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169409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候选人选拔:问题与对策兼评师范生免费教育潘健【摘要】教师候选人选拔工作,关乎学生、教师、教育、国家的发展大计。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新启动,让人们燃起了选拔优秀教师候选人的希望。但仅有免费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把握历史脉络,厘请关键问题,痛下大决心,体现大智慧,提高教师地位,构建教师价值,实施多轮选拔,凸显人文关怀,迎来良性局面。【关键词】教师教师候选人免费教育选拔2007 年 3 月,师范生免费教育被旗帜鲜明、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地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预示着教师候选人选拔这一事关重大的问题,将从以往的搁置状态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笔者不避浅陋,试对这一问题作些

2、思考和阐述,抛砖引玉,求教大家。一、意义探寻(一)教师候选人选拔:落实战略地位的期盼出于对先进国家发展经验的借鉴和对自身国情的深刻体认,我国把发展教育提升到战略地位的高度。政策文件中的表述,从“战略重点”到“突出的战略位置” ,又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再到“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法,表明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战略地位的落实,关键不是看如何说,而是看如何实践。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就是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从事“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的候选人群,如果不确定相应标准严格选拔,必然造成教师队伍的“鱼

3、龙混杂” 、“泥沙俱下” 、 “良萎不齐” ,从基础层面导致教育战略地位的轰然倒塌。(二)教师候选人选拔:追求优质教育的呼唤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态势来看,义务教育的普及已基本完成,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如何提高质量的问题。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候选人的选拔。自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叶,由于种种原因,师范教育“网罗”了一大批素质很高的教师候选人,通过培养、培训,他们挑起了当今基础教育的“大梁” 。这批教师的素质至今仍让人们啧啧称赞,难以忘怀。但自从 90 年代中叶以后,师范教育被迫“开闸

4、放水” ,基本上放弃了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致使教师候选人的素质“每况愈下” ,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各界有识之士的“痛心疾首”和“口诛笔伐” 。可以预见,这段弯路肯定会使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以及下一代人的素质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 。我们必须“悬崖勒马” ,树立优质教育的目标,以负责任的态度重视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三)教师候选人选拔: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教师” 、 “教师文化” 、 “教师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构成了教育研究的最大领域,教师的“专业化”成了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随着教育越来越被前瞻性地确定为引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旗帜,随着教师职业越来越被

5、前提性地确认为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迫切之需,其研究,也渐成热点。关于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的认定,意味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特有的素质结构方面的规格要求,并存在“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当教师”的最低事实判断。前些年师范教育“开闸放水”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现象,客观上容易让人感到教师工作是一个“人人可为” 、 “人人能为”的工作,这是与教师专业化的潮流“格格不入”的。重视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工程、源头工程,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积极回应。二、历史扫描自我国制度化师范教育形成以后,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主要是在师范招生这一环节中体现出来的。粗略扫描历史,我们感到,教

6、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并没有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而得到加强,反而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严格标准,全面考核1904 年颁发的癸卯学制对师范生的招生规定极为严格。招生分考试和推荐两个环节。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了解学生的学识,面试观察学生的学识气质。并对推荐人和推荐的内容作了严格规定:“公共科考生须由本地府州县官荐举,复经本学堂考验后,使其选举入学;其荐举之地方官,须出具荐举凭单、学生履历凭单、身体检查凭单、学业成绩凭单及人品考核凭单,以备考核。 ”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除 1922 年颁发壬戌学制至 1932 年这段时间外,以上这个制度以及师范生免

7、费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晚清时期确定的这个师范生招生、选拔制度,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制度,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考核内容包括学识、人品、身体、气质等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考核程序严格、规范、合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和对教师专业的切实尊重,保证了教师候选人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进步,也使得教师职业有了良好的信誉保障。(二)第二阶段:降低标准,仅限于知识和身体考核新中国成立至 90 年代中叶,除了“文革”时期外,我国继续实施师范生免费制度,但选拔师范生的标准却流于粗放和低俗,仅在知识和身体方面作了规定。考生参加主要体现知识水平的统一的高考、中考,招生部门和学校根据计划数,

8、在填报师范志愿(包括从服从志愿中调剂)的考生中确定分数线,按一定比例确定体检人员,然后在体检合格的人员中择优录取。体检的目的主要在于淘汰那些身体残疾、不适合做教师的对象。如 1984 年颁布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规定了不得录取为师范专业的五种身体特征,如跛行、失聪、口吃、五官不端正、身高太低等。 尽管选拔标准流于粗放和低俗,面试(有些省市的中师招生实施过这项制度)和体检的功能仅限于排除有身体缺陷者,但这个时候选拔出的教师候选人,依然是很优秀的,通过教育、培训,他们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客观地说,这批教师候选人的产生,并非源于以上选拔制度和

9、政策的设计,而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非常规手段综合形成的一个效应(后面再作分析) 。从标准和程序来看,起点较低,严密程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教师职业无比重要的专业尊严和不可替代的专业特性。而且,一般来说,禀赋高且又从事重要事业的人群,应该享受到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但是这批学子被“网罗”到教师岗位后,其享受的经济、社会待遇与他们的禀赋、付出和工作重要程度是不匹配的,这样的结果对他们有失公允,也直接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因此,这个时期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制度,是有着严重缺陷的。(三)第三阶段:“虚设”标准,放弃考核90 年代中叶以后, “遵循” “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收取一定比例费用”的改革思路(1993

