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56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B(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CAI课件:张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与住房问题相联系

2、的其它问题,联系的特点:普遍性,边缘学科示意图,横断学科示意图,物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法学,医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示意图,插播1.1 环境问题,联系的特点:普遍性,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思考:中国人的“听”,解答:“听”字由耳、眼、心组成。听不进去是因为心不想听,眼和耳都是好的。为什么叫“观世音”?(启示?)解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只听一面之辞,还要注重调查研究。,例:美国民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厥;战马厥,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思考:给你的启示?,联系的特点:多样性,(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本质联系与

3、非本质联系(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呀,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城门-火-水-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豌豆,豌豆开花,豌豆结果,豌豆角,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性: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渗透、互相转化。,(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发展是上升的运动,是前进性的变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更新的变化。,(二)发展的实质,

4、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二)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旧事物是指已丧失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违背事物发展方向,日趋灭亡的事物。,(二)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

5、物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及

6、其基本属性,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矛盾及其属性:矛盾的含义: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贯通、互相作用的联系和趋势。,(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案例与启示:赤壁之战,吴蜀两国都不能单独和北方强敌曹操相抗衡,尽管他们久存剿灭对方之心,但面对强敌他们也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这就是对立的双方形成的统一,或者说是统一里

7、面存在着的对立。吴蜀之间的矛盾是又同一又斗争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N,S,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1)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以及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在自然界中,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等。在社会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厮杀、学术上的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市场竞争,战场厮杀,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矛

8、盾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三)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同一性

9、是矛盾双方相经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动物的呼吸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互补,实现自然的平衡。,(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意义: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作用的原理指导实

10、践,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协调、合作,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自然界充满了矛盾,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失业,插播参考资料1.2,2.矛

11、盾的特殊性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不同运动形式包含不同性质的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特殊性: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及其发展过程

12、本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则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教学提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地位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教学提示,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学案例,(1)矛

13、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例如:战争(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例如:阶级对立(3)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例如:学术讨论,(3)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人,工人、农民、军人少年、青年、老年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社会关系总和,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

14、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相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在实际工作中常运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工作政治工作科技工作,一般号召,个别指导,(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1)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

15、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2)量变 、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的渗透的。,(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相互转化,(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杨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相互转化,(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杨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