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576011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沿海经济带跨域旅游资源配置研究 孙悦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合理配置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完善自身旅游资源整合的同时, 应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 在建立跨域旅游资源合作中还存在跨域旅游资源配置不理想、缺乏跨域旅游精品等问题, 需要在加强跨域旅游产品创新、完善交通网络系统及促进跨域旅游企业合作等方面加以改进, 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跨域旅游; 旅游资源配置; 收稿日期:2017 年 9 月 25 日基金:2013 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环渤海旅游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辽宁旅游资源

2、合理配置研究为重点” (编号:L13AGL003) 阶段性成果之一Received: 2017 年 9 月 25 日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现状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显著, 发展潜力巨大, 经济带包括辽宁省内六个沿海城市: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此外,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以种类齐全、组合优良著称。自然资源中有山地丘陵地貌;有辽河、鸭绿江、黄海、渤海等河海资源;气候宜人凉爽, 珍稀动植物丰富等。人文资源中包含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宗教、城镇、民俗风情等。2009 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意味着经济带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

3、略, 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空间无限。二、完善跨域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一) 提升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当前, 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而旅游消费也由必需型转为享受型消费。对此, 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为以单一行业或在单一地区内的发展模式, 而是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发展模式。跨域旅游合作及资源有效配置在我国已有不少成功典范, 如长三角旅游、珠三角旅游、京津冀旅游合作等, 都取得不俗的成效。因此, 完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配置, 将直接提升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二) 增强辽宁沿

4、海经济带的旅游竞争实力。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丰富, 但与周边优秀旅游城市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选取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周边环渤海其他城市旅游市场数据和旅游资源情况进行对比, 总体来看,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不明显。第一, 透过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情况看, 环渤海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不一。可区分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北京、天津;第二层次:青岛、大连、烟台、潍坊;第三层次:威海、丹东、秦皇岛、唐山;第四层次:锦州、营口、盘锦、东营、葫芦岛、滨州、沧州。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在具体数据对比上不是很乐观。首先, 区域内旅游市场无法与北京和天

5、津相比;其次, 唯一进入第二层次的城市只有大连一个;再次, 进入第三层次的城市只有丹东, 而河北省环渤海城市则有两个城市进入;最后, 除大连、丹东外, 其余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都处于最后层次。有学者透过圈层结构阐述了环渤海区域内各地旅游实力的差异性, 即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首位城市、天津为次首位城市, 青岛、大连、秦皇岛等城市为次区域中心, 丹东、营口等城市为补充的双核多中心多级网状拓扑结构。这一结果与当前环渤海旅游市场数据分析结果类似, 即除大连、丹东外, 辽宁环渤海各城市无论在接待游客数量还是取得的旅游收入上都较少, 市场规模有限, 旅游竞争实力较为落后。 (表 1) 第二, 从旅游资源的属性

6、看,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其他环渤海城市相比, 虽拥有不少优秀旅游资源, 但从各项指标分析看, 优势不显著。从旅游资源的数量上, 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 历史文化名城、5A 级景区较多集中在京津冀和山东地区, 如山东目前有 6 个 5A 景区均衡分布在胶东半岛上, 但辽宁 5A 景区最少, 其数量只有山东的 1/3。此外, 辽宁的历史文化名城为零, 也是环渤海地区最少的。从旅游资源分布地区上, 北京、天津、山东、河北 5A 景区分布较均匀, 而辽宁仅有的 2 个 5A 景区都集中大连一市, 而经济带其余 5 个城市没有分布。 (表 2) 仅就辽宁沿海经济带与环渤海其他地区相比, 其旅游实力明显落后

7、, 旅游资源数量及分布不在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若想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减少与周边优秀旅游城市间的差距, 特别是避免大连、丹东等具实力城市在跨域旅游合作中被边缘化, 那么加速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周边区域的跨域旅游资源配置与合作则刻不容缓。三、跨域旅游资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 跨域旅游合作步伐缓慢。一直以来,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步伐较缓慢。以经济带与环渤海其他城市旅游合作为例,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就成立了环渤海五城市旅游协作会。此后, 又召开了“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 发布了“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联合宣言”、制定“中国北方环渤海 11 城市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等。201

8、5 年 9 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此后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均为该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均已具备, 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其他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合作则进展缓慢, 合作力度不足。例如, 大连至烟台兴建跨海通道项目从 1993 年就提出, 但至今历经 20 余年仍处于规划阶段。环渤海区域合作协议大多停留在纸面或口头, 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旅游合作还处于较浅层面, 大范围的区域合作还没有形成, 更多的是一种次区域的合作。表 1 辽宁与其他环渤海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对比 (单位:万人次、百万元) 下载原表 表 2 环渤海区域重要旅游资源列表