10、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师范院校自 97 年逐渐开始收费。2000 年 6 月 5日,教育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 2000 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为师范院校在招生收费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扫清了政策上的“障碍” 。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免费师范教育时代宣告结束,伴随着大学毕业生走向市场、教师教育走向开放等政策的调整,师范生源、教师质量和职业声望不断下滑,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事实上被放弃,如果说,这个时期尚有标准和考核的话,那也是“虚设”和被“搁置”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教师候选人的人品、心理等因素根本不可能被顾及;从学识水平而言,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对报考师范纷

11、纷规避,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远远低于同类型学校。一些缺乏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的师专和中师,已谈不上有什么招生“门槛” , “开闸放水” , “拣到篮里都是菜” ,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失败者,高校、高中录取的落伍者,找不到就读学校的淘汰者, “摇身一变” ,变成了教师候选人;从身体素质而言,尽管 84 年的通知并没有废止,但已无法贯彻下去,2003 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放宽对师范生的生理要求,过去师范专业坚决不予录取的生理有缺陷者, 意见也只是建议不宜就读教育学类等专业,而且为了保护残疾人权益,规定“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达到相关要求

12、的考生” ,如此一来,招生面临困境的师范院校对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无法“设防”也不想“设防” ,教师候选人选拔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剥离”了。专业性很强的教师职业竟对它的从业人员资质不作限制,位处战略重点的教育事业竟使得优秀学子纷纷规避,指导祖国下一代学习的神圣讲台竟让学习失败者、形象不佳者“粉墨登场” ,这真是一段让国人觉得斯文扫地、乾坤倒转的岁月,也是教师声望、教师教育蒙受屈辱、元气大挫的时光。痛定思痛,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重新出台,让人们看到了教师教育“触底反弹” 、逐渐攀升的希望。三、焦点分析要使渐行渐远的教师候选人选拔工作回归正常轨道,顺应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师专业化的潮流,必须厘清

13、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谁该成为教师候选人确定标准是选拔的前提。 “教师研究面临的困难任务是决定谁不该从事教学职业。 ”谁该成为教师尚能决定,在此基础上决定谁该成为教师候选人自然更是困难。因为,人有着无限的心理潜力和高度的补偿能力,从教师候选人成为教师还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在现行条件下,制定通用的、完善的教师候选人选拔标准的难度是巨大的,这也提醒我们必须慎之又慎,但不能因难度大而淡化对必要性的强调,因审慎而取消对可行性的探讨。通过教育培养和自身努力,基础较差的候选人也可能成为高素质教师,这我们不应否认。但从降低教育成本,减少培养风险的角度,我们认为理想的教师候选人至少应该具备如下潜质或

14、倾向性:(1)职业认同感。人不可能成为他所不想成为的人,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可程度和理想的追求水平太低,必然导致“教师情结”的压抑和“非职业化”倾向;(2)爱心与人格。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用心去关爱、体悟、交融和置换的工作,没有热情和爱心,缺乏信心和正直,不能移情和交流,是注定与真正的教育无缘的;(3)言语水平。“教师的嘴就像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溪流” ,言语水平是教师特有素质结构中的基础要素,忽略它就意味着丢弃了教育的承载体和手段;(4)健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一切包括心理、身体和仪表都应该是美好和健康的,教师的身心有缺陷或是面相“怪异” ,都有可能在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易感的心灵中造成伤害

15、,都有可能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如果在教师候选人选拔工作上照顾残疾人的权益,学生的权益谁来保护?可能的风险谁来买单?(二)教师候选人怎样选拔在国外,为了选拔理想的教师候选人,往往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主、客观数据:自我报告调查表;自传表;知识测验;学习成绩;面试;对学生价值观念、能力特征和性格特征的考察。 我们认为,教师候选人的选拔工作,可以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在能达成共识的层面和较成熟的环节,按照“最低、最小原则” ,实施“排除式淘汰”的策略。具体操作可以采取文化考试、面试、体检和提供相关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文化考试依然采取在统一的高考、中考后划定最低录取控制线的方式,淘汰文化成绩未达线者。面试是体现选

16、拔意味最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观察、交谈、量表测试等方式进行。首先,让考生进行较充分的自我选择,以期了解他们主观能动性的职业志趣水平,在此基础上淘汰极端的职业志趣缺乏者;其次,检测考生独有心理结构的以情感特征为核心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品质水平,在此基础上淘汰那些对儿童极端冷漠、缺乏起码心理感应能力、过于内倾、极端心理“闭锁”者;再次,评估体现考生思维特征和情感色彩的言语水平,在此基础上淘汰有明显言语缺陷者;同时,观察学生的外貌、气质,在此基础上淘汰明显不适合从教的对象。体检一环不可缺少。具体标准可以参照 1984 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 。所谓相关材料,包括考生毕业学校和家庭所在地政府(如街道)撰写的品行和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和家族病史)证明,有无犯罪记录的法院证明等,同时要求所有的材料提供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必要强调的是,采用以上选拔方式比现在只以高考、中考分数招录方式要复杂得多,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化解,但如果我们能真正领略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