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693647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 学 生 课 外 阅 读 兴 趣 培 养 课 题 结 题 报 告一、课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45 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

2、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3、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三、课题提出的依据。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2、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应该

4、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出生到8 岁是文字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四年级到初三,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3、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

5、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1、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2、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定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3、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原则。4、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五、实验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需要

6、得以唤醒,意志得以锤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2、转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六、研究内容1、通过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2、通过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合适书籍的选择、和谐氛围的创建、激励机制的运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问卷调查法5、综合检测法八、课题研究的步骤(一) 、实验方法1、制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本实验与研究的组织建设以及相关的实验管理制度。2、确立实验班与对比班实验班:中心

7、小学一年级一班(30)人;二年级一班(30)人;三年级一班(30)人;四年级一班(30)人;五年级一班(30)人;六年级一班(30)人。对比班:中心小学一年级二班(30)人;二年级二班(30)人;三年级二班(30)人;四年级二班(30)人;五年级二班(30)人;六年级二班(30)人。实验班与对比班是从现成的原有教育情景中根据学生智力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当的条件下选择而来的。3、所配备的实验教师是具有较高素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采用了对比试验法。培训实验教师,定期召开实验班、实验教师座谈会,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须探究的问题。达成共识,研究课题实验的教学模式。4、具体实验过程开展课外阅读竞

8、赛活动。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手抄报比赛、演讲赛、背诵赛、讲故事赛等。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了阅读兴趣和爱好,以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力。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并每周举行一至二次的诵读、讲故事活动;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进行各类读书活动;利用家长学校,经常与家长联系,鼓励进行亲子阅读;每学期为学生推荐两本好书。(二)、实验步骤第一阶段(、11、12)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实验准备。初步总结,写出测试报告。第二阶段(、1、10)开始实验,并初步形成经验。第三阶段(、11、12)在深化初步实验的成果上,形成理论,撰写结

9、题报告。八、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在充满书香氛围的学校,着实有了另人惊喜的变化。表(一)学校图书馆的变化实验前(藏书量) 实验后(藏书量) 实验前(人均) 实验后(人均)学校图书馆32000 册 58000 册 30 册 55 册学校图书馆的变化十分明显,满足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图书种类繁多,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年被评为大元市优秀图书馆。表(二)班级图书角的变化班级册数实验前(图书) 实验后(图书) 称号1、1 120 册 376 册 书香班级1、2 112 册 198 册2、1 210 册 403 册 书香班级2、2 134 册 267 册3、1 156 册 573 册 书香

10、班级3、2 145 册 321 册4、1 78 册 563 册 书香班级4、2 150 册 321 册 书香班级5、1 190 册 490 册 书香班级5、2 223 册 320 册6、1 342 册 785 册 书香班级6、2 321 册 420 册 书香班级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班级图书角都有明显的变化,所有实验班均被评委“书香班级” 。学生个人藏书量大幅度增长。表(三)学生的变化实验班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人数自觉做摘录的人数写读书笔记安静阅读自控力(时间)藏书量(人均)研究前 15% 3% 5% 510 分钟 4 本研究后 96% 92% 57% 2530 分钟 12 本从上表可以看出

11、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人数大大增多,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形成了一定阅读习惯。表(四)实验班与对比班阅读能力比照表 :班级级人数内容阅读兴趣浓厚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课外知识多 写作水平1、1 42 26 32 231、2 20 12 11 112、1 45 32 33 242、2 18 15 19 163、1 38 34 36 323、2 20 21 17 124、1 46 40 27 294、2 23 23 16 175、1 41 37 37 345、2 22 15 18 166、1 45 42 29 276、2 24 23 18 18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阅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表(五)

12、学生阅读技能的变化班级比例实验前及格率(%)实验前优秀率(%)实验后及格率(%)实验后优秀率(%)实验班 90% 47% 100% 86%对比班 89% 46% 92% 55%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表(六)学生写作能力的变化班级比例运用好词佳句 结合阅读书籍 读后感 参加征文活动实验班 95% 64% 78% 42%对比班 43% 37% 525 23%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变化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在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13、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教师反复地要求学生操练,结果是让学生形成了某种习惯,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学生逆反心理,二是暗示,教师对学生的习惯通过激励,榜样引导等,使学生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趋向行为。我们着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效阅读。毛泽东小时候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摘记能使人知识精确” ,为了便于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我们提倡学生准备专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采用摘抄,列提纲,写读后感等。既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有利于学生运用课外阅读成果,确保了阅读的效果。并不定期举办最佳读书笔记本评比和展评活

14、动,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进入此项课题的研究以来,各年级语文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创造了很多好的方法,成效明显。通过对样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已初步形成。每天摘录一段话,每周背诵一首诗,每月(或两月)读完一本书。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写出读后感。这里我们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一段时间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进展。通过读书交流,写心得体会,展示读书笔记,使广大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随之形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逐步

15、养成了每天读书、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提高。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在仅满足于“看书”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他们也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交往能力、习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提高。老师有心将学生的优秀周记、作文发表于南风校刊,还积极向外投稿、参加各种级别征文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力,也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得

16、到增强。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后,学生的以下两方面的阅读品质得了增强。(1) 、自控力。阅读活动中的自控力是对自身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 。以其作指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调控,如当目及不良读物时能自觉抵触;当遇到阅读困难时能合理选择方法自行解决,不轻易放弃阅读等。一开始,我们实验组老师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拿到了一本书,没翻几页便跑去换一本,有的学生一节课换了不下 5-6 本书。这样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是一本书,甚至是一篇文章也没看完。很显然,学生没有注意阅读的方法,有的文章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只是他还没看到自己喜欢的情节就已舍弃了,自从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后,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用浏览、跳读等方法来找自己喜欢的篇章来读,不至于一本一本地换,既影响他人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2) 、自主性。所谓“课外阅读”大多数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独立阅读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