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57474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解剖学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用于国人内固定的可行性及其技术方法。方法 上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的延续线与该侧椎板中上 1/3 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 1/3 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下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与该侧椎板中下 1/3 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 1/3 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测量 30 具成人完整干燥枢椎骨标本,指标为椎板高度(H) 、上椎板螺钉钉道长度(D1) 、下椎板螺钉钉道长度(D2) 、椎板中上 1/3 厚度(T1) 、椎板中下 1/3 厚度(T2) 、椎板上缘角度(A1 ) 、椎板下缘

2、角度(A2 ) 、下位入钉点距椎板中下1/3 与对侧椎板下缘延长线交点距离(D3) 。结果 H、D1、D2 、T1、T2 、A1 、A2、D3 值分别为(13.01.2) 、(26.71.3 ) 、 (28.71.8) 、 (4.40.9 ) 、 (6.21.3) 、 (54.04.2) 、(54.52.9 ) 、 (0.21.3) mm。左右侧比较,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D2 和 T2 明显大于 D1 和 T1(P0.05). D2 and T2 were respectively bigger than D1 and T1(P0.05).The laminar height a

3、nd thickness were of a 3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place C2 crossing laminar screws in Chinese patients. The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minar height and thickness may help to select screws of optimal diameter in the operation. Key words: axis; laminar sc

4、rew; anatomy; internal fixation;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上颈椎后路经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往往面临一些难题,即椎动脉的走行异常,部分人的横突孔在枢椎侧块内形成一个硕大的腔窦,1520患者不适宜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和 C2 椎弓根螺钉的植入1-4 ;另外,在寰枢椎未复位、寰椎前弓不完整、下颈椎屈曲困难和明显的胸椎后凸情况下不适于 Magerl 技术操作5-6 。最近, Wright6 报道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固定技术可避免以上不足,该技术指螺钉在棘突与椎板交界处进钉,双侧螺钉交叉进入对侧椎板。但 Wright 对椎板螺钉与枢椎椎板的

5、解剖关系和螺钉的具体植入部位未作出详细描述,另外,该技术是否适合国人枢椎椎板的解剖结构?对此作者进行了解剖学测量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工具 成人完整干燥枢椎骨标本 30 具,不分性别,排除椎板区域的外观畸形和破损。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 0.01 mm,测量线性解剖指标) ,量角器(精确度 0.1,测量角度) 。 1.2 进钉方法 根据进钉点在棘突中线的左右侧及椎板上下4位置称为右上椎板螺钉左下椎板螺钉,或左上椎板螺钉右下椎板螺钉。上椎板螺钉在对侧椎板上缘骨嵴延续线的投影与该侧椎板中上 1/3 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 1/3 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下椎板螺

6、钉在对侧椎板上缘骨嵴延续线的投影与该侧椎板中下 1/3 线的相交处为进钉点,至对侧椎板中下1/3 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处为出钉点。见图 1。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结合寰椎椎弓根钉固定寰枢椎干燥骨标本的透视图见图 2。 图 1 进钉点示意图 E1 为左上椎板螺钉的进钉点,E2 为右下椎板螺钉的进钉点;S1和 S2 分别为左上椎板螺钉和右下椎板螺钉的投影 图 2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结合寰椎椎弓 根钉固定标本透视图 A.上下观; B.前后观 1.3 测量指标 左右侧椎板高度(H) 、上椎板螺钉钉道长度(D1) 、下椎板螺钉钉道长度(D2 ) 、椎板中上 1/3 厚度(T1 ) 、椎板中下 1/3 厚度

7、(T2) 、椎板上缘与矢状面夹角(简称椎板上缘角度,A1) 、椎板下缘与矢状面夹角(简称椎板下缘角度,A2) 、下位入钉点距椎板中下 1/3 与对侧椎板下缘延长线交点距离(D3,位于前外为负值,后内侧为正值),并对椎板宽度和高度的线性关系进行相关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AS 6.12 数据统计包进行数据处理,行配对 t 检验、2 检验,椎板宽度和高度的线性关系进行 Pearson 相关5分析;P0.01;与 T1 比较:P0.05) 。下椎板螺钉钉道平均长度(D2)明显大于上椎板螺钉长度(D1) (P0.01);椎板中下 1/3 厚度(T2)明显大于椎板中上 1/3 厚度(T1)

