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778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基本思路:写意国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历史久远,并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欣赏者。我以为,写意国画最重笔法,重墨法,根据这一特征,最好的写意国画的教学方法是把笔法、墨法分开来教,在教学活动中,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强调中国画的创作技法,组织学生练习各种长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摩,进一步体会写意画中笔法与墨法的应用,加强笔法这间相互关系,分析欣赏名画,加以示范,加深对写意画技法的理解,沿这条线索层层深入,贯彻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现行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第一课中国画中的第二小节中

2、国画之写意画。本章节重在研究中国画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了解中国画在画理、画论、画法上,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理解这一融入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为一体的完整的艺术体系。三、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中国的传统画种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可能对本课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到实践创作中去。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不同画家工作、学习和

3、生活环境想象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练习,理解中国画的创作技巧与主题思想。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中国画教学的基本要点与技法,讲解画论画理,深入浅出,引导同学加以表现,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韵味,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实践创作、发表看法等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讨论问题、发

4、表看法,创作的过程中获得艺术的陶冶和情感的交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艺术的高尚情操。2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写意画的笔墨技法的特点及要求,难点:通过实践体会其笔墨技法的用笔方法及特点,并能有一定的掌握。六、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毛笔、墨汁、调色盘、画毯、生宣纸、范画等学生材料准备: 简单的绘画工具七、教学环节及结构说明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 体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写意画的临画步骤教学光碟2、不同时期的名家写意画作品3、教师自己的习作练习1、简单的绘画工具2、阅读课本和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了解写意画创作的技巧理论知识。

5、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主动参与相关信息的收集活动与思考。教学环节及结构说明图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已掌握的资料收 集其他途径学生合作主动学习实践练习 交流研讨集体探究应用知识体验引入教师设疑学生习作指导方向交流成果明确认识教师小结 导入知识点讨论、小结名作欣赏实践操作探究学习交流成果学生根据教师的设疑及课前搜集资料交流与探究教学光碟导入、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践操作,大胆应用,学以致用,交流成果教师引导总结延伸拓展思路肯定学生,明确目的。拓展内容,加强实践。培养兴趣,鼓励探究。教师归纳知识点、巩固知识学生创作习作树立目标,探究活动3体验 引入1、展示工笔画作品提问: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2、欣

6、赏同学们自己的作品(工笔画习作)3、展示作品墨葡萄 (比较、分析与工笔画的区别)板书本课主题:中国画之写意画思考并回答小组讨论讲评习作中优缺点观察、理解和创作学生讨论、分析放映图片展示学生作品对比工笔与写意两幅作品了解学生对中国画表现技法及表现形式的掌握程度。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导入新课。基础知识讲解(一)1、写意画的概念2、写意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魅力3、写意画中的“笔墨”(教师简单讲解)看书结合课前了解知识探讨学习展示内容:写意画主张神似。 写意画注重用墨。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对中国写意画的历史渊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

7、有一个交互搜集资料的平台,强调协作精神。探究活动(一)思考:写意画的手法有哪些?(教师播放教学光碟)(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演示)学生阅读课文,欣赏光碟,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讨论放映影片:写意画的临画步骤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感性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基础知识讲解(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1、用笔豪放、洗练2、用墨丰富、微妙3、用色淡雅,强调气势与意境观察、比较、理解 播放幻灯片 讨论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活动(二)笔法教学1、组织学生画各种的长线,曲线、弧线。2、取出画中的局部用笔进行讲解,欣赏,临摩。学生习作练书法中提按顿挫的应用,强调中锋笔法的应用

8、。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摩,进一步体会线条中笔法的应用,懂得各种笔法之放映图片:八大山人的荷鸟给学生一个实践、总结、反思得机会。分三步走,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国画素有“书画同源”之说,写意国画使用的是柔软而有弹性43、进一步分析欣赏名画,加以示范,临摩全图。间相互关系。加深对笔法的理解学生习作交流 吴昌硕的墨竹的毛笔,了解并掌握写意国画中的用笔技巧。探究活动(三)作品欣赏:齐白石木兰图梁楷泼墨仙人图文徵明兰花图吴昌硕葫芦图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笔法(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1、分组讨论2、集体讨论交流。放映图片:木兰图泼墨仙人图兰花图葫芦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团

9、队协作意识等。基础知识讲解(三)写意画的墨色韵味“五墨” 、 “六彩”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教师演示讲解)观察、比较、理解 放映图片:教师创作的习作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探究活动(四)墨法教学1、教会学生如何调墨,教师从焦墨示范开始。2、二种墨色乘湿相加的练习。3、欣赏名作,示范,学生临摩。4、部分学生作业交流学生习作练习探讨交流展示习作要求:1、墨色练习要控制好水分。2、二种墨色必须要乘湿进行。3、是二种墨色必须要拉开距离,如浓墨要和淡墨相加。不可浓加浓,淡加淡,以免墨色无层次,含糊不清。层层深入、有理论有实践,帮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墨

10、韵” 。课堂小结与课后拓展“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黄宾虹语。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尝试:创作一幅写意画(注明是采用了哪一种墨法)放映小结:播放一组采用不同墨法创作的写意画小稿。培养学生的动手表现能力。5九、反思与研究(一)课前创意,我想做的尝试 首先,“学会在取舍中显露重点”。美术课程标准中很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会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在设计中,如何取舍成为一大难题,“舍”要比“取”更难。一方面,收集素材花费了不少精力,丢弃觉得可惜;另一方面,总想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欣赏和感悟,往往丢不下这个舍不了那个。实践证

11、明欣赏的越多不一定是好事,往往过多之后会使某个环节笼统化,针对性不强,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体验都只停留在表面,一路匆匆走马观花似的,更何谈教学重点在哪里。所有,本节课以让学生动手体验为主。其次,为了让学生在额定的课时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又能充分拓展学生思路的多维性,我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作了精心设计,并对教材进行了适度调整。教学设计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强调中国画的创作技法,理论知识以简案形式发给学生,整节课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为主,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充当主动角色,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为主。第三,通过国画临摹,感受用笔用墨技法,学习水墨表现技法,除按照传统绘画程式进

12、行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其他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兴趣。(二)设想的实施情况及几点遗憾1、关于情境根据我的设想,本节课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了我设计的情景,学生对实践操作比较有极大的兴趣,并且表现的非常积极,这种最初的接触,符合我的设想。但习作的探讨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不高,这是一个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2、关于探究根据我的想法,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体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有所忽略,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技法练习的引导、设疑、探究上,从而使学生的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体现得不够。另外,把学生对认识的水准估计过高,从而在习作过程中出现浪费时间得现象。参考书籍: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课程美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