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514919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聂国卿、李志青)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2一、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 .2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5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8一、微观环境经济学分析 .8二、宏观环境经济分析 .11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13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环境经济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广泛吸收了环境科学、物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是经济学与其

2、它学科特别是环境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学分析视角;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这对于人类摆脱环境危机、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章将对环境经济学的源流及发展进行概要分析。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诞生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环境问题被纳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却可一直可以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

3、出率进行研究。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者威廉配第(W.Petty)就已认识到自然条件对财富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的论断。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是最早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思考的先驱者。一、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仍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刚刚开始,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尚不明显,因此环境问题并未成为影响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然也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亚当斯密(Smith)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古典经

4、济学的主流观点,而这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却忽视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斯密认为分工和资本积累足以克服土地稀缺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可以增加被雇佣的劳动者人数而避免人口过剩。而分工的发展则可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从而引起报酬递增,这就能抵消由于土地稀缺产生的报酬递减。按照斯密的说法, “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随一国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术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1988)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当然不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严格的经济学分析,也不可能产生环境经济学这一

5、门学科。尽管如此,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仍然足以奠定现代经济学,包括环境经济学的基础,这在本书的其余部分将得到详细说明。也正因为如此,古典经济学家的先驱者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也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虽然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还显得有点简单与朴素,既没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没有提出解决环境与增长冲突的经济途径,但是他们的思想对现代环境经济学的影响却是不可题中之意 1.1看不见的手斯密在国富论(1776)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进行了著名的论述:由于每个人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投资企业,因此他总是设法将资金投入到其产品可能具有最大价值,或者能够换来最大量的金钱或

6、其他物品的企业中。于是每个人都力图将其资金投入到国内的企业,并引导该企业生产最大价值的产品;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是有意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究竟能增进多少其实这种情形和其他很多情形一样,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达到并不是每个人有意追求的目标。通过追逐个人的利益,他更经常地是增进了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增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好。(斯密,1776)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否认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关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的争论就有着上述古典先驱者思想的影子。因此,了解这些早期环境经济思想

7、的萌芽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环境经济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也是大有裨益的。马尔萨斯(Malthus)的观点在其撰写的人口原理(1798)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人口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却以算术级数增加的假说。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率与土地生产力的不平衡,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人类不能主动节制生育的话,那么抑制人口增长的途径就只有通过贫困、饥饿、瘟疫、战争等手段来解决。马尔萨斯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以人口和收入的指数增长为基础的,而资源的供给却只能以线性形式增长,甚至零增长。无论人口和收入的增长率有多低,任何以指

8、数形式增长的需求都会超过任何以固定的或线性增长的供给。因此,资源的稀缺是绝对的,它不会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改变。马尔萨斯的这一思想也被称为“绝对稀缺论” 。其理论虽然忽略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低估了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它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这一思想给后人敲响了保护环境资源的警钟。不管其理论观点有多么偏激,它留给后人在环境思考方面的启迪却是十分深刻的。李嘉图(Ricardo)也认识到了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一书中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9、在土地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将不得不耕种肥力和位置愈来愈差的土地;二是在原有土地上不断追加投资,并会因此而产生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萨伊定律、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以及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的基础之上,但对其又有所发展。他认为,资本积累遵循萨伊定律向从事生产的工业投资,投资增加了,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人口也会增加,这会导致对食物需求的增加,这样,相对肥沃的优等地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不得不耕作相对劣等的贫瘠土地。随着土地稀缺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中的报酬递减趋势会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逐渐放慢,直至进入人口与经济增长都处于停滞的社会

10、静止状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态。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一样,对人类社会在自然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前景持悲观态度。但与马氏不同的是,李嘉图认为并不存在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而只存在生产率较高的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并且他也认识到了技术进步在促进生产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承认了技术与稀缺土地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嘉图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马尔萨斯进了一步,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冲突之间的作用。相对于马尔萨斯的理论,李嘉图的思想被称为“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Mill)继承并拓展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关于资源稀缺

11、的观点,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任何社会生产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人口增长率几乎是无限的,因此人口并不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但资本和土地的稀缺却构成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而且穆勒将稀缺的概念延伸到更为广义的环境,第一次探讨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承受界限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立“静态经济”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 “静态经济”的思想将环境保护及其影响的时间维度拓展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暗示了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了自然所允许的限度,那

12、么社会就会出现失衡。这一思想表明穆勒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马尔萨斯与李嘉图又要深入了一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所持的悲观态度不同,穆勒对人类未来的前景是充满乐观的。他所倡导的静态经济实际上是资本、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都处于零增长的一种平衡状态。他认为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进步趋于停滞,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精神文明以及道德水平的进步会和以往任何时候有着同样的机会,并且会比以往有更大可能地提高“生活”的质量。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分不开的。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本课件由环保资料网()收集整理自人类进入工

13、业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热潮。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仅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曾使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死亡。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削弱了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

14、的支持能力,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严峻的环境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社会有识之士也加入到宣传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1962 年女生物学家卡逊(R.Carson)写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轰动。该书描绘了一副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永远失去“明媚的春天” 。该书的问世,对公众的环境意识施加了重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前景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探讨。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