花”“落絮”平添了生机和趣味。(3 分)俯仰结合,写景顺序分明。“树头蜂抱花须落”是仰视,“池面鱼吹柳絮行”是俯视,写春景富有层次感。9. 客居旅舍的寂寞与悲伤。诗人流落他乡客居无聊,想要写诗抒写心境,而未作成,只好用酒做奇兵,借酒消愁。(3 分)期待唐朝复兴后为国报效,不负朝冠的高尚节操。诗人擦拭自己的官帽,不要被尘埃污染,期待有一天唐王朝复兴,再次穿上朝服参与朝政。也表明自己不作异姓之臣,宁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气节的态度。三、(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5、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未缺:指月圆。列宿:指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 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四、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

6、江峰色。都背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 分)(2)末尾两句中的“ 悬崖 ”“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 “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 分)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休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陡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2) “悬崖”指倒映在水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这里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撑起竹篙时,江面荡起涟漪,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而变得散乱。五、(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

7、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 分)答: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 分)答:_答案:(1)(3 分)【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运用视听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 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

8、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六、 (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3 分)(2) 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答案】(1)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

9、轻漾。 (2) “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七、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 “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 分

10、)(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案:(1)湿,“使打湿”,迷,“使迷失”。(1 分)将湿和迷的状态动作化,写出了露浓重和雾轻淡的过程。(1 分)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沉重的心情与内心的迷惘。(2 分)(2)作者借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2 分)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2 分)八、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315 题。 (8 分)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 龙。电掣金

11、蛇千丈,霆震灵鼍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 ,高 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 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碧霄: 隐净山有碧霄泉。鼍:鼍龙,扬子鳄。 匕箸:羹匙和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 (1 分)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15下阕画线句借

12、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 分)答案:13 (1 分)B14 (3 分)B15 (4 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 ,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评分说明:雨景的特点 1 分,情怀 2 分,效果的分析 1 分。九、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7 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 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 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

13、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1 ) (2 )22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 分)答案:21( 2 分)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22( 5 分)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

14、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十、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6-19 题。醉翁操 【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3】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

15、乎! ”【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的“空山” ,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 “荷蒉”两句以论语 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参考答案】C【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 C 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 分)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 分)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参考答案】B【解析】A 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