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627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A1(鲁科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 A1(时间:60 分钟 满分:11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B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C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解析: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的是最高行驶速度,则 A 错。只有旋转的足球才能做香蕉球运动,而当运动员处 理旋转的足球时不能将其看成 质点, 则 B 错。链球成绩是指起始线到落地点的直线距离, 则 C 错。选取不同运动状态的

2、物体作为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D 正确。答案:D2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解析: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加速度 为零, A 可能;火箭开始发射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B 可能;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C 可能;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 动, D 不可能,故选 D。答案:D3质点在直线上运动,位移与时间

3、的关系为 x4t t 2,式中 x 的单位是 m,t 的单位是 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是 4 m/sB质点的加速度是1 m/s 2C质点前 2 s 发生的位移是 4 mD质点前 3 s 运动的路程是 5 m解析:由位移与时间关系可知,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对 比公式 xv 0t at2,得初速12度为 4 m/s,加速度 为2 m/s2,故 A 正确, B 错误;由加速度和初速度可知,物体在 2 s 末速度减为零,然后反向加速,所以前 2 s 的位移为 4 m,第 3 s 的位移为 1 m,即前 3 s 的路程为5 m,故 C、D 均正确。答案:B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

4、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A10 m B20 mC30 m D40 m解析:由自由落体的规律,得 h gt220 m。12答案:B5如图 1 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xt 图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 P 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一定( )A大于 2 m/sB等于 2 m/sC小于 2 m/s 图 1D无法确定解析:由于位移图像的斜率逐渐变大,可判断 质点做匀加速运 动,故中 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大小为 2 m/s,而 P 点是中间位移

5、,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位移的速度总是大于平均速度,所以 P 点对应位置的速度一定大于 2 m/s,选项 A正确。答案:A6将一小物体以初速度 v0 竖直向上抛出,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1 和 s2,速度的变化量 v1 和 v2 的大小关系( )As 1s 2 Bs 1s 2C v1v 2 D v1v 2解析:设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a1,下降 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为 a2,则有s1 a112 a1,s2 a212 a2,又 a1a 2,故 s1s 2,A、B 均错误;由 va t 可得:

6、12 12 12 12v1 a11a 1,v2a 21a 2,故 v1v 2,C 正确,D 错误 。答案:C7a、b 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t 图像如图 3 所示。在 t0 时刻,两车间距离为 d;t5 s 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5 s 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 s 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 图 2C在 515 s 时间内,先是 a 车在前,而后是 b 车在前D在 1015 s 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解析:两车同向运动,a 做匀减速运 动, b 做匀加速运动,t0 时两车相距为 d,t5 s时两车第一次相遇,t5 s 到

7、t15 s 时间段内,由 图像可以看出,两者位移相等,因此 t15 s 两者第二次相遇,A 项正确;t 5 s 到 t20 s 时间段内,b 的位移比 a 的大,因此 b 在 a 的前面,B 项错误 ;在 t5 s 到 t15 s 时间段内,一直是 a 车在前直到两者相遇,C 项错误;1015 s 内两者的距离在减小, D 项错误。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8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8(8 分) 图 3 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图 3(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2)ABCD 是纸带

8、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 两点间距 s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读数、利用打点 计时器打下的 纸带计算瞬时速度、有效数字的要求等,意在考查考生使用 仪器、 记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毫米刻度尺的精确度 为0.1 mm,故 AB 间的距离为 1.70 cm1.00 cm0.70 cm, vC m/sBD2T 2.0010 220.10.100 m/s。答案:(1)0.02 s (2)0.70 cm(0.680.72 cm 即可给分)0.100 m/s。9(10 分) 利用图 4 中所示的装置,做“测定

9、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 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 5 所示,根据给出的 A、B、C、D 四段纸带回答:图 4(1)在 B、C 、D 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 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_(填字母)。图 5(2)纸带 A 上,打点 1 时重物的速度为 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因为该实验是测定重力加速度,因此纸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 s 恒定,即 s2s

10、1s 3 s2s 4s 3,s2s 19 cm,而取 C 段时 s4s 22(s 2s 1)18 cm,故应该是 C段。(2)因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有 v1 s1 s22Tm/s 3.47 m/s。(30.2 39.2)10 220.1(3)由 a 可得:a m/s29.00 m/s 2。s4 s13T2 (57.2 30.2)10 23(0.1)2答案:(1)C(2)3.47 (3)9.00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0(14 分) 一跳水运动员从 10 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

11、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 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 。求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计算时,可把运动员视为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质点,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运动员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是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可以逆向视为从最高点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由 h1 gt12 得上升所用时间12t1 s0.3 s。2h1g 20.4510最高点到水面的高度是h2(100.45) m10.45 m。下落过程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设时间为 t2,则 t2 s1.45 s。2

12、h2g 210.4510总时间为 tt 1t 20.3 s1.45 s1.8 s。答案:1.8 s11(18 分)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6 所示。(1)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 vt 图线;(2)求在这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解析:(1)设 t10 s、40 s、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v2、v3。 图 6由图知 01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 2 m/s2 匀加速行驶,由运 动 学公式得 v1210 m/s20 m/s 由图知 10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因此v220 m/s 由图知 40 s60 s 内汽车以加

13、速度 1 m/s2 匀减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3(20120) m/s0 m/s 根据式,可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 vt 图线,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在这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 20 m900 m 30 602答案:(1)见解析(2)900 m12(18 分) 汽车前方 120 m 有一自行车正以 6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 18 m/s 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解析:(1)设经时间 t1,汽车追上自行车,由 题意得:v 汽 t1v 自 t1x,解得:t 110 s。(2)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m/s 2,设第二次追上所用的时间为 t2,则v 自 t2v 汽 t2 at22,12解得:t 212 s。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所用时间为 t3,则t3 9 s t2,故自行车再次追上汽 车前,汽车已停下。v汽a停止前汽车的位移:x 汽 t30 v汽2设经 t4时间追上,则 v 自 t4 t3,0 v汽2解得:t 413.5 s,再经过 13.5 s 两车第二次相遇。答案:(1)10 s (2)13.5 stesoon天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