9、 (单位:个) 下载原表 (二) 跨域旅游竞争大于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鉴于空间阻隔限制, 不仅区域内旅游资源配置不理想, 也缺乏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 城市间各自发展。以发展滨海旅游资源为例, 除北京外, 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周边沿海城市均提出要大力发展滨海旅游资源, 由于缺乏整体发展规划, 结果是各地发展速度各异、质量参差不齐, 取得的整体效益不佳。旅客经常是渡海北上大连、或乘车南下青岛、东去威海, 对烟台海边则是走马观花, “烟台游”被许多旅行社当作吸引游客的“赠品”。再以开发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例, 2013 年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开幕、2016 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2019 年北京将筹办世

10、界园艺博览会, 短时期内在相对狭小范围有四届世界园林博览会, 竞争程度可见一斑。(三) 跨域旅游资源有效配置不理想。长期以来,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周边地区建立跨域旅游资源配置不理想, 主动意识不强。旅游资源配置尚停留在小区域和小范围的旅游产品开发上, 且多体现在“线”上, 而大尺度、大范围的旅游产品仍缺乏, “面”上产品几乎没有, 这与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相比差距明显。而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之间旅游业发展各自为战, 所以旅游资源开发也互不联系。最主要原因在于, 区域间的竞争观念强于合作共赢观念、缺乏旅游资源整合的整体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及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足、整合跨域旅游资源的设施及环境需进一步完善等。(

11、四) 跨域旅游精品有限。长期以来, 经济带缺乏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类型、价值的深入剖析, 与周边地区建立跨域旅游精品和路线还十分有限, 成效不明显。例如,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城市之一的锦州, 尽管其山海、宗教寺庙、红色旅游等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但鉴于其地理位置的偏僻, 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知名度不高。但若与周边地区进行有效的旅游资源配置, 如与周边的地区共同打造跨域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路线, 其旅游资源价值将有效提升。四、建议(一) 科学规划跨域旅游板块及旅游路线。以大连为中心, 利用它的辐射作用及与烟台、威海、青岛等山东半岛区域滨海城市构成滨海旅游板块的地域优势, 科学设计环渤

12、海湾的“渤海之旅”路线旅游。一方面可从目前已有的青岛威海烟台大连海上路线向东扩展到丹东、向北扩展至营口、盘锦;另一方面设计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天津的海上旅游项目。锦州为辽西地区中心城市, 其寺庙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优越, 对此应与周边地区完善跨域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路线。如建立辽西至内蒙的“辽金文化”之旅的跨域旅游路线, 设计锦州、北镇、义县、朝阳、赤峰特色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同时应利用锦州“打响辽沈战役第一枪”的美誉, 积极与周边城市建立红色旅游路线, 如建立以锦州为起点, 向东连接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沈阳等地的辽沈战役旅游路线。(二) 发展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加强跨域旅游产品创新。经济带城市

13、如大连、锦州、葫芦岛等应凭借其优越的滨海旅游资源, 积极探索与周边城市青岛、烟台等地共建、共营海上体育旅游项目, 争取更多高水平海上比赛项目的举办权, 如赛艇、划船、帆船、沙滩排球、垂钓、高尔夫球赛事, 完善海边体育旅游资源硬件设施, 建立一流的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俱乐部等, 提升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竞争力。(三) 完善跨域交通网络建设。加强跨域旅游资源有效配置, 完善跨域交通体系是前提保证。对此, 应尽快施工兴建大连至烟台跨海通道项目, 这一项目的落成将缩短大连与烟台两地陆地交通距离, 时间也缩短到 2 小时以内, 构成环渤海地区闭环交通大动脉。在促进辽西与内蒙城市间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配置中,

14、 应不断加强辽西与内蒙城市之间的交通便利。(四) 加强跨域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发挥其区域旅游的规模效应, 旅游企业要冲破地域及部门的封锁和限制。目前,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旅游企业仍存在各自为政、零散经营的问题, 不仅区域内缺乏统一规模, 出现盲目投资现象, 也缺乏与周边地区间的旅游合作。对此, 一方面辽宁本土旅游企业可根据与周边地区地域相邻、文化相融的特色, 积极主动与相邻省区旅游企业展开合作, 制定科学并具经济效益的旅游路线;另一方面为增强对跨域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辽宁省政府应研究出台在跨域旅游项目审批、财政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旅游

15、企业改制改组, 鼓励企业职工出资购买企业产权, 创建并培育具有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企业, 以增强跨域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参考文献1田东娜, 李悦铮, 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探查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8. 2殷柏慧, 吴必虎.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J.旅游学刊, 2004.6. 3毕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背景下环渤海旅游圈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11. 4杨大海.环渤海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9. 5刘良忠, 柳新华, 侯鲜明.烟台市域环渤海旅游圈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J.社会科学家, 2006.6. 6周凤杰, 张爱平.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 2011.11. 7郑辽吉.辽宁沿海经济带 (丹东) 政协论坛建言献策文集C.2016. 8薛宝琪, 秦长城, 范红艳.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