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68199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第七章要点总结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环境规划一 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2、环境承载力:是用来环境规划的重要科学概念,是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个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发展变量:是人类生活活动与经济载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变量。限制变量:是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表示,是环境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限制因子包括:环境类限制因子、资源类限制因子、工程类限制因子、心理类限制因子。3、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它是一个变量,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

2、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4、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水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5、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等对水体中污染物所具有的降解或无害化能力,即表征为自净容量。6、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的环境功能条件下,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师大允许负荷量。7、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土壤环境标准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数量。8、环境线性规划:是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问题,即将环境规划目标值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优化模型表达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求解。二

3、简答1、环境规划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可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可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可以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请简述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及原则。答: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既促进和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4、制定环境规划时应注意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充值考虑技术进步与控制环境污染的关系。同时又要充分估计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使规划制定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应考虑的原则有: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环境建设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虑自然环境结构与自然资源的特征 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不同,

5、人类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经济的方向、方式也不一样, 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向、途径和措施也有明显的差异。 应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制定环境规划中应充值得到体现。 社会环境结构的一致性 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差异,可影响区域开发的方式和强度,变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产生不同的影响。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对策的一致性 进行环境规划,必须以环境综合整治思想为指导,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即环境规划中应充值体现综合整治的战略方针。3、环境规划的类型。答: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于经

6、济发展的需要,一般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问题,为了解决已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是为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这种环境规划是从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出发,同时防止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建立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这种环境规划充值体现了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即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4、请简述环境规划的程序。答:环境规

7、划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其主要的程序有: 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 区域调查、分析和评价 ,包括区域内环境质量现状、自然资源现状及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现状调查,明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价; 区域环境预测 :在区域现状调查和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预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在根据环境规划草案中预定的环境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对目标进行修正,最后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根据环境预测目标以及预测结果的分析,拟定若干种环境规划草案,以备择优选用; 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在对各种规划草案进

8、行系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环境规划草案; 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根据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完成规划任务的要求,对选出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修正、补充和调整,形成区域环境规划方案;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5、环境规划的内容。答: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 1.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 2.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1)污染指标( 2)资源指标; 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1.环境预测研究2.环境问题的研究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 1.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建立合理的生产地域综合体,确定合理的工业结构及产业结构。2.根据区域环境容量的特点,确定大、中型重污染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3.制定大气环

9、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案。 4.制定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案。5.制定废弃物,特别是有害废弃物的处置方案。 区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 1.提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政策。 2.提出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3.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 4.提出区域固体废弃物及有害废物的处置政策。5.提出适宜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6.提出合理的区域环境保护投资政策。6、请简述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答: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它是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行经济与环境双向调控,合理布局工业,大力推进

10、清洁生产,采用人工处理措施与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相结合,采取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以控制区域环境污染。调控区域环境质量,可通过系统分析,应用环境系统工程方法,制定出最佳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7、请简述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答:针对区域污染来源和途径,开展多方面防治途径的研究,是调控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它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目标;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确定区域内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及进行区域环境污染系统量优控制。I 进行区域环境综合防治的主要环节 确定环境目标 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 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最优控

11、制 II 环境系统分析方法:数据的收集、系统与过程的模型化、系统的模拟、规划预测或系统分析。8、请简述区域清洁生产的概念、目标要求及内容。答:概念:是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总结。它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它不仅考虑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而且对区域产品结构、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运营和现场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等诸多环节统筹考虑,其目的就在于使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要求: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减少工业生产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及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实行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清洁的产品: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事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进行合理包装; 产品 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易于处置并易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