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55648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广东历史学业水平复习提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2、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3、西周分封制(1)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拱卫王室。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2)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口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4)被封诸侯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5)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

2、卿大夫士) ,带有家族统治色彩。(7)评价:进步性: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局限: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8)破坏瓦解: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4、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2)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BC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

3、、齐六国统一中国。2、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上(核心) 、皇位世袭(家天下)3、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4、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长)都由朝廷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中央:措施:武帝时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期形成“中朝” (“内朝” )决策机构,制约了相权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2、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1)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

4、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3)作用: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沿袭。地方:在地方设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 3、宋朝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掌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地方官。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

5、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4、元朝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5、选官制度(1)汉:察举制,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门第族望3.隋朝: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作用: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2、明成祖设内阁,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6、内侍机构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3、清朝(1)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3)雍正:设置军机处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终被废除;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第 5 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古

7、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条件(1)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发达2、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3、梭伦改革内容: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多寡划分四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用:动摇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4、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建立十个地区地域部;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作用: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5、伯利克里改革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进一步提高公民大会的

8、权力;扩大五百人会议的职能;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观剧津贴。作用:充分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6、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只限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7、特征: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8、评价:进步性:(1)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局限性:(1)它是少数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主要局限) 。本邦妇女、广大奴隶和外邦人都无民主权利,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2)这种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体制。(3

9、)过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第 6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习惯法时间:公元前 6 世纪末-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局限: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2、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标志成文法诞生。(1)原因:由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2)作用与意义: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3)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3、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原因: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公民法无法适应新的变化4、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5、罗马法的内容: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

10、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6、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8、作用:(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 7 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相妥协的结果。2、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1、。3、代议制:议会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4、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适应工业革命需要,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5、18 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是英国第一位首相。6、首相的权力:(1)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3)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7、内阁与议会的关系(1)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8、英国君主立

12、宪制的特点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第 8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独立战争后,美国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地方权力过大。2、1787 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宪法3、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4、总统掌握行政权,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5、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6、1787 年宪法体现的三大原则: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具有超出各州之上的最高权力。最高行政权属总统,联邦财政、立法权归议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

13、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7、1787 年宪法的作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8、1789 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9、19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0、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本质是资产阶级政党。第 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1、1875 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2、立法权属参、众两院,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3、行政权属总

14、统。总统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4、1875 年宪法的颁布的作用: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5、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 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6、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7、德意志帝国宪法作用:确立了二元君主立宪制,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

15、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 10 课 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中国开展禁烟运动。(二)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 南京条约的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抵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三)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

16、步入近代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原因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 50 年代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直接原因:列强要求修约失败(2)经过1、1856 年英国袭击广州2、1858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 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后又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烧了圆明园,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 11 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根源)2.外国侵略加剧了矛盾3.自然灾害激化了矛盾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北伐、西征(达到全盛)天京变乱(根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实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失败(天京陷落)3、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