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318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九: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高考网 http:/ http:/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9)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成虫数(只)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2、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3.右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 依据曲线 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 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4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数量(百只) 130 200 398

3、990 1350 1290 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要高考网 http:/ http:/ 年1930 年 B1930 年1935 年C1940 年1945 年 D1945 年1950 年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6.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

4、化和散失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果如图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乙所示。要高考网 http:/ http:/ 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

5、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9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11、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 1、E 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初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CE 1为太阳能,E 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0. 图 11 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1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6、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要高考网 http:/ http:/ 图 5 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 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分) ,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2CO量与各 h 产生的 2CO总量相等B. 生产者 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 流向分解者的 k 可悲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D.

7、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13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B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1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15下列 4 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16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

8、 绿藻上升 B. 白鲢下降 C. 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要高考网 http:/ http:/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18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20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谋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生态系统 采集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9、 年采收量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 000m3 2 1 000 m3 淡水湖泊 鲫鱼 10 000kg 35 3 600 kg 山地 甘草 1 000kg 20 300 kg 滩涂 沙蚕 10 000kg 30 500 kgA B C D二、非选择题21.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

10、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 1/3 作为饲料养鸡,2/3 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 2/3 的玉米养鸡,1/3 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要高考网 http:/ http:/ (增多、不变、减少) ,理由是 。21.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 3 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 1、2) ,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 年冬,研究人员将 2 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

11、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 2 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 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 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氮元素以 N2、NO 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 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1966 年 5 月后,2 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 2-

12、能使 DNA 中 C-G 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 。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23.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要高考网 http:/ http:/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2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 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