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7075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杨文苑 2014 年 2 月 20 日课 题 秋兴八首(其一)源: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作者的创作风格。 来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和步骤,训练 诵读诗歌四步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教来源:目来源: 来源: 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 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 : 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 难点: 对作者隐晦情感的把握上。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补充修改一、导入新课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 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

2、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 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二、设疑自探(一)学始于疑大家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景交融” 的艺术特点。试以“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两句为例。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为:二)自探要求1、请大家针对以上问题先进行独立探究2、时间三分钟三、解疑合探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形成统一 的意见,做好展示评价的准备。展示 两分钟后,出示展示

3、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 第一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二: 第四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三: 第五组展示(前黑板)评价展示接近尾声时出示评价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第二组评价“秀出我的风采”展示要求:1、书写要认真、规范,答案要点要清晰全面;2、口头表述声音要洪亮、清楚;讲解完后要问:“大家是否还有什么补充?”3、非展示的同学继续讨论,做好补充评价准备。评价要求:1、评价同学声音要洪亮、清楚;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第六组评价问题三:第七组评价答案解析:问题一: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 舟、白帝城等。问题二:明确:“凋伤”“萧森” 可以看出秋气的肃杀, “他日泪”“孤舟”可以看出诗人

4、的忧伤与孤独。问题三:明确:这两句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但诗人并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所见所闻,也不是简单地描写景物的特征,而是赋予它们某种性格某种精神。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在这里诗人其实是用豪迈、宏阔写出了哀愁,诗人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

5、括力的语言 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诗人所要表现的感情也就有了依附。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四课堂小结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希望大家课后能够仔细品读。5、质疑再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都已解决了,大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现在提出来。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明确:层次结构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 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

6、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 、 “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 “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 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 能顺流东下回归长安) ,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尾联则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 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 ,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 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浑然一体。2、先点评展示同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展示的答案,力争进行补充或必要的拓展;最后对展示组进行评判打分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运用拓展自主编题我做小老师,我来考考你小组推荐优秀习题,由出题人领着同学们完成。赏析: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7、课堂总结:1、由学科班长对本 节课作点评总结。2、师总结:我们一起领略了杜甫笔下的秋天,感受诗人心中的苍凉。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