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575045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研究 曹丽萍 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党校科社教研部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正确面对新建本科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多种途径, 齐抓共管, 在培养更多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 将新建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学风建设; 问题; 措施; 作者简介:曹丽萍 (1967-) , 女, 山东莒县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社科、党史党建研究。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Style of Study in Newly

2、-built UniversitiesCAO Li-ping Scientific Social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Offic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s an eternal theme of universit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

3、d students talents.Rightly fac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we make concerted efforts in a variety of way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with more high skills, high level and high qualities, so as to put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to a new level in the newly-built universit

4、ies.Keyword: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problems; measures; 学风作为一所高校的灵魂和生命, 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风建设问题也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 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一、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风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也是高校创立品牌形象、树立

5、社会信誉、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优良的学风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 因此, 也可以说学风建设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1众所周知, “学风建设”在教育部制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时被确定为一级评估指标, 在学士学位评估指标体系中被确定为二级评估指标, 这充分体现了学风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此外, 学风建设也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一项重要载体。学生在校园期间遇到的问题大多与学习有关, 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将学业问题与未来发展问题结合, 将思想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 为他们答疑解惑, 排解学习上的困难, 真正服务于他

6、们的成长。目前, 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工作, 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学者指出高校当前学风中的问题和原因, 使我们感到学风建设在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和改善办学条件的紧迫性。2鉴于此, 新建本科高校应该认识到要走内涵建设发展的道路, 必须在学风建设上大力气, 拓宽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手段, 严抓教育管理环节, 注重教学教育过程监控, 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持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二、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风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思想, 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业追求、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尽管目前许多高校已

7、经出台了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和措施, 也取得了一些实效, 但从总体和长远看, 在学风建设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 教师层面的认识和自觉性不够目前尽管许多高校已将学风建设放在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 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没有真正从思想感情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还有的教师忙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 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 育人的主导意识不强, 还没有自觉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引领学风的要求。(二) 学生层面的问题日益凸显1. 学习动机不明确的“盲学”现象。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上大学、到了大学要学什

8、么、应该怎么学等问题, 对大学没有产生足够清晰的认识, 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学习适应问题、学习动力问题等系列问题。很多学生进入学校后, 因缺少明确的目标而感到茫然、空虚, 进入“理想间歇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缺少明确的学习动机而盲目从众所造成的, 同时也导致出现盲目的“考证热”、“考研风”等。2. 学习动力不足的“假学”现象。很多学生处在“要我学”的消极被动状态, 缺乏学习自主性, 学习上采取应付老师、应付作业、应付考试的态度;还有很多学生依然习惯高中的学习方式, 潜意识的总想依赖外界和他人, 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学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学习被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普遍存在。3

9、. 学习兴趣不足的“厌学”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自身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根源就是学习兴趣。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现象, 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 过分的担心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忽略了专业知识的要求和自身的学习需求。因为对未来发展的过分焦虑, 通常情况下, 他们的学习兴趣都建立在那些对找工作有用的学科上,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功利性。根据了解, 大多数学生对所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 许多学生会出现厌学心理甚至逃课现象。34. 学习方法不活的“低能”现象。目前, 很多同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对学习目标的科学性系统

10、性的规划, 学习方法相对单一, 不能够自主的预习、复习, 学习效率不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不分主次, 抓不住重点难点, 学习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 还不能综合利用学校图书馆藏等学习资源来拓展学习方式, 丰富学习方法。5. 职业发展欠规划的“低效”现象。通过调研了解到, 很多大学生对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也有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今后要怎么发展。他们在报考志愿时往往都是听从父母、亲属、朋友的建议, 哪个专业就业率高, 哪个专业热门就报哪个, 自身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内容、要求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未来行业发展等都缺乏深度的认识和了解, 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他们感到迷茫

11、甚至是手足无措。因为对专业和职业发展了解不够, 他们的就业选择往往就会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舒适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工作报酬也就成了他们就业的首选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三、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 只有聚焦学风建设, 围绕学风建设, 在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工作理念由于认识或理解等种种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略学风建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者

12、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因此, 改进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工作理念, 更好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日常工作中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大家凝心聚力围绕学风建设谋划和制定工作目标, 达到学生“乐学、勤学、能学、会学”的目的, 最终共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 着力构建学校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1. 加强队伍建设。为了使学风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应重点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由学生处、团委牵头, 组成学校学风建设检查组, 定期检查学校学风建设情况,

13、 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二是成立学生党员学风建设督查组, 开展经常性的学风建设督促检查工作;三是建立学生干部学风建设自律检查组, 加强对学生自律会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等。2. 建立学习培训机制。通过理论专题学习、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多渠道, 激发学风建设队伍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鉴于目前学风建设尚处于经验层面的总结, 还需进一步将实践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 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风建设开展, 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3. 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通过培训、研修、学历深造等途径提高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 增加职称晋升机会, 进一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

14、性和创造性。学风建设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要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聘任甚至晋升有机结合, 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营造一种比热情比干劲、讲成绩讲奉献的氛围。(三) 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学风建设工作体系1.学校应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 学生工作部 (处) 、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科研处、图书馆、后勤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协作、相互支持配合, 统一进行学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统筹协调工作, 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各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书记为主要责任人的院级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实行“青年导师+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导师主要侧

15、重于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 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精神, 在学习指导过程中对其进行学术思想的熏陶;辅导员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兼顾学生学习指导、教育, 两者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在班级中成立学风建设互帮互助小组, 通过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监督, 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的目的。(四) 以教风带学风,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1.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师中要大力提倡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 注重热爱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的树立和宣传工作, 使师德建

16、设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教师,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尤其要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和教育, 形成抓师德、促教风的有效机制。2.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强化为人师表的教育。对教师而言, 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自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要加强和完善教学督导制的功能和作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服务;同时, 要重视加强对常规教学的管理, 规范教学运行,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对个别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违反师德规范、教学效果差等不称职的教师, 及时进行教育, 以促进他们快速成长。43.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发挥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遴选“政治素质高、教学效果好、学术能力强”的专任骨干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 充分发挥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以良好的师德和丰富的学识影响学生。4. 狠抓教风, 促进学风建设。教风是学风的源泉, 通过抓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教师作用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监控是否到位对于教风建设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应该形成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教学实践主体就是激励和约束的主体。5要鼓励和引导教师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