8、(P0.05) 。 椎板高度和厚度呈线性相关:椎板高度与椎板中上 1/3 厚度(T1)的关系为 T1=0.1+0.3H,Pearson 相关系数r=0.479(P0.01); 椎板高度与椎板中下 1/3 厚度(T2)的关系为 T2=0.5+0.4H,Pearson 相关系数 r=0.372(P0.01)。 3 讨 论 后路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之间固定植骨手术一般包括 Gallie 法、Brooks 法及其改良方式、寰枢椎椎板夹/钩内固定法(如Apofix、Halifix 等内固定) ,这些方法技术相对简单,但由于稳定性欠佳和需要坚固的术后制动,容易导致较高的融合失败率,同时还依赖于寰椎和枢椎后弓

9、同时保持完整。由于解剖结构的变异,18的患者进行 Magerl 螺钉固定时,面临着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其中 6为双侧,12为单侧4 。Chen 等7报道类风湿病变影响上颈椎的患者中,58.4(49/84 侧)的峡部不适合 C1-2 经6关节 3.5 mm 直径螺钉固定。闫明等8 发现 50 例 C2 干燥骨标本中有 4 例(8 侧)标本的横突孔在枢椎侧块内形成一个硕大的腔窦,侧块上关节面骨质的厚度仅为 2 mm,使得 Magerl 螺钉和 C2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仍存在较大的风险。作者在应用三维 CT 重建经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轨迹的研究中亦得到相似结果9 。经枢椎椎板交叉螺钉固定技术则消除了损伤椎动脉

10、的危险,在螺钉植入过程中,所有相关结构直接暴露在手术视野,不需要术中的透视导航辅助。 本研究中,上椎板螺钉的进钉点定在对侧椎板上缘延续线的投影与该侧椎板中上 1/3 线的相交处,下椎板螺钉的进钉点在对侧椎板上缘延续线的投影与该侧椎板中下 1/3 线的相交处,明确了“进钉点在棘突与椎板交界处”这一较为模糊的概念6 。 枢椎结构较为特殊,其椎板和棘突较其他颈脊椎大,椎板的中下方较厚,上方较薄,根据测量,上椎板螺钉可选用 3.5 mm 直径螺钉,下椎板螺钉可选用 4.04.5 mm 直径螺钉。椎板高度和厚度呈线性相关,因此参考椎板高度术中可以预测椎板厚度,指导不同直径螺钉的选择;尽管如此,术前仍有必

11、要行 CT 检查以明确椎板厚度。椎板上缘、下缘分别与枢椎矢状面的夹角最能反映和指导螺钉的进钉方向。本组中上椎板角度平均为 54,下椎板角度平均为54.5,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基本一致。一侧椎板中下 1/3 与对侧椎板下缘延长线的交点与本研究中的下位椎板镙钉入钉点基本重合(0.171.28)mm ,证实了下椎板螺钉的进钉点可采用对侧椎板上缘延长线作为定位参照。枢椎下关节突腹侧向前外侧倾的关节7面呈椭圆形,其中心点在关节突背侧的投影基本与椎板中下 1/3 线与关节突的中垂线相交点重叠,选择该点为出钉点,具有钉道较长、不易损伤 C2-3 关节面、距横突孔管距离远的优点。进钉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应不小于上述上、下椎板角度为宜,角度偏小,则有可能损伤椎管内壁,造成神经损伤或椎管内出血;出钉点以刚穿破下关节突背侧的骨皮质为宜。 从本组解剖学结果分析,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用于成年国人是适合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亦显示 C1 椎弓根-C2 椎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