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577002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李江伟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使得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代学徒制在国外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 在很多国家有许多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角出发, 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提供一些改革措施。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江伟,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 是由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共同推进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且在很多

2、国家和地区是较为成功的培养模式。2011 年我国开始提及现代学徒制, 2013 年教育部正式下文关于委托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的通知, 并在全国遴选 10 家单位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的研究和探索, 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 、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从国家层面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一、现代学徒制概述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 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 以校企合作开发课

3、程为纽带, 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形式。(一)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 并且企业也参与到招生的过程中。通过测试入学的学生享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不仅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 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名员工, 企业对其也有一定的约束力。企业负责支付学生 (员) 在校的各项培养费用, 且同企业员工一样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 学生 (员) 需要服从企业的相应安排, 毕业后到企业服务相应年限。(二) 校企之间人员的双向流通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展开人员交流、双向任职、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

4、 学校为企业人员设置兼职岗位, 把企业师傅请进课堂, 合作企业通过一系列选拔机制, 保证内部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双方研讨并确定企业师傅的责任和待遇, 将企业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 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同时, 学校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岗位轮训, 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 还能让教师在锻炼中增强相应业务技能,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三) 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中采用的是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主要表现在:首先, 要把握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 调研对应岗位的实际技能, 并编制相应的调研报告;其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分解岗位的工作任务, 根据学校的培养

5、目标和企业的需求情况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最后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深度的校企合作协议, 学校主要负责承担培训学生的专业知识, 企业主要运用师傅在实际工作岗位带徒弟, 依据培养方案进行相应岗位技能训练, 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化育人。二、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借鉴了普通本科的课程体系, 一般前两年开设理论课程, 第三年为顶岗实习, 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割裂开来, 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同时, 一般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难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并不能真正做到工学交替, 也体现不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性

6、”与“职业性”的结合。(二) 师资培养机制不健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职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 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专业素质的提升却跟不上扩张速度。专业教师的课时量较大, 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锻炼, 同时培训的机会也较少, 所以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较缺乏。很多青年教师并没有相关岗位的从业经验, 课堂教学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三) 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现在高职有些毕业生依然存在着就业状况不理想, 难以胜任就业岗位等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行业、企业无法真正参与到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中, 缺乏有效的事前与事中控制。同时, 监控和评价的手段也显得单一, 质量评

7、价体系与市场反应脱节, 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一) 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设计适合专业特点、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 实现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适应性和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 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确定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 并将其系统化的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中, 并开发出具有企业或者行业特色的教材。其次, 确定各个专业的通识课程, 提高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应用文写作、演讲、礼仪等课程, 并组织与之相关的比赛活动, 促进学生社交技能的提升。最后,

8、 设置职业素质类教育课程,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二)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由于企业与学校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所以必须协调好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 实现各方的共赢。首先, 要由学校和企业在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的基础上, 根据商贸类专业的特点进行顶层设计, 明确各方的职责范围。其次, 学校与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的特点, 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 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之间的学分互认, 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再次, 构建多方参与的考评体系, 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项目进行细化, 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 构建多

9、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甚至可引入第三方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 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各方的满意度。(三) 构建校企合作共赢平台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相互协作的基础上, 使学校、企业、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培训等智力支持, 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具体的合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要找准双方利益诉求的结合点, 只有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校企合作才能更加长久。其次, 强化校企之间资源的相互融通。现代学徒制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 根据各个学科专业发展的特点推行现代学徒制, 并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沈小碚, 雷成良.现代学徒制的探源、践行及其审思J.职教论坛, 2016 (1) :32-36. 2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0) :88-91. 3杜怡萍.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23) :